环翠区鲸园街道现有社会组织党总支1个,下设2个党支部;管理党员23人,其中在册党员7人、双管党员16人。今年以来,鲸园街道以社会组织党员分类管理工作为契机,推动社会组织党员管理分类清晰、关心及时、管理到位、动态长效,不断提升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
三个“抓实”,突出分类管理标准
抓实分类标准。鲸园街道立足社会组织实际,按照“普通党员常态化管理、专业党员多元化管理、流动党员动态化管理、困难党员关爱化管理”原则,探索建立特色化党员分类管理标准,严格落实落细分类要求。深入摸排社会组织党员基本情况,建立基础信息台账,为每位党员精准画像,提供有针对性管理服务。
抓实积分管理。推行“一人一档”管理,完善个人情况、工作情况、兴趣特长等基本信息,动态更新、动态调整。围绕环翠区“诚信社区”建设“双报到”工作,推进诚信指数积分与先锋指数相融合,细化赋分标准、职责,分类组织实施。同时,将“党员诚信指数”作为评先评优、激励处置的重要依据,实行积分兑换,可根据实际需求兑换生活物资、专业服务等。
抓实管理重点。针对流动党员、困难党员等,建立“党建指导员—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三级帮包责任制,找准问题、精准施策,不断加强日常管理、提升工作水平。通过“线上+线下”双互动的方式,将日常教育学习、走访慰问、送学上门、公益服务等相结合,确保流动党员、困难党员与党组织联系“不断线”。
三个“创新”,激发分类管理活力
创新组织生活。创新开展“庆国庆、唱红歌、祖国在我心中”“手工月饼DIY”等特色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依托鲸园街道诚信商圈党委,搭建社会组织与社区、非公企业等的互动交流平台,联合开展红色邮票展、社区志愿服务、企业人才培训等活动10余场,助力推进社区、企业稳步发展。
创新增效赋能。建立“传帮带”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2处,以骨干党员的力量结对帮带新入职社工、新入驻社会组织,通过经验上“传”、工作上“帮”、思想上“带”,不断提升成员的履职能力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强化“能力+”培训,采取专家授课、典型案例分析、外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培力工坊”“公益伙伴计划”专业督导培训4次,提升骨干职工、一线社工、社会组织业务技能水平。
创新专业服务。发挥专业优势,围绕特殊群体服务、社会组织培育、社区品牌、社区微景观改造、社区历史文化挖掘等内容,结合社会组织党员特长和服务意向,为16个社区开出“供需清单”,策划“悦享夕阳”关爱空巢老人、“精致花园·无废社区”等服务项目10余个,引入飞扬社工、小贝壳图书室等专业社会组织20余家,开展社区赋能学院、纠纷调解培训等活动20多场,为社区治理、居民服务注入新活力。
三个“加强”,提升分类管理实效
加强责任意识。压实社会组织党员分类管理职责,完善社会组织党员分类考核标准,将测评结果与党支部评星定级年度考核挂钩,实现党员分类管理常态化。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党员分类管理与街道重难点工作相结合,动员党员积极参与“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社区书记赋能培训、老大难问题解决等工作,进一步增强党员服务意识、服务本领。
加强督导检查。街道党工委每月召开社会组织党员分类管理示范点工作推进会,动态掌握基本情况;每月开展随机抽查,每季度开展档案互评互比,抓实问题整改。同时开展社会组织党员分类管理专题党务培训与党务知识季度考试,以考促学、以考促进,促进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常抓常严。
加强动态管理。在建立花名册基础上实行动态化管理,做好各类党员每月近况更新。对流入的双管党员,做好个性化登记,组织参加所在党支部活动,推动双管党员与社会组织、社区、其他党员共同融合发展。对流出的双管党员,及时做好联系、转接等情况记录,确保党员关系不漏、组织生活不断、教育管理不松、先锋作用不停。(来源:和谐鲸园)
三个“抓实”,突出分类管理标准
抓实分类标准。鲸园街道立足社会组织实际,按照“普通党员常态化管理、专业党员多元化管理、流动党员动态化管理、困难党员关爱化管理”原则,探索建立特色化党员分类管理标准,严格落实落细分类要求。深入摸排社会组织党员基本情况,建立基础信息台账,为每位党员精准画像,提供有针对性管理服务。


三个“创新”,激发分类管理活力
创新组织生活。创新开展“庆国庆、唱红歌、祖国在我心中”“手工月饼DIY”等特色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依托鲸园街道诚信商圈党委,搭建社会组织与社区、非公企业等的互动交流平台,联合开展红色邮票展、社区志愿服务、企业人才培训等活动10余场,助力推进社区、企业稳步发展。

创新专业服务。发挥专业优势,围绕特殊群体服务、社会组织培育、社区品牌、社区微景观改造、社区历史文化挖掘等内容,结合社会组织党员特长和服务意向,为16个社区开出“供需清单”,策划“悦享夕阳”关爱空巢老人、“精致花园·无废社区”等服务项目10余个,引入飞扬社工、小贝壳图书室等专业社会组织20余家,开展社区赋能学院、纠纷调解培训等活动20多场,为社区治理、居民服务注入新活力。
三个“加强”,提升分类管理实效
加强责任意识。压实社会组织党员分类管理职责,完善社会组织党员分类考核标准,将测评结果与党支部评星定级年度考核挂钩,实现党员分类管理常态化。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党员分类管理与街道重难点工作相结合,动员党员积极参与“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社区书记赋能培训、老大难问题解决等工作,进一步增强党员服务意识、服务本领。

加强动态管理。在建立花名册基础上实行动态化管理,做好各类党员每月近况更新。对流入的双管党员,做好个性化登记,组织参加所在党支部活动,推动双管党员与社会组织、社区、其他党员共同融合发展。对流出的双管党员,及时做好联系、转接等情况记录,确保党员关系不漏、组织生活不断、教育管理不松、先锋作用不停。(来源:和谐鲸园)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李木易
复审:颜燕军
编辑:李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