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战火中勇敢的宣传干将——牟海县委宣传部长孙传祝

2021-10-08 编辑: 宋倩

      

      他积极组织抗战剧团,将无声红色电影引入境内,激发人民抗战热情;他参与组织东海第二次武装起义,极力扩大东海抗日队伍;他为民族大业义无反顾,为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他是中共牟海县委宣传部长、牟海县参议会参议长孙传祝。

      渴求救国 斗争中成长

      孙传祝,1918年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现乳山市)白沙滩村。他出身在殷实之家,8岁入本村小学读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八中学。

      

孙传祝

      1932年父亲病逝后,孙传祝辍学回到家乡,着手开办了书店,因经常受一些到书店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影响,同时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思想进步很快。

      孙传祝渴望救国救民真理。1935年11月,他参加了革命,193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积极从事党的工作。1937年春,他积极联络其他党员和进步群众,跟随于得水率领的昆嵛山游击队参加了攻克欺压百姓的垒子盐务局的斗争。智取盐务局的行动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扩大了党的影响,而且补充了中共胶东临时特委和胶东红军游击队的经费。孙传祝还冒着生命危险把缴获的部分武器带回家中藏匿,他在斗争中快速成长着。

      1937 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发出《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天福山起义前后,孙传祝受党组织派遣,受命活动于胶东广大地区。他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组织各阶层民众团结抗日救国,只身赴国民党别动总队第四十六支队司令部进行统战工作,敦促丁綍庭部实行共同抗日。

      创办剧团 引进红色电影

      为扩大党的宣传,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春,孙传祝与二弟孙传祀组织进步青年和部分小学教师,在白沙滩创办抗日剧团,自编、自演《放下你的鞭子》《鹬蚌相争》等小型话剧,为境内演出话剧之始。后因形势发展和斗争需要,为剧团筹备了部分武器,改称武装宣传队(又称青年救国团),所需经费皆由其变卖家产维持。

      1939年2月,孙传祝带领着队伍来到徐家村。队伍聚集在徐宗尧门前不远的街上,孙传祝站在一张八仙桌子上进行抗日宣传,号召参军抗日。

      这年3月,中共海阳县委成立青年救国剧团,孙传祝任团长,在白沙滩一带20多个村庄进行抗战宣传,他积极组织宣传文化工作者和教师学生,自编、自演、自唱文艺节目和歌曲,发动群众参与各种群众的抗日组织,宣传抗战。农救会办农民夜校,妇救会办妇女识字班,青救会组织文艺演出活动,儿童团组织用识字牌、演活报剧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在孙传祝的带领下,当地的抗日救亡宣传和组织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着,激发群众积极投身到抗战洪流。当时在华东各抗日根据地广为流传的《儿童团团歌》,就是牟海境内中共宣传工作者左平创作的。

      为进一步向群众宣传抗日,1940年孙传祝利用多方面的关系,首次将无声电影引入牟海境内。先在一些较大的村庄放映有关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军侵略东北的影片,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有关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形成了强大的抗日宣传阵势,鼓舞起了民众的抗战热情。

      堕崮山下 为抗战赴死

      1940年初,正值日军“扫荡”时期,东海区的国民党地方部队和顽固派各部一闻敌至,便望风而逃,纷纷溃散,到处弃枪匿藏,有的投敌,有的摇身变为土匪流寇。驻守堕崮山一带的国民党海阳县三区区长王济占闻风后,竟带领所部弃枪逃跑,解散队伍,枪支弹药交给了他的儿子王厚塾和指导员陶景斋藏了起来。他们还费尽心机,把枪支和枪栓分开藏在不同的地方。

    

  堕崮山

      中共东海特委发出“利用日寇扫荡、国民党军队弃枪逃跑的时机,组织人员拣枪拉队伍”的指示。活动在堕崮山区的孙传祝积极响应东海特委号召,发动和领导白沙滩一带群众起枪、拉队伍。1940年2月17日,孙传祝及侯岳西、李森等人抓获了国民党三区区长王济占的一个中队长,经其供认,他们在堕崮山东侧小单家村一座空墓中,挖出了藏匿的52支枪,继而又在另处搜到王部藏匿的近千发子弹、近百枚手榴弹和几十把劈刀,为即将开展的武装起义提供了武器保障。3月10日,孙传祝等利用这批武器装备,集结党员群众160余人,在堕崮山脚下宣誓武装起义,起义军正式命名为“东海第五区队”。同月,中共海阳县委特务大队于白沙滩村成立,孙传祝任大队指导员。

      1941年2月,孙传祝参与中共牟海县委筹建并担任宣传部长。3月,当选为牟海县参议会参议长。

      1942年6月18日,孙传祝在执行任务中经过曲水村遭国民党投降派丁綍庭部袭击,不幸牺牲,年仅24岁。

      在战斗的青春岁月,孙传祝壮烈地牺牲了,他是出色的抗战宣传员、英勇无畏的战斗指挥员,战火中一幕幕宣传抗日的镜头……正像他引入的无声红色电影,永远辉映在人民大众的脑海。(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