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呼吁全社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给予关注与支持。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儿少精神科提醒家长,应密切注意孩子的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如发现孩子有异常的表现应及时就诊,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么,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有哪些特点?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情绪行为问题比较突出
学龄阶段精神障碍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非特异性的情绪行为问题。这些行为问题可能是某些精神障碍的先兆,或者其具体表现,也可能是一过性的正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与家庭教养环境密切相关
临床上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很多儿童的精神问题与其家庭教养环境密切相关,过分严厉或过度保护性的教养方式是已知的多数家庭存在的问题。
与孩子身心发展息息相关
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时期,有很多情绪行为问题从属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因此对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的评估必须考虑其相应的年龄因素及环境因素。
孩子异常情况莫忽视
性格改变
性格改变为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与人疏远、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是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没礼貌。
言语异常
言语异常是说话的方式方法变得不正常了,如自言自语,无故大吵大闹,满口脏话,对空漫骂;爱说话的人变得不爱说话,或不爱说话的人变得爱说话了;说的话变得深奥难懂,或不符逻辑,或前言不搭后语,或提一些荒唐的问题。
敏感多疑
敏感多疑有怀疑别人讲自己的坏话,觉得别人的言行都是在针对自己,认为电视报纸上的内容都与自己有关,觉得自己心里想的事还没说出来别人就知道了,无端怀疑自己被跟踪、被监视、被窃听、被欺骗,甚至被追杀,或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等。
情感改变
情感改变为情绪变得高涨,洋洋得意、说大话、易怒,有的情绪变得低落、悲观厌世,或情绪波动,缺乏适当的情感交流,无故哭闹等。
行为改变
行为改变则表现为奇怪的动作与行为,如变得爱打扮,爱买东西,乱花钱;动作增多,爱管闲事;或动作呆板重复,无目的性。举止迟缓,生活懒散,不梳洗,不愿出门,睡眠日夜颠倒,或无故摔东西,有的出现怪癖如收集果皮、废纸等杂物和脏东西;或反复清洗,过分讲卫生;或有刻板仪式样动作等。神经症样症状则为头痛、失眠、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爱忘事、丢三落四、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等。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儿少精神科副主任宋小菲提醒:“当发现孩子有以上性格改变、言语异常、敏感多疑、情感改变、行为改变等情况后,孩子很有可能正在承受心理问题的困扰,请及时陪同孩子到专业的心理卫生机构进行检查、诊疗。”(来源:威海市立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