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聚焦

集群发展,“三链”协同!威海交出“创新驱动”答卷

2021-10-11 编辑: 宋倩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96%,列全省第2位;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8.69%;

      193家制造业冲击新目标企业和200家创新型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5.1%、26.5%……

      这是威海上半年交出的一份“高分答卷”。

      制造业是实现产业现代化的主战场。如何在主战场打赢主动战,答好先进制造业这道“大题”?威海走出了一条顶格推进、集群发展、“三链”协同、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之路。

      “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发展先进制造业,市委、市政府这一坚定而鲜明的导向,正引领并激励着“威海制造”驶向更快更强的航道。

      抓集群锻长板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

      ——威海把产业集群培育作为制造业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培育七大产业集群,着力提升10条优势产业链,通过集群引领、三链协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制造业水平上。

      一台打印机,串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这条产业链上,惠普打印机、联想图像等“链主”企业与130多家产业链企业协同共进,年产千万台的全球激光打印机基地呼之欲出。

      一支预灌封注射器个头不大,但能量巨大。威高集团承担了全国70%的新冠疫苗用预灌封注射器保障任务,日产140万支的产能背后,是厚实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未来。如今,以威高集团为龙头的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已经培育出全国唯一的医疗器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竿、轮、环、饵一站配齐,产、销、展、赛全链贯通,威海钓具产业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60%……

      优势产业是壮大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威海聚焦产业优势领域深耕细作,着力培育打造七大产业集群和10条优势产业链,大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全市制造业GDP贡献率达31%,威海成为全国重要的轮胎、地毯、渔具、医用耗材、海洋食品、特种船舶、机电工具、打印设备、碳纤维等的生产基地。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抓在手上。进入“十四五”,威海将制造业发展作为需要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顶格推进、“链长”带头、专班专办,更加突出问题导向,以解剖麻雀的思维推动问题解决,实现产业新突破。

      “专班不是调度的专班,是干事的专班,解决问题的专班。”市委书记张海波在多个场合、多次会议上反复强调。

      8月11日,在光威集团会议室里,张海波和工信局、科技局等部门“一把手”,听取企业发展情况,以碳纤维产业链为“麻雀”,重点解剖产业链上“链主”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创新平台及产业园区发展的最新进展,通过现场找问题、寻路径,研究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的推进措施。

      这段时间,围绕医疗器械、碳纤维、海上风电、海洋渔业与海洋食品、船舶制造与维修、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等重点优势产业,市委主要领导带领市直部门“一把手”展开了广泛调研,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展开深入座谈,通过到企业一线寻计问策、解剖麻雀小中见大、专心致志深入研究,寻找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顶格推进,“链长”带头,专班跟进。通过广泛调研摸上来的企业需求和问题,第一时间形成“交办单”,飞到各相关区市、部门负责同志和具体工作人员的案头上。

      当前全球航运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对威海修造船企业来说,订单催着企业“跑”是一个甜蜜的“负担”,机遇的背后,企业设计研发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口更加凸显。

      针对这一问题,一场校企对接会正在紧锣密鼓筹办。活动将办在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内,企业进校园,点对点地解决企业设计和人才问题。

      不仅如此,市工信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49家修造船企业分门别类研究分析,拿出工作方案,推动行业集聚整合和提档升级。

      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也正在努力固基础、长优势。抢抓黑豹汽车与中国重汽重组机遇,我市加快推进重汽(威海)商用车涂装生产线改造升级和扩大产能项目建设,并加强与轮胎、板簧、货箱、汽车玻璃等本地零配件企业的配套协作。

      目前我市正在抓紧制定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本地企业关联配套、外地企业招商引资及优势产品进入外地企业配套体系等多条腿走路,实现汽车产业链建链、延链、强链。

      海上风电产业率先起步,新能源产业正在加速布局。9月27日,作为山东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乳山基地首个项目,明阳高端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起笔描绘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全市海上风电产业推进专班人马已配齐,分别在市发展改革委和工信局设立专班办公室,有条不紊推进产业研究、招商洽谈、项目推进等工作。

      抓创新强企业 威海制造叫响“专精特新”

      ——威海实施冲击新目标“双百工程”、持续培育创新型企业,大力推进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创新,构建起“1+4+N”创新平台体系,让诸多大中小企业踏上“专精特新”的发展轨道

      原来生产一片玻璃需要1.5分钟,现在压缩到20秒;人工从原来的21人减少至5人……自从明池玻璃与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杰科公司共同研发的商用车前挡压制成型炉投入使用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来自上汽通用、中国一汽、福田汽车、中国重汽的订单排得满满当当。

      变化,是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果,也是我市始终靠创新驱动发展的真实写照。

      当前,威海全市活跃着7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500多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8.69%。

      制造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持续创新中掌握核心竞争力。“1+4+N”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推动区域创新实现裂变式发展。

      经过多年持续完善,“1+4+N”创新平台体系聚集了24家创新平台,带动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0多家,拥有人才、基金、研发机构等众多创新资源,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大幅跨越。

      创新之下有骏马。越来越多的“威字号”创新型产业,正在国内乃至全球崭露头角,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19家,“专精特新”成为威海中小企业的一块硬邦邦的金字招牌。

      万丰镁业、双轮股份不仅承担了国家基础科研任务,也让威海标准成为国家标准。

      威力工具、泓淋电力、金威化学、联桥新材料、克莱特风机等企业的主打产品在细分行业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从国之重器到民生所需,威海制造大步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金猴皮鞋多次亮相重要场合,作为阅兵鞋“走”过天安门广场,用特制鞋“迎接”航天员着陆。

      迪尚集团多次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国家重大活动服装的设计制造项目。

      创新一直在路上,考验的是眼界和格局。

      面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威海主动下出“先手棋”博弈“大变局”。

      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的渔业加工和海洋食品加工业,已经开始通过智能化改造寻求新一轮转型升级。全市首个“揭榜挂帅”项目研发成果——鱿鱼加工自动化装备已经正式上岗,以技术创新引领海洋食品向“产品高端、市场终端”升级。

      数字赋能,让工业互联网的快车飞速向前。联桥集团建设的国家毛衫纱线资源共享平台集纳了3万多份纱线电子名片、6000多个品种的样本;成山轮胎通过为每个轮胎配备一个芯片,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迪尚集团中国服装设计创新集成平台已有全球3000多家面辅料供应商进驻,可为400多个品牌提供设计研发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向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转型。

      目前,全市已认定36家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成省内第二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8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平台,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打开了新天地。

      企业家被尊为“座上宾” 心无旁骛以恒心办恒业

      ——威海将尊重企业家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让企业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把工作推进会开在企业和园区,企业家和高校专家成为会议的主角,倾听的人是各级“一把手”。企业正在做什么、想要做什么、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样的政策与支持,桌面上和盘托出,“一把手”现场研究、现场协调,对需要进一步论证的,直接指定相关方面去论证研究。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动拜访企业家、倾听企业家,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企业老总,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了解企业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走进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领导班子置身创新园区现场学习信息技术、海洋工程、大数据、网络技术等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与应用。

      点滴变化,务实的工作方法,更体现了对企业和企业家的尊重。

      威海的企业和企业家的确是值得被尊重的。威高集团的创业史、光威集团的家国情怀,这些老一辈企业家们的故事不断激励着新生代力量持续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疫情期间,24小时建成医用防护服工厂的故事,彰显了威海企业、企业家的大爱与担当。

      “让尊重企业家成为一种风尚,羡慕企业家成为一种共识,学习企业家成为一种精神”一直是威海的优良传统。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尊重的是企业家的这份初心,保护的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好传统不是说说而已,如今威海正以更新颖的方式,让“尊重”变得更加务实、管用,有实效。

      连续4年举办企业家“青蓝接力”行动,引导企业家特别是新生代企业家脚踏实地,学以致用,做威海市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承接者、推动者、引领者。

      设立“威海企业家日”,定期举办“威海企业家日”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搭建政企交流互动平台,做到问政于企、问需于企、问效于企,多渠道为企业排忧解难。

      政策扶持上,今年,我市企业梯次培育行动进一步加码,调整完善了冲击新目标行动企业、创新型企业、“小升规”培育企业名单,加强对入库企业的政策支持和跟踪服务。上半年,193家制造业冲击新目标企业和200家创新型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5.1%、26.5%。

      一路披荆斩棘,威海制造始终步履铿锵。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创新升级,坚持政企合力,未来更可期。

      新起点上,威海制造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奋力前行。(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世超 通讯员 宋高阳 王力召/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