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教育

威海市中心医院:从妇产科发展看风雨兼程的80年行医路

2021-10-15 编辑: 仲鹤

      威海市中心医院建院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1年,当时称东海医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成立最早的医院。今年是市中心医院建院80周年,今年已88岁高龄的江兆麟是原妇产科主任,她为我们讲述了那段鲜有记录的过往。

      曾经,阑尾炎手术是唯一可以做的开刀手术

      “凉水湾村里几间土墙、泥地的老屋子,就是当时的医院。”江兆麟说。

      1952年,江兆麟从山东医学院医士班毕业后,被分配到威海市中心医院任妇产科医士。18岁的她,带着厚厚的行李,从济南只身一人来到文登,那时候“破旧、矮小”是江兆麟对医院的初印象。

      当时,医院还在凉水湾村里,由几间老房子组成,几个屋子被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检验科的诊疗室,没有多余的房间做成病房。“当时的条件很艰苦,没有住院部,前来治疗的病人只能借住在凉水湾村的老百姓家。”江兆麟介绍,他们每天巡视病房,都要去老百姓家里看病人的情况。

      那时候,包括江兆麟在内的一些医务人员也住在当地百姓家里,他们能近距离地了解百姓的身体情况,百姓也总是尽力满足医务人员衣食住行上的需要,医患关系非常融洽。

      然而,当时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并不多,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全院唯一可以进行的开刀手术,只有阑尾炎手术。“不仅医疗水平低,药品也十分匮乏,青霉素是治疗炎症最好的药,但开青霉素,需要院长亲自签字才可以,严得很。”江兆麟说。

      “当时我们妇产科可以做的事情,微乎其微。”江兆麟回忆道,50年代初期的妇产科,妇科病看不了、手术更是不会做,能做的只有帮助产妇顺产。可是当时,老百姓都在村里找接生婆接生,几乎没人去医院生孩子。只有个别思想超前的人,才能接受到医院生产。

      江兆麟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一位女同志,快要生产的时候,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医院待产。由于第一次遇到来医院待产的孕妇,妇产科的医生护士们就亲力亲为,能帮忙的都帮着做,产妇生了孩子,医生护士们还轮流去河边帮忙洗尿布……

      学习、进修,医院逐渐步入正轨

      1952年1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搬到了现在的地址,各科室开始完善起来,逐渐小有规模。

      仅仅是医院有规模,医生的诊疗水平跟不上也无济于事,为此,医院就安排包括江兆麟在内的医生分批次去青岛、天津等地的先进医院学习、进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威海市中心医院。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修的医生陆续学成归来,再加上“新鲜血液”的补充,医院开始快速发展起来。

      “我们终于可以看妇产科的疾病了,也能开刀动手术了。”江兆麟说。当时看病,没有像B超这样的医疗设备,都是靠医生的经验积累,无论是看妇科疾病还是看胎位,医生只能靠手去摸,所以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经验都是必不可少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倡导计划生育,妇产科做得最多的手术就是绝育手术。当时,常规的绝育手术切口长度在3公分以上,这种大切口愈合难、痛苦大,给病人带来很多不便。为此,市中心医院的医生们反复研究怎么才能减小切口,降低病人的痛苦。

      积极探索的医学氛围,总会碰撞出新的诊疗思路。医生们最终创立了小切口手术,用一个小器械进去找到输卵管,进行切断,切口长度只有1公分。“那个切口很小,做完手术,病人可以从手术台下来,自己走回病房。”在说到首创小切口手术时,江兆麟满脸自豪。

      独创“马尾巴手术法”,享誉全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绝育手术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做了绝育手术的女性,因为孩子夭折,想再生一个,怎么办?

      因此,输卵管吻合术成为了“热门”手术,然而这个手术在全国的各个医院成功率不高,成功再孕的几率更低。

      “输卵管接起来简单,但成功疏通、成功受孕却有一些难度。”江兆麟介绍,输卵管只有0.5公分,管腔也就只可以穿过一根粗的头发,可以接起来,但怎样才能成功受孕,这才是关键。

      医生们就凑在一起想办法,有人提出马尾巴的毛粗细合适,还有一定的硬度,正好可以通过输卵管。于是,就有了“马尾巴手术法”。

      手术中,医生将消毒的马尾巴毛的一端放在输卵管,另一端放在肚脐外,等7天左右切口愈合,再将马尾巴抽掉,这样就能确保输卵管通畅。这样的输卵管吻合术,威海市中心医院在1966至1972年期间,总共做了146例,成功率81.6%,术后宫内复孕率达67.9%。

      这种创新性的输卵管吻合术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妇产科医生纷纷前来学习,就连北京某权威医院的医生,当时也建议患者到文登来做输卵管吻合术。1983年,国际计划生育考察团到文登考察,对妇产科的输卵管吻合技术给予高度赞扬;1986年,《健康报》报道了输卵管吻合术和相关事迹;1992年,山东电视台在拍摄《莫说天下难》计划生育片时,到医院拍摄了输卵管吻合术的相关镜头……

      继往开来,妇产科发展日新月异

      随着越来越多手术类型的累积,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对疑难手术有了充足的经验,乳山、荣成等周边医院有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常常会请市中心医院的医生会诊。

      “当时,荣成有家医院的卵巢瘤患者在手术台上,都已经开腹了,发现肿瘤和周围的组织有黏连,他们的医生没有经验,不敢贸然动刀,就在手术台上给我们打电话寻求帮助。”江兆麟回忆说,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医院唯一一辆救护车去接病人了,她们就求助于公安部门,后来一名警察骑着带斗的摩托车,把她送到了那家医院。

      到达医院后,江兆麟凭借经验将病人的肿瘤顺利取出。“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没那么难,因为我们对类似手术的分离有经验。”江兆麟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院的诊疗技术不断提升,慕名前来求医的患者越来越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市中心医院可以开展中西医两法治疗盆腔炎、宫外孕及月经不调、腹膜外切子宫、腹膜外剖宫产、液氧冷冻、微波治疗宫颈炎等技术。到了90年代,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ABO血型不全,成功分娩10例,处于威海市领先水平;开展了筋膜内子宫切除加顶侧入式剖宫产术和小切口全子宫切除术,填补了威海市的空白;开展了腹腔镜、宫腔镜微创技术,在威海市处于先进水平。1995年,妇产科通过爱婴医院达标验收,市中心医院被授予爱婴医院称号。

      进入本世纪,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加速发展:2001年在威海市率先开展了腹腔镜子宫切除术;2003年在威海市率先引入开展了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2004年又在威海市率先引入开展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引入射频热凝固技术微创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2006年8月13日在威海市率先开展了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病人的子宫筋膜外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这标志着威海市中心医院妇科腹腔镜技术跨入国内先进水平;2010年,开展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妇产科分为产科、妇科两个独立科室。

      近年来,作为威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妇科和产科进入发展快车道。妇科以妇科肿瘤、宫颈病变、盆底疾病、妇科生殖内分泌、微创手术、超声诊断治疗、优生优育等为重点发展方向,其中腔镜微创手术率接近80%,被授予“腔镜优势专科”称号,通过“山东省四级腔镜技术”,微创技术国内领先;产科为威海市三级助产医疗单位和威海市区域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设有家庭化产房(LDRP)和普通病房,可以满足不同人群住院需求,在产后出血、DIC、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等危重产科合并症的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江兆麟说,她退休后,听闻医院妇产科微创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她还不相信小小的一个切口可以做那么复杂的手术,直到她亲眼目睹了腔镜手术,感慨被屏幕放大后的手术部位简直比肉眼看得还清楚。

      如今,威海市中心医院建院整整80周年,而江兆麟见证了医院妇产科近70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她感慨颇深,寄语后辈要不忘初心,潜心钻研业务,悉心对待患者,踏实走过每一步,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