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登区

文登区:这里的暖心事一箩筐

2021-10-21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老年人足不出户就享受送餐到家服务、残疾人家里有了遥控门铃、精神障碍患者享受高补贴集中接受专业医治……今年以来,文登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居住环境、社会治安、基本医疗、文体生活、基础教育、老弱病残群体保障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办成了一大批实事好事,市民身边不断发生着新变化新气象,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机制更完善,老年人“有钱花”
  “我婆婆今年又领了2064元,92岁每年还有收入,她自己可高兴了!”10月14日上午,文登区天福街道新城社区居民于世荣在银行替婆婆取养老金,“婆婆以前没交过养老保险,从2010年开始,政府就给他们老人每个月都发基础养老金,每次取钱回家,婆婆都很开心!”于世荣说。
  据了解,文登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17.1万人,文登区对养老问题高度重视,对农村养老、社区和居家养老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等和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狠下功夫。
  文登区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居民养老保险科科长徐鹏表示,今年7月1日起,威海全市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54元提高到了162元,另外,65到74岁的待遇领取人员,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再提高5元;75岁以上的待遇领取人员,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再提高10元。
  文登区通过实施社会保险行业扶贫计划,养老金不断增长,让老年居民生活得更有保障,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除此以外,文登区在提高养老保险标准的基础上,还致力于提升全区的养老服务质量。
  文登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宋英霞介绍,为适应老龄化趋势,满足当代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文登区加大医养结合力度,着力培育高端养老品牌,加快养老产业高端、链式、集聚发展。
  为搭建智能平台实现智慧养老,文登区还建起文登区6012349智慧养老综合指挥中心,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对政府购买居家服务、养老机构用电、用气安全、智慧消防、社区食堂及农村幸福餐桌运行等的动态监管。
  目前,文登区共有养老床位1088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6259张,占比57.5%。全区65周岁以上居民均可享有每月10元的“6012349”居家养老普惠套餐服务,让居民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放心、安心地享受老年生活。
  关爱送到家,残疾人生活有质量
  10月14日,文登区瑞云祥分散特困供养服务站站长王春英再次带领3名护理人员来到的于国会家中,为他提供助浴、助洁等照料服务。“幸亏有你们过来帮我,不然我自己一个人真照顾不好他。”文登区居民王树英说,她68岁的哥哥于国会因血栓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平时都是她一个人负责。有了分散特困供养服务站的帮助后,哥哥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
  “过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服务站尚未建立时,像于国会这样的失能老人有时候一个月、半年都洗不了一次澡,老人自己也特别不舒服。”王春英回忆说。
  现如今,文登区依托14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服务站、105处幸福餐桌睦邻互助点,为全区1654名生活困难的低保、特困和有特殊贡献的老党员、老模范、优抚对象等及其他1300多名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六项居家养老服务。残疾人、体弱的老年人、困难老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照顾,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
  “我们努力将老人纳入居家养老精准化服务网,把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送到每一位老年人的‘周边、身边、床边’,着力破解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长期照护难题,促进家庭幸福、邻里和睦、社区和谐。”宋英霞说。
  “全链条”服务,精神障碍患者减负
  “自从把父亲送到人民医院精神卫生康养中心以后,真的轻松不少,那里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完备的设施,最重要的是政府补贴陆续到位,给我们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文登区大水泊镇岭上王家村精神二级障碍患者李书景的儿子说,自从父亲患病,家人都不知道如何照顾,老人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同时也给家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康复服务试点给家里帮了大忙。
  目前,文登区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900多人,其中生活困难重症精神病患者约150人。由于缺少监护和系统治疗,单纯靠“发钱”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急需专业救治。李书景就是其中一位。
  从2020年起,文登区以全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为契机,整合民政、财政、卫健、公安、镇街资源力量,以集中供养为突破、以日间病房为辅助、以社区服务为基础,构建起重度集中康养、中度日间治疗、轻度社区康复的“全链条”精神障碍康复服务模式。
  “这项试点对生活困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行集中收治供养,有155名特困、低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得到持续规范的康复治疗,从根本上改善其生存状况,切实解决了精神障碍患者和监护人的实际困难。”文登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刘海洋表示,文登区将总结试点经验,根据地区特色进一步完善“全链条”精神障碍康复服务模式,对重度、中度、轻度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整合多方资源,为患者提供更优的环境与服务,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惠及更多家庭。
  “适残化”改造,残疾人生活更便捷
  10月14日下午,在文登区大水泊镇洪家庄村,残疾人毕敏序正在门外安静地晒太阳。此前因腿脚不方便,从屋里到院外十几步的路,对他来说都很难。得知毕敏序的情况后,文登区残联专门上门服务,根据毕敏序的情况,为他家安装了智能化改造电控锁、无线呼叫器、灯具等,还配备了两用椅、拐杖。
  “你上大门口去按门铃,我在屋里就能听到提示音。一按这个遥控器,大门就立马开了,非常方便。”说起文登区残联对他的帮助,毕敏序十分感激,过去身边离不开人,现在老伴出门办事他独自在家也没问题,一家人的生活压力小多了。
  10月14日下午3时许,在文登区天福路街道办事处城北社区居委会,文登区残联工作人员上门给86岁的胥炳兰送去了助行器。在近日开展的“干部大走访”活动中,文登区残联工作人员对胥炳兰进行回访,了解她的生活现状和需求,得知胥炳兰因血栓行动不便,想要一个助行器之后,文登区残联工作人员立即为其联系申请,没几天就送到了家。
  今年以来,文登区残联积极推进辅具适配上门工作,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同时及时受理申请,今年为301名残疾人上门评估,并发放了轮椅、盲杖、助听器等辅具,适配辅具的残疾人达2798人。同时,文登区残联还组织康复服务进家,携手护理机构为123名有需求的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居家康复。联合卫健部门,让1.1万残疾人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服务送上门,温暖残疾人,这样的举动对于文登区残联的工作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办理残疾证,评残疾等级,这些事对残疾人很重要。但对于残疾人来说,出一次门非常不容易,因此,文登区残联积极开展上门办证、免费评残等工作,为残疾人提供了不少方便。
  “残疾人证办理方面,我们主要是推动一次办好。实行免费评残,推行跨省通办,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利用窗口开展政策宣传,使残疾人办完证能及时申领补贴、落实政策。”文登区残联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文登区办理残疾人证1989个,其中上门办证344人次,跨省通办46个。此外,还投入182.3万元,为4119名重度残疾人办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每年还可享受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残疾人社会保障更加到位。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文登区残联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除了在生活上给予残疾人各类帮助之外,文登区残联还搭建企业就业、辅助性就业、技能培训、结对助残等就业平台。发挥残保金制度作用,引导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今年审核58家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166人;辅助性就业平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指导建立3家“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和1家辅助性就业机构,安置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51人;技能培训平台,举办花饽饽、剪纸等非遗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5期,培训残疾人500多人次;结对助残平台,投入50万元,为250名残疾人脱贫享受政策户和动态监测户提供农资扶持,助力残疾人增收。(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贾文娟 实习记者 王威晨/文 纪哲 通讯员 谭美超 刘虹汝/图)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梁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