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培廷
我和邓洪爱同志都是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交流到威海市工作的,我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他任市检察院检察长。我们相处相识近二十四年,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只知道他以前在临沂地委组织部干过秘书,在日照市任过组织部长(县级市)和人事局长,文笔不错,但不知道他对诗词非常爱好,更没想到他能够出诗集。
邓洪爱同志勤奋好学,做事认真严谨踏实,工作生活中善于动脑筋,观察问题比较敏锐,这一点从他在职时工作,到所写诗词都能够体现出来。2017年6月,他的第一辑《脚印》出版。诗集集纳了他从1996年到2017年21年间的100多首诗,诗中的人和物、山和水、情与感、思与践,读起来是那么朦胧熟悉,那么似曾相识,给人启迪,让人深思,催人奋进。
《脚印》第一辑出版后,他继续以诗为介洞察万象,与诗情相伴。他是一个有心人,别人眼中平淡无奇的人或事,在他的眼中就赋予了灵动或哲思。他的诗绝大部分是耳闻目睹,有感而发,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现实的延伸,更是人生的思考。
今年10月初,他的《脚印》第二辑小样出来后让我提提意见,这是他2017年6月以来4年多时间留下的又一串“脚印”,一口气读完这近60首新诗,如沐春风,如品香茗,身心通畅,回甘无穷,心灵恍若又一次升华。与2017年出版的《脚印》相比,这一版的诗更加精练、更有生活、更富哲思。
诗,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载体。正如汉代《毛诗序·大序》所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邓洪爱就是这样一个与诗相伴的性情中人,诗如其人,字里行间知其性情,平仄之间睹其品格。
他的笔下有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有田间陇亩之上的浓厚乡愁,有四季更替的敏锐察觉,有友人之间的至深情谊,有游历世界的感慨万千,也有伟人英雄的睹物思人,更有对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和民族复兴的真实记录。从诗的字里行间里可以感受到对共产党的热爱,对国家人民的热爱,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对亲朋好友的热爱。一山一水皆有情,一花一木能成诗。比如:入池野色胜诗画的温泉,水流万里记源头的乡愁,武汉抗击新冠病毒的英勇,神舟飞船着陆的喜讯,孟晚舟女士回国的欣喜……
邓洪爱的诗言之有物,通俗易懂,每每读来,平和亲切,温和如风,读他的诗有很强的画面感,有如临其境之感。细细读来,句句都是景,字字都是情。一句诗像是一个画面,一首诗就像一个画卷。读古人诗能窥见时间底色,而邓洪爱的诗能让人看见内心的光芒。这种光芒里有他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热爱是霜降时的“一夜西风万木黄,牵牛野菊斗秋霜”,是处暑时的“蝉声未断前山树,百鸟翱翔上九霄”,是秋晨时的“秋露欲滴竹叶梢,蟋蟀唧唧曲径绕”……季节的更替尽收他的眼底、皆在他的笔下,花何时红,树何时绿,蛙何时鸣,邓洪爱对自然万物的敏锐洞察,见之于细微之处,令人感慨动容。
诗里写的是景,寄的是情,我们看到的更是一种无关年龄的生活态度。邓洪爱走进葡萄园,“鸡羊宰杀野炊乐,把酒一歌送雁行”;与友人相聚,“亭榭饮茶谈笑欢,把盏叙旧尽开怀”;登上古陌岭,“东观海浪济千帆,西望丹霞烧半天”;观荷沉思时,“亭亭玉立满池塘,花出淤泥溢清香”;池边观柳时,“沉浮聚散本无常,互助互帮共克艰”……
邓洪爱的诗里,少有感怀悲叹之句,多怀乐观豁达之情,在他热气腾腾的文字里,既有诗人的风骨,也有凡人的气息,既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更有一种新时代的新意境。
邓洪爱的诗不局限于单一的内容,生活的所见所想都走进了他的诗篇,他是在用这样一种诗意的形式,记录生活。正如诗选名字《脚印》所言,这本诗选就是邓洪爱诗意生活留下的脚印,每一步都坚定且从容,愿他此后的赋闲时光,继续以诗为友,笔耕不缀,再创佳作。(图/胡杨)
2021年10月10日
(作者系原山东省威海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