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芳,女,1973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威海市水文局水环境监测科科长,高级工程师。1996年入职以来,扎根水文,任劳任怨,勤学好问,敢于创新,靠着钉子精神,坚持不断学习,硬是从水文“门外汉”变成了行业专家“多面手”! 先后承担了《威海市现代水网规划》、《威海市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威海市节约用水规划》、《威海市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等一系列重大水利规划和课题,在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是全国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省水利厅行政许可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专家,多次被评为先进和优秀共产党员。
她,有着不输男儿的吃苦耐劳;她,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她,用点滴行动诠释着“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善于服务”的新时代水文精神;她,就是现任威海市水文中心水环境监测科科长张明芳。从事水文工作二十余载,张明芳立足平凡岗位,用爱岗敬业书写着威海水文人的责任与担当。
水文“铁娘子”敢啃善啃“硬骨头”
“张科长,这份水资源报告难度比较大,能帮我把把关吗”“小张,这是省局安排的新任务,又得劳你出马啦”……在威海市水文中心,张明芳堪称“攻坚克难”的代名词,不管任务多难多重,她都能迎刃而解。
2010年8月,山东省水文中心新增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全省27个监测点,其中鲍村和崮山水库2个监测点落户威海,且这两个水保监测点径流小区的建设工作任务要求及早完成。“任务艰巨,必须派一名‘硬核’干将。”威海市水文中心领导当即决定由张明芳肩负起水土保持监测科的重任。
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时间紧、任务重,当时年仅38岁的张明芳并没有打退堂鼓,在她看来,“工作面前,只有迎难而上的解决办法,没有退却推脱的借口和理由。”为在最短时间适应新工作,张明芳玩命学、拼命干:搞设计、看现场、签合同、跑工地……那段时间,张明芳白天四处奔波、晚上伏案工作,俨然一名不知疲倦的“铁娘子”。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夜以继日的拼命努力,张明芳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其所负责建设的两个监测站点均被选为全省10大水利部验收监测点,张明芳自己也被省局领导评价为“推动全省水保工作前行的人”。
顺利完成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只是张明芳爱岗敬业的冰山一角,把脉“江河”二十余载,张明芳啃下的“硬骨头”不计其数:为赶做单位承担的水利规划报告,连续多天在单位加班到凌晨4点,近一个周没和孩子“打过照面”;为赶做省里要求的水文分析计算报告,以办公室为家,不眠不休地收集整理数据,即便熬红了双眼也舍不得休息半分……
“水文是水利的基础和尖兵,是防汛抗旱的耳目和参谋。”深谙水文重要性的张明芳20多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获得数十项山东省水利及水文科技成果奖;先后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山东省水利厅第一批行政许可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专家、山东省水利工程评标专家、威海市化工园区专家等;多次获评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受到山东省水利厅、山东省水文中心、威海市水利局的表彰和奖励……这些荣誉是对张明芳工作的肯定,也是张明芳不断前行的动力。
水文“大拿”勤奋好学手不释卷
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防洪影响评价、重大水利规划……在威海市水文中心,张明芳的工作范围甚广,称其为水文“大拿”毫不为过。然而,熟悉张明芳的人都知道,对于水文而言,她并非“科班”出身,但她凭借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孜孜以求精神,取得了很多水文专业人士无法企及的成绩。
初到威海市水文中心,张明芳便被一本本厚厚的年鉴、一沓沓打印装订整编好的数据成果深深吸引。虽然当时的她对水文工作并不是特别了解,但她明白“没有日积月累的数据,雄伟壮观的大桥无法横跨江河;没有一点一滴的积淀,人们无法在坚固的堤防后过着幸福的生活。”
为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水文工作,张明芳先后从同事那里搜集了《水文预报》《陆地水文》《工程水文及水文计算》《水力学》《桥涵水文学》等专业课本,开始了漫长的自学生涯。手不释卷学基础知识,早起晚归下基层锻炼,孜孜以求向前辈请教……10多年夜以继日的学习和实践,“非专业”的张明芳硬是靠着一股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精通了水文基础业务,具备了水文预报、水文计算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出色地配合科长承担主要水情业务,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得到了全面升级。
“学无止境”,这是张明芳说的最多的四个字。独立负责水文科技咨询工作后,为了掌握更专业、更系统、更前沿的水文专业知识,张明芳又报考了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工程硕士,还先后自学了工程水文,桥涵水文,水文预报,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等多个学科的业务,硬是从一名水文“门外汉”变成了行业专家“多面手”!
“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学习?适当歇一歇不香吗?”不少人问过张明芳这样的话,她的回答是:时代不断发展进步,要想跟上新时代水文潮流,自己的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学习型水文人才能圆自己的“水文梦”!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白天手不释卷,晚上挑灯夜读”已成张明芳的生活常态。为圆“水文梦”,张明芳把书本理论同工作实践相结合,边干边学边总结,看过的书一摞又一摞,写的报告一本又一本,知识的日积月累让她在水文分析洪水计算、水资源、水土保持、水利专项规划等方面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也由量变到质变,成为水文系统的中坚力量。
厚积薄发,作为威海市水文中心技术负责人,张明芳先后完成了《威海市流域综合规划》《威海市现代水网规划》《威海市水安全保障规划(2016-2050年)》《威海市节约用水规划》《威海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研究》《威海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威海市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等一系列重大水利规划和研究,相关规划已取得威海市政府批复并相继实施,为服务地方水利及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亦师亦友当好年轻人“指路明灯”
“是严师亦是挚友。”这是威海市水文中心水保科职员徐艳会对张明芳的评价。在徐艳会看来,是张明芳的循循善诱为自己在水文路上指明了方向,助自己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水文人。
张明芳帮徐艳会修改的第一份报告让徐艳会记忆犹新。那是一份水保监测报告,是徐艳会按照大纲做的业务报告。本来信心满怀的她看到报告被张明芳修订得“一片红”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的报告至于这么差劲吗?”后来经过一番比较以及张明芳讲解后,徐艳会犹如醍醐灌顶,“每一个水文数据资料都凝聚着基层水文人的汗水和心血,水文工作就是与数据打交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令报告更完美。”
“有了指路明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徐艳会说,张明芳科长修改报告,从来不限于修改数据的结果,而是告知数据来源过程,实打实的帮助年轻人快速成长,提升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能力,更好地为防汛调度、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监管等提供技术支撑。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水文科学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都江堰是远古的风采,三峡坝是近代的骄傲。”张明芳表示,虽然自己在水文科学中没有丰功伟绩,但她会以精品为目标,立足威海市情水情,努力拓展水文服务领域,加快提升水文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和服务支撑能力,为进一步发挥威海水文的“尖兵”和“耳目”作用贡献力量。
“寻路、认路、赶路、带路”,张明芳的水文之路越走越宽,相信沿水文之路坚定前行的她,未来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