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江,男,1970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环翠区温泉学校教师。他白天上课,晚上照顾因严重腰病十年瘫在炕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父亲。为让父母过上好生活,婚后和爱人商量每月拿出工资四分之一孝敬老人,直到二位老人离世。另一边,他还全心全意照顾听力和腿部残疾哥哥和智障嫂子,关照他们日常生活,为他承担医疗费用。并竭尽全力为他们在残疾企业找到一份工作,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同时为解决哥嫂的后顾之忧,宋老师和爱人在2015年花费9万多元为他们购买养老保险。宋老师曾说“他们的人生已经够苦,即使是陌生人我也会多帮助,何况是我的亲哥嫂?”宋老师无言的爱的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寸草志报三春晖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兄弟姐妹五个,他排行老五,祖辈世代务农。
繁重的生活压力磨砺出他夹缝中求生存的韧性,锤炼出他吃苦耐劳的品质,涵养出他宽和隐忍的胸襟。
都说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即使孩子再多,风雨再大,他们也会倾尽毕生精力,小心翼翼地把每一个孩子围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宋老师的父母也不例外。宋老师记忆最深的,就是小时候父母为了供自己上学,省吃俭用、起早贪黑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场面,每每看到父母无力而疲惫的身影,年纪小小的宋老师都会在心底暗下决心:将来不管干什么,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凭着不服输的精神,他如愿考上了心仪的学校,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也是从那一天起,他在心里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肩负起整个大家庭的重任(宋老师的其他兄弟姊妹都务农,所以他自觉地把孝敬父母的责任担在了自己肩上)。
90年代初,教师的工资并不高,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农忙期间他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就是为了能在上班前、下班后帮父母把地里的庄稼运回家,收拾收拾路边晾晒的粮食,给父母烧烧洗脚水,让他们泡泡脚解解乏。
结婚后,妻子知道他孝顺,俩人商量把家里四分之一的收入拿出来孝敬两边的老人。为了让父母高兴,他们还经常趁父母过生日、过年过节为两边的老人制造小惊喜,所以,虽然父母没有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却常常因为孩子孝顺而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我觉得孝顺不仅仅是提高老人的物质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老人的精神生活质量,让他们高兴,满足。每当看到父母开心的笑容,我都感觉那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刻。老人吃了一辈子苦,他们应该有更好的心情和更好的生活。”宋老师如是说。
久病床前有孝子
长年超负荷的田间劳作,宋老师的老父亲染上了很重的腰病,以至于生活不能自理。为了照顾父亲,他再次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寒来暑往,风雨无阻。父亲每天晚上都要起夜多次,每次一米六五的他搀扶着一米八八的父亲上厕所,从炕到院子,来回一趟下来都是一身汗。直到父亲最后完全瘫痪在床,晚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宋老师在床前床后地伺候,“那个时候虽然累点,但是感觉真幸福,真的,有爹在,真好。如果父亲能一直在,我愿意一直扶着他上厕所。”回忆曾瘫痪了八年、于十年前去世的父亲,宋老师依然泪光闪闪。
后来母亲也患上了肺癌。那时候正是酷夏,为了能让母亲舒服一点,他每天下班后都和妻子过去给老母亲擦擦身子,让她老人家清爽一下。看着母亲痛苦的样子,他心如刀绞。“我经常想,如果我能替我妈分担一点痛苦该多好啊!太遭罪了,她不该这样------”尽管心里难受,但他还是假装平静地给母亲打气:没事的妈,咱好好治疗,现在医疗水平提高了,很多人的病都治好了,你一定要有信心。所以,尽管母亲剩下的日子不多,但还是满怀希望地与癌症搏斗着,全然没有感觉死亡正在逼近自己,更没有恐怖。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母亲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带着儿女无尽的遗憾。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唉,每当看到父母喜爱的东西,还是忍不住伤感。总觉得自己孝顺得不够多,不够好。”
而其实,父母生病期间,宋老师从来没有跟兄弟姐妹计较一丝一毫利益得失,从头到尾一直是尽着自己的能力去出钱出力,无怨无悔。“父母毫无私心地养育我们姊妹五个,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计较?有能力的就多出点儿,没有能力的就少出点儿,辈辈世世的都是这样做的。”谈及此,宋老师淡淡地说。
也因为宋老师的大度付出,这个大家庭在老人走前与走后始终是团结和谐的。
残障哥嫂有贤亲
宋老师有一个哥哥,今年59岁。出生时是婴儿瘫,落下了腿部残疾,四岁时,又因为发高烧没有及时就医而导致耳穿孔,听力几乎为零。因为条件不好,娶了个智障妻子,结婚后的日子可想而知。
父母走之前一直放心不下这个老哥哥,宋老师安慰他们:放心吧,我会照顾好他们的,除非我走不动。
父母走后,宋老师和妻子每周都会去探望他们的老哥哥老嫂子,看看缺什么生活必需品去购置,帮助他们收拾收拾屋子,洗洗衣服,关心身体健康情况。都说老嫂比母,可是父母走后,家里的老幺却担起了父母的职责。“他们的人生已经够苦了,即使是陌生人我们也应该多帮助,何况是我的亲哥嫂呢?这个真的是人之常情。即使父母不交代,我也会去照看好他们的,真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更不容易。”说到这事,宋老师和妻子都感觉是理所当然的,我却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慈悲,与善良。
有一次,哥哥因为没有听到汽车的声音而被汽车撞了,宋老师第一时间赶到医院,跑前跑后,确定没有大碍后才离开,而残疾的哥哥根本就不知道他的一切费用都是这个小弟弟给交的。还有一次,嫂子因为肠梗阻而住院,因为自己照顾不方便,宋老师喊来妻子和闺女轮流照顾嫂子,同病房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嫂子的亲姊妹。“这两口子,父母在时挑大梁,父母走后还是顶梁柱,父母走得心安啊!”同村的邻居,周围的亲戚朋友没有不赞叹他们一家人的。
为了给哥哥和嫂子一个安稳的晚年,宋老师和妻子商量在2015年花了九万多元为他们购买了养老保险,还根据他们的能力,在政府的帮助下,在残疾人企业为他们找到了一份工作,让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周末和假日都回宋老师家,把宋老师家当自己家一样,其乐融融,和睦相处。
桃李不言自成蹊
“您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您的家人都同意吗?有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我们问。
“没有,我老婆和孩子都没有异议,包括我们的女婿。怎么叫一家人呢,有难同当才是一家人是不是?对两边的老人和姊妹我们都是这样去做的,我们也都认为应该这样去做,所以没有什么阻力。”
宋老师的话朴实无华,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无言的爱的强大力量,我们仿佛看到了孝老敬亲的优秀文化传统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