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威海6个高端创新平台飞出21只“俊鸟”

2021-11-06 编辑: 宋倩

      

      11月5日早上,一只名为“白龙”的浮标缓缓驶进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内,这是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将在这片海域上开展为期3个月的实验。在海面波纹平静下,还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不断流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问海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海上实验同时在此开展。这片蔚蓝的海域正在为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注入动能。

      打造海洋强市,要着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的引领能力,而这离不开高端科技平台汇聚创新资源。今年9月份,自然资源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协议签约,我市成为全国唯一获批建设的“国字号”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北部主城区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为核心,建设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目前湾区吸引了6家国字号领军企业、国家级创新平台先后落户,为我市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奠定了基础。”威海市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吉明说。

      走进湾区内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装修已经接近尾声,待设备进场、安装后,将在本月中旬正式投入运营。

      该研究院是航天科工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的第一个海洋科研平台,为何把威海作为开拓海洋“策源地”?“这里拥有独一无二的‘海、陆、岛’资源,威海政府更是集中资源,在这里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综合试验场,开展近海实验,没有哪里比这更合适。”航天科工集团2院25所所级指挥李铁龙说。

      吸引科研平台的不仅是资源禀赋,更在于系统完善的服务保障。按照入驻平台需求,试验场今年完成了锚泊式测试试验平台的坞修改造和重新安装,新布放了海洋观测浮标和海底观测平台等设施,进一步提高测试保障能力。

      “我们去褚岛做实验,来回只需20分钟,但威海市为最大限度节省时间,计划在岛上建设观测塔、控制中心,这很让人感动。我们研究院招徕项目有两大撒手锏,一个是综合试验场,另一个就是地方政府的服务,已经有近10个项目主动联络我们入驻。”李铁龙说,研究院将围绕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带动相关技术成果向威海汇集。

      伴随着综合试验场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央企、头部企业来了,大院大所来了,高端人才来了。哈工大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航天科技集团海洋无人装备与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等6个高端平台纷纷落户,威海海洋仪器装备研发中心、海洋电子信息产品测试平台等一批新平台即将签约。今年还有8所高校院所和12家国企强企慕名而来,上门寻求合作。“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跟进对接,优中选优,通过引进更多高质量科研平台,进一步垫高产业龙头。”王吉明说。

      今年,威海市赢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与航天科工签约,二者将在激光通讯领域开展合作。“一开始我们入驻哈工大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只是想在这做实验,但这两年湾区孵化出的企业越来越多,我们不断开展上下游合作,由一个小项目迅速孵化为企业,拿下了多笔百万元订单。”企业相关负责人于思源说。

      随着一大批平台入驻,从上游科研到下游应用链条一再拉长,项目在此跃过产业化难关,向企业“裂变”升级,结出累累硕果,形成动能强劲的海洋科技产业化生态圈。据介绍,威海创新园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引进、孵化15家企业,3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大学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投入运营,在孵企业7家。目前,6大科研平台先后孵化企业21家,“留在威海、看好威海”已经成为企业共识。(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艺嘉/文 孙大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