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威海:搭建涉企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2021-11-10 编辑: 谭立勇

    为推动“放管服”改革,支持企业发展,威海市财政局积极搭建惠企服务平台,开发建设涉企专项资金管理、“信财银保”企业融资服务等功能,为企业获得政府各类资金扶持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实现了专项资金扶持、融资担保支持和基金投资对接的集成管理和无缝对接,有效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瓶颈性问题,为推动全市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整合政策,扶持资金统一管理。联合威海市发改、工信、商务、科技等部门,对现有涉企扶持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以大数据应用为主线,串联形成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整体链条。在进一步优化整合的基础上,将所有涉企专项资金纳入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做到扶持政策统一发布、统一管理,并实现“资金申请统一入口,企业申请在线审核,评审和分配结果在线公示,扶持资金在线拨付”。企业根据扶持政策要求,在线填报申请资料,涉企资金管理部门在线进行审批管理,分配结果自动进行公示,财政部门依据结果直接将资金拨付到企业,打通了从资金申报到资金发放的完整链条,全程实现在线办理。目前,平台已收录政策20余项,54项专项资金已开展试运行,增强了涉企资金投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提高了财政涉企资金管理效率。

    联动审批,实现精准靶向扶持。企业申报资金后,相关信息数据将由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比对,主管部门可同步了解企业历年生产经营、获得资金扶持、信用等级等信息,在确保数据真实性的同时,有效筛选符合扶持条件的企业,提高资金审批效率,实现精准扶持。同时,打通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有效避免多头申报、重复申报等问题的发生,保证了企业公平享受专项资金扶持的权利。企业相关数据信息录入平台后,将同步与财政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对接,便于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开展绩效跟踪和绩效评价,为进一步优化扶持政策、调整资金安排提供可靠依据。

    统筹创新,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突出问题,威海市靶向施策,聚集政府和金融机构合力,通过信用、财政、银行、担保,建立“信财银保”联动机制,几方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探索打造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模式。在发挥好财政专项资金扶持作用的同时,设立威海市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通过信用等级评定、财政资金增信、银行定制产品、担保分担风险的方式,与金融机构合作为诚信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线上融资服务。让信用有“价”真正变成了现实,从而引导更多企业珍惜信用、有利于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托大数据信用评级和信用保证基金,企业可享受到政府的担保增信支持,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可以通过平台直接获得无抵质押的纯信用贷款。

    数据共享,实现风险联合管控。一是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打破信息不对称壁垒。通过大数据中心连通55个部门的业务系统,直接从基础数据库提取相关信息,并且与业务系统保持实时更新,保证数据真实准确,现已归集数据信息21.8亿条。比如,通过企业缴纳增值税,更好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通过企业主要股东的“海贝分”,了解企业经营者个人信用进而研判企业经营风险;通过企业缴纳医保情况,更好地了解实际用工情况。二是充分了解银行需求,开门建立评价体系模型,为企业精准画像,联合搭建起由66个指标组成的信用评价模型,全面涵盖了银行现有的风控指标。由于指标更全面,评价结果比银行的风控评价更可靠,得到了全部参与合作银行的充分认可。

    一网通办,提高企业服务便捷度。一是以信用为纽带,与银行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融资服务。企业在线提交融资申请时,只需填写融资需求,相关证明材料全部被信用评价结果取代,银行方面只根据评价结果审核发放贷款,省去了前期尽职调查等手续,最快做到1小时审核、1天内放款。二是形成连锁式的普惠效应。将企业的信用评价、信贷情况作为落实专项扶持政策的重要依据。在服务平台上建立“涉企政策超市”,整合各部门65项扶持政策,企业可以在线提出申请、提交资料,平台将申请、资料及评价信息自动推送给业务主管部门,大大提高了政策审核兑现效率,进而有效提升了“信财银保”平台的吸引力。平台上线以来,23家银行、17006家企业上线注册,累计成交信用贷款1845笔、78.9亿元。推行政府性基金政策公开发布、网上申报,帮助企业与基金管理机构实现在线对接,并引导基金管理机构将企业获得专项资金扶持和信用评级情况作为基金投资的重要决策依据,实现投贷联动,放大政策效果,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