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威海市着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021-11-12 编辑: 宋倩

      校内校外发力 “双减”落地有声

      昨日,记者从市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减”工作要求,《威海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于11月5日正式施行。

      《实施方案》从“校内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校育人水平”“校外减轻培训负担,规范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两方面着力,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威海晚报记者 李林

      提升质量控制总量 减轻学生作业压力

      在校内方面,《实施方案》结合“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的工作实际,在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上进一步细化措施,提出开展高质量作业设计体系建设,以“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国家级项目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抓手,建立健全市、区市、学校三级作业研究共同体。通过开展规范化作业设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育人为本、目标一致、设计科学、类型多样、难度适宜、时间合适、结构合理、体现选择的中小学生作业质量标准。

      同时,作业总量要控制好。《实施方案》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鼓励学校实施“个性作业日”制度,每周留出一天时间,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落实课后服务时间、质量及服务保障要求基础上,《实施方案》对假期托管服务工作也进行了安排部署,学校非教学时间向中小学生开放体育场馆、图书馆(室)、功能教室等,并统筹各类校外资源和社会力量,扩大校外托管服务供给;细化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加强威海市“智慧教育”云平台数字化资源建设,免费向学生提供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和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开辟公益性威海名师“空中课堂”,组织齐鲁名师、威海名师、名课程团队、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优秀教师和团队根据教学进度开展网上公开课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 为校外培训热降温

      在校外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我市对学科类、非学科类机构分类管理,明确教育部门负责学科类、科技类培训机构管理,文化和旅游、体育部门分别负责文化艺术类、体育类培训机构管理,市级主管部门负责修订完善面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审批登记,审批登记结果24小时内推送至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也要加强部门执法和联合执法,加强“证照齐全”机构的日常监管和违规培训行为的查处。

      坚决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机构数量。在重新审核登记时,同一举办者在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内开设学科类培训机构数不超过2所,在高新区、经开区、临港区、南海新区内不超过1所。

      落实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出,由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指导政策,通过建立风险储备金制度或金融部门参与的第三方托管等方式,建立资金监管机制,强化预收费风险管控。通过多项举措,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基本消除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使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