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九大举措把民生保障送到百姓心坎上 全市建成774处城乡老年食堂

2021-11-13 编辑: 时英艳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于淑仪)11月12日,市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记者获悉,目前,全市共建成774处城乡老年食堂,日均服务2万名群众。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玉建介绍,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民政系统聚焦广大民政服务对象的所急所需、所忧所盼,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落实好九项举措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深入开展“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动员全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和走访慰问活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基本生活困难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截至目前,共走访慰问低保、特困人员中的特殊困难群众约3万人次。

      全面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自今年1月1日起,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至每人每月866元、667元。城乡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至每人每月1169元和900元;失能、半失能、自理型3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基准标准分别提至每人每年12089元、6045元、3627元。孤儿集中供养保障标准提至每人每月2125元;散居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提至每人每月1650元,位列全省第一位。

      创新实施居住地申办低保试点工作。困难群众在居住地就可以申办低保,并形成科学的经办服务流程,建立户籍地、居住地协作核查机制,实施跨域救助,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居住地申办低保新途径。

      全力推动分散特困供养服务站建设。作为今年我市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全市推广“海螺姑娘”特困供养服务品牌,按区域建立覆盖全市镇街的分散特困供养服务站。目前建成38处,超额完成6处,在全市构建起15分钟服务圈。目前,已为全市7600余名城乡分散特困供养人员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浴等生活照料服务。

      城乡老年助餐点建设加速推进。去年我市计划建设“老年餐桌”145处、完成500处,覆盖1300多个村居。今年市民政局计划新建100处农村老年餐桌,目前,实际完工262处,完工率为262%。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774处城乡老年食堂,日均服务2万名群众。

      镇街养老服务中心项目顺利开展。镇街养老服务中心以镇街为服务半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助餐、托老、娱乐等服务,各中心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年初全市计划建设7处镇街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实际开工建设9处,其中建成7处,在建2处。

      建立老年人防走失联动机制。作为山东省失智老年人防走失试点地市之一,去年,我市依托6012349养老服务中心智能监管平台,为全市具备行动能力的610名失智老年人购置发放智能防走失手环。今年,市民政局又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健全失智老年人走失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将智能手环监管平台嵌入到110接处警平台,建立联合找寻机制。

      深化民政便民服务改革。全面推行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并为办理婚姻登记业务的群众提供免费照相服务。此外,推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实现了任意地申请,户籍地审核审定、发放,有效解决残疾人申领补贴过程中“多地跑”的问题。

      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实践项目。今年,市民政局列支280万元,采取市直9部门点题、镇街和社区命题、社会组织竞争解题的方式,开展“威海红帆”社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公益项目创投。按照每个项目2万元至6万元标准,支持77个社会组织开展为民服务,打造党建特色品牌项目。(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