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

文登区:这里的“一老一小”各有所乐

2021-11-15 编辑: 宋倩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文登区立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将柔性关照渗透到各项工作中,“一老一小”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络越织越密,尊老爱幼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一老一小”各有所乐。

      老有颐养 完善服务体系共建幸福家园

      近年来,文登区统筹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城区,按照政府出场所、市场主体管运营的模式,构建起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在农村,按照基层党支部主动发现+村民互助志愿服务+机构社会化服务+社工站引入社会力量的模式,构建起镇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睦邻互助点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10月14日,文登区环山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暨瑞云祥医养照护中心挂牌成立。如今,已经有近80位老年人登记入住。

      近日,记者来到该服务中心,只见大厅宽敞明亮,活动休闲场所一应俱全。不同规格的房间里,都有专业护理随时提供服务。77岁的老人董崇敏和老伴住在一个大单间,屋里衣柜、冰箱、电视应有尽有。老人去年得过心梗,身体很不舒服,自从住进了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后,经过专业医生的照顾,身体比以前好了很多。“这里不用自己做饭,不用收拾卫生,空出时间来,我们老两口就锻炼身体,做做康复训练。孩子们来看也很方便,感觉比住家里强多了。”董崇敏高兴地说。

      该中心分为医疗康复、长短期托养、社区活动三大区域。中心成立后创新实施“1+14+N”综合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街道老年人提供社区医疗、长短期托养、居家养老、康复辅具租赁、助残送餐、助洁助浴、康复理疗、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等服务。以中心为辐射,还带动1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和5个日间照料中心的社区养老服务,涵盖日间照料、家庭养老床位照护、家政服务、社区食堂和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功能。同时,该中心还聚焦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建设,开展按摩、护理、送餐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不断健全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在文登农村地区出现了一批农村睦邻互助点和睦邻互助员。隔三差五,睦邻互助员就会来到独居老人家中,陪他们聊聊天,帮他们收拾屋子,让独居老人孤单的生活多了些许色彩。据了解,睦邻互助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村60周岁及以上特困分散供养人员,70周岁及以上重度和中度不能自理的独居老年人或者儿女因残疾等原因无法照料的,80周岁及以上的儿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年人。睦邻互助员从村干部、网格员、村民代表中产生,有爱心、责任心,身体健康,与互助对象距离在步行时间15分钟以内,能够对手机进行必要的操作,服务内容包括探望关爱、居家服务、应急处置、转介服务等。

      “睦邻点不仅仅是一处老年人的服务场所,更是老年人服务体系中的一环。为做好这项工作,文登区先行在泽头、泽库两镇的66个村展开试点,现有71名睦邻互助员为485名老人提供互助服务。”文登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村睦邻互助点是文登区农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中的终端环节,是探索农村养老新途径、解决农民原居养老需求的工作产物。相关部门将总结试点经验,完善实施方案,在全区进行推广。

      针对精神疾病康养服务处于社会服务体系“真空地带”这一实际,文登区整合民政、财政、卫健、公安、镇街等资源力量,以集中供养为突破,成立了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精神卫生康养中心,率先在全省实现对全区特困、低保群体中的精神障碍患者的集中收治。2019年12月,康养中心荣获“威海市第二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称号。

      如今,文登区已在城区形成了完善的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人民医院建成区级养老康复中心以及瑞云祥康医养照护中心、天佑安康连锁机构、福泰改扩建项目、双龙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实现4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通过已建成的26处社区、5处社区食堂和年底前可完成建设的21处社区、134个小区养老服务点,为城市老年人群众提供品牌、连锁化居家养老服务。

      在农村,文登区按照“基层党支部主动发现+村民互助志愿服务+机构社会化服务+社工站引入社会力量”的模式,以乡镇敬老院为依托,构建起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和睦邻互助点、幸福餐桌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全区14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服务站、118处幸福餐桌和睦邻互助点,为全区1654名生活困难的低保、特困和有特殊贡献的老党员、老模范、优抚对象等及其他1300多名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等居家养老服务。

      幼有善育 多维关爱助力学生幸福成长

      “来,大家看白板,跟我一起写幕布的幕……”11月3日,在文登区峰山小学的课堂上,老师正通过新配置的智能电子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为学生展示汉字笔画。一键一点轻松清除满屏的课堂笔记,教师们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灌输”知识。

      不只是峰山小学,文登区众多学校教室里都配备了交互式多媒体设备,一堂堂生动而有趣的教学课,在这些高标准打造的中小学课堂上成了常态。为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文登区逐步更新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学网络、多媒体、计算机、专用教室等信息化设施,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需求。

      在文登,从幼儿园到中学,教育硬件设施逐年提档升级。近几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余所,启动金山中学建设、文登一中重建,拥有现代化硬件设施的学校越来越多。

      看着学生们端正的坐姿,听着朗朗的读书声,记者注意到,文登区实验小学二年级八班学生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个蓝色的支架,经了解得知,这是文登区实施中小学生健康护眼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防近视坐姿矫正器。

      近年来,受电子产品的大量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学生近视呈高发、低龄化趋势。对此,文登区为全区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配备预防近视坐姿矫正器,与文登区疾控中心联合录制“文登学生护眼操”视频,面向全区各学校推广,组织全体师生、家长根据《文登学生护眼操》内容规范眼保健操,并计划对中小学教室的照明灯和黑板灯进行改造,为学生创造优质的用眼环境。

      此外,文登区教体局会同文登区卫健局在文登区实验小学建设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基地,开展中小学视力筛查、视力康复训练、宣传近视防控知识等,帮助学生拥有明亮的眼睛,打造光明健康的未来。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峰山小学学生们有序地进入餐厅,餐厅墙上的实时监控是文登区实施的“明厨亮灶”工程。“以前学校开放日,我来过几次,当时就被这个大显示屏吸引了,可以实时看见后厨各个角落的情况,我很放心。”峰山小学一年级家长邹静说。

      文登区严格食堂管理,对食材采购、加工以及食堂卫生等严格把关,落实校长园长陪餐制,所有学校“明厨亮灶”接受监督,还聘请了国家级营养师来设计菜谱,让孩子们既能吃得饱,又能吃得好。

      “有了这个停车场,这条路终于不堵车了,孩子们也能早点回家休息了。”“对啊,以前这条路进来就出不去,本来两分钟的事儿,来来回回要耽误半个小时。”在文登新一中门口,正是家长接学生下晚自习的时间,记者听到家长们正讨论新建停车场。

      原来,为了方便文登新一中家长接送学生,文登区教体局积极与住建、规划等部门沟通协调,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文登区委、区政府利用校门口空地,新建了停车场,最大程度缓解家长接送学生堵车的难题。

      “一校一案” 素质教育遍地开花

      “你看,这是我们学生自己做的纸艺、纽扣画、创意饰品,这些作品都是学生自己构思、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近日,文登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海芳骄傲地挨个教室介绍学生们的手工艺制品,“我们立足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课程理念,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充分调动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发、开设了注重主体性、合作性、选择性、开放性、特色性和创造性的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每周五下午1点30分至3点30分,是文登区实验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时段”。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项必修劳动技能、一门校本选修课程。为促进课程服务学生的开展,文登区实验小学设置了科学合理的“课上+课外”双线并行的安排,采用“必修+选修”“普及+提高”的模式开课。

      这正是文登区校本课程快速发展的缩影。今年以来,文登区广泛开展“大阅读”活动,开设鲁绣、戏曲、柳编、剪纸等校本课程,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美育熏陶;开设了劳动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勤俭节约意识。与此同时,文登区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改革,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举重等训练基地,发展学校特色体育运动,先后有40多人成为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经验在全省推广。

      下午4点05分,是放学时间,文登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家长的陪护下背着书包离开校园,而五年级的李程君和几名同学在老师的安排下统一集中到指定教室。6点钟,李程君的妈妈来到学校接她回家。李程君说:“有的时候爸爸妈妈加班,我就在学校写好作业等他们来接我回家,空出来的时间,我还能继续和同学一起读读书、做做手工,课后时间很充实。”

      课后服务省去了家长的麻烦,像李程君一样情况的学生在这里也不再单调,学校会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组织学习、做手工、练习书法等。如今,各小学不仅开展课后服务,还结合多元化素质类教育,开展如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以及体能拓展训练、娱乐游戏、社团及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挖掘学生潜能。

      今年以来,文登区推动实施“一校一案”,各学校制定了具体详细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针对学生的特长、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等,开展体育锻炼、艺术培养、手工制作、课业辅导等丰富多彩的课后延时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增强体质,培养兴趣,巩固学业,享受快乐。(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贾文娟 实习记者 王威晨 文/图 通讯员 郭彦成 宋英霞 孙会杰 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