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贯彻

临港区各级各部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1-11-17 编辑: 宋倩

11月12日,临港区召开(工委)扩大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会后,临港区上下掀起了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全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答好新时期发展卷。

临港区纪工委监工委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临港区纪工委监工委将聚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部署要求,结合纪检监察职责职能,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加强理论武装,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以精准监督的实际行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压实政治责任,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积极构建党组织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四责”协同联动的监督格局。推动作风改进,聚焦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结合临港区党工委“规范建设年”部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各类实践活动,扎实开展“答好时代问卷、接受人民审阅”等专项行动,以强有力的监督持续提升干部队伍作风,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临港区党政办公室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践行“规范建设年”部署要求,结合“学典型、促发展”比学赶超活动,进一步对标先进、规范提升办公室各项主责主业,更好地服务中心大局,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面系统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办公室系统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临港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统筹调度和督促落实,认真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学习,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更走心;充分发挥各类阵地作用,精心办好专题专栏,全方面、多层次做好基层宣传宣讲,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推动宣传有声有势更有效;加强专题学习教育,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政治的传播者和科学的践行者;坚持知行合一,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工作“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结合起来,切实将学习贯彻成效转化为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的强大动力。

临港区工委党群工作部将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利用好“灯塔—党建在线”、区镇两级融媒体及村居IP广播等载体,通过组织好主题党日、宣讲“六进”等活动,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抓紧培训学习,迅速组织全区干部开展理论学习,结合当前疫情防控要求,依托浙江大学公益直播课,组织临港区干部收听收看浙江大学教授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依托人民学习平台,组织临港区管委四级专员以上班子成员,集中收听收看中国改革报社副社长杨禹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更好把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抓实党员教育,依托乡镇党校(党员教育中心),构建区、镇、村三级教育培训体系,分层分类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及全体党员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落实到行动中去。抓活集中宣传,通过“双报到”党员,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等“六进”活动,在基层干部群众中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临港区经济发展局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产城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助力产业发展,聚焦优势产业集群,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人才链、资金链配套,争取到2022年,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的营业收入实现“翻一番”,达到百亿规模,新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实现再突破。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做好省市重大项目储备工作,重点推进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区项目和高性能工程塑料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构建良好产业培植基地;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和科技服务业,培育文化旅游业新增长点;以扩大城乡消费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居民生活配套,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培育和建设,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带动多业态共同发展,提升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便利度。

临港区财政金融局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将认真落实好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做好区级政策兑现工作。运用财政手段,大力扶持符合产业政策、具有发展前景的工业企业和龙头企业,不断稳定和壮大主体财源,狠抓服务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培植新兴财源,不断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大对支出政策的评估力度,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加快推进金融扶持,持续推进“信财银保”平台应用,以“大数据+信用+担保”方式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担保增信服务;提升银企对接效率,加强政、银、企三方联动,真正做到“走进去、走下去、贷出来”,为企业提供常态化、精准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来源:今日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