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独家报道

来威海“寻宝”20年,他有一座“红色收藏馆”

2021-11-18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一个德州人,因入伍来到威海、爱上威海;
  一个老兵,20年志向不改,专心红色收藏;
  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民间收藏人,珍藏一份关于威海的温暖记忆。
  缘起
  威海“英租之痛”
  走进金吉磊的“红色收藏馆”,一间20多平方米的屋子,被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种报纸照片、军用水壶、杯盘等历史资料、用具占据着,只剩下狭窄的过道,供人侧身通过。
  架子上的一个个老物件让人目不暇接,整个屋子如同一个展示新中国时代变迁的“微型博物馆”。
  金吉磊是德州人,据他回忆,小的时候,家中有位叔伯爷非常喜欢收藏,但由于当时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他收藏的只是一些小的生活用品。
  在这位叔伯爷的影响下,金吉磊也渐渐地喜欢上了收藏。七八岁起,他开始收藏邮票和古钱币。
  “小时候最盼着逢年过节走亲戚,去了亲戚家就是翻箱倒柜地找古钱币。”金吉磊说,“从那时候开始,算是有了收藏的意识。”
  2000年,金吉磊来到威海,入伍当了兵。威海的英租历史让他十分感兴趣,一些相关文献、老照片,成为他涉猎“红色收藏”的重要起点。
  “威海是一座革命英雄聚集的城市,这里的历史也该永远被铭记。”带着这样的信念,金吉磊慢慢走上了红色收藏之路。
  在金吉磊家中,有一套威海卫国王饭店的餐具。这套餐具分为咖啡杯、餐盘、餐碗、粥罐,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记录了英租时期威海地区的饮食文化。像这样的英租时期藏品,金吉磊收集了上百件。
  除了痴迷于英租历史的藏品,入伍的经历让金吉磊对军旅藏品也十分感兴趣。
  一个旧得纸皮泛黄的医用三角巾纸盒,四角已经破损,林林总总数万件“红色传家宝”中,金吉磊最珍视它。
  说来也巧,在部队做药师期间,常有退伍军人过来量血压、做检查。一来二去,一位抗美援朝的志愿老兵和金吉磊成了“忘年交”,并将自己当年带上战场的医用三角巾赠给了他。
  “送你啦,放你这留个念。”老人讲起了这包医用三角巾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时,因战场上的医疗条件很差,包扎的绑带不够用,就想把珍贵的三角巾留到最关键的时候用,一来二去就留到了最后,直到回国时还保存着它。
  金吉磊双手接过这块三角巾,如获至宝。他和老人聊起了自己初入伍时的心情,聊起了搞红藏的初心,聊起了自己的军旅生涯……金吉磊说,这些革命物件要好好留着,提醒人们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寻宝
  历史不能忘记
  2016年退伍后,金吉磊留在威海生活,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收藏的习惯,每逢周六就在文化名居旧货市场上淘照片、淘票证。
  很多时候,金吉磊会在清晨三四点就匆匆走出家门,赶到文化名居的收藏品交易市场。在那里,不仅仅有威海本地的交易者,还有烟台、青岛等周边城市的收藏爱好者和古玩卖家。热闹的古玩市场上,各种老物件、古玩字画等收藏品都在这里进行交易。
  如今,金吉磊的藏品已极为丰富。“没仔细数过,大概有3万件。”金吉磊说。
  他把藏品清晰地分为红色胶东、票证岁月、文献资料、威海纸斗、百年影像、英租之痛六个类别,并进行整理。
  在所有的藏品中,一个印有南湖红船的搪瓷杯给金吉磊的印象极深。他说,这个杯子是为了纪念党的一大,纪念嘉兴南湖上那一艘“红船”的勇毅向前。
  不只是意义重大,这件藏品也来之不易。当时金吉磊在文化名居古玩市场看中了它,但犹豫了一下,转头就被另一个买家买走。得知消息的金吉磊后悔不已,前后联系了多位藏友帮忙联系那位买家。
  人是找到了,可怎么能买回来又成为摆在金吉磊面前的一个难题。南湖红船的搪瓷杯年代相对较远,生产数量也不多,让同样爱藏如命的藏友转手更是难上加难。
  金吉磊有自己的办法——加上微信后,就隔三岔五和买家聊藏品、聊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聊自己对藏品的热爱。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买家被金吉磊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打动,最终同意将搪瓷杯转让给他。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稀罕的“红色宝藏”在收藏界炙手可热,不少“红色藏友”找到金吉磊,希望他能够“割爱”这件搪瓷杯,但金吉磊始终都不愿意出手。“虽然收藏这行是‘以藏养藏’,但碰到了好藏品还是舍不得。”金吉磊说。
  在金吉磊收集的每一件藏品背后都会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或关于伟人的生平,或关于中国革命,或关于收藏的曲折。他说这些故事和经历丰富着他的人生,也在不断激发他收藏的热情。
  传承
  留住红色记忆
  军旅生涯16年,金吉磊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习惯,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买东西更是货比三家。
  但对于购买藏品,他却并不能“理性”:藏品不等人,机会稍纵即逝。有了上次的经验,金吉磊再看到有价值的红色收藏,不论价格多少,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20年间,金吉磊已经花费上百万。
  “我搞收藏不是为了钱,是为了传承。”金吉磊说,他之所以搞红藏是为了让人们“纵观历史知荣辱,横看民族晓兴衰”。
  在别人看来,金吉磊四处淘来的老物件,作为废品都卖不上价。有一次还发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金吉磊一大早把刚淘回来的一摞纸斗从车上抱下来,邻居一个阿姨就迎过来,问需不需要帮忙扔进垃圾桶里。
  若从物质的角度衡量,金吉磊的藏品并不贵重。泛黄的报纸、破损的红旗、解放军用过的水壶,甚至还有急救包、邮戳……没几件能跟“值钱”挂上钩。
  若从精神的角度衡量,每件都弥足珍贵。因为金吉磊一直在展示这段历史,让文化得以传承。
  “像这本县志资料汇总,就记载了战斗英齐进虎的英雄事迹,记录了胶东儿女抵御外敌侵略、誓死保卫家乡的历史。”金吉磊说。
  2017年,市博物馆多功能厅举办《纸上百年威海—金吉磊收藏票证展》,展出记录百年威海历史的370余件证照。
  通过这些票证,让更多的威海人了解自己先辈的故事,了解发生在威海这片土地上的历史。
  “红色收藏值得做一辈子。”金吉磊说。
  因为搞红色收藏,他翻阅了各种历史资料,学到了很多知识,越做越觉得有意思。钻得越深,就越能体会到这些老物件的魅力,越发觉得红色物件值得代代传承。
  一件件藏品的背后,有故事,也有感动;一次次忘我的迷恋,是专注,更是信仰。
  探得哪里有红色物件的消息,哪里就有他不知疲倦的身影。炙热的情感和想让大众更多了解红色文化的迫切感,让他在红色收藏的道路上愈行愈远。(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松蔚/文 刘彬/图)
值班总编:王
复审:谭立勇
编辑: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