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威海市打造“1234”执法新机制,促进营商环境再优化

2021-11-29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为切实解决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行为不规范、执法“一刀切”、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我市通过实行一项新制度、突出两个关键点、推行三项新举措、综合运用四种强手段等方式,构建行政执法新机制,有效提升了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持续促进营商环境再优化。

  新制度破解执法困局

  注重运用立法手段破解发展难题,作为全省唯一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的《威海市行政执法委托管理规定》,从制度层面为委托执法提供了法定依据,从根本上破除了机构改革后,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在执法体制方面的制度障碍,为高质量开展执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两个措施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从源头上规范涉企执法。出台了《威海市涉企行政检查管理办法》,明确了宽严相济的监管原则,规范了涉企行政检查的主体、频次、方式、程序,进一步提升了涉企执法检查制度系统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有效解决了对企业频繁检查、多头检查等问题。

二是在层级监督上加大力度。通过加大行政复议纠错力度、定期通报被纠错典型案件等方式,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今年以来,共制发执法意见书和建议书4份,全市行政执法案件败诉率下降了35%。

  新举措改进执法方式

  一是深化包容审慎监管政策。在全省率先拉长了“首违不罚”“首违轻罚”清单,增加了涉及公安、交通运输等12个领域的121个事项,清单数量位居全省首位。今年以来,共办结“不罚”“轻罚”案件9360件,减免处罚金额1112.16万元,充分彰显了行政处罚的教育和引导功能,有效缓解了对市场主体的冲击和影响。

二是创新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对全市9万余户企业进行了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明确了监管频次和监管方式,涉企检查同比减少了83.3%,问题发现率由原来的17.4%提高至58.8%,大大提高了监管的精准性和靶向性。三是推行柔性执法和智慧执法模式。运用行政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手段,正确运用比例原则,组织市级33个执法部门完善了行政处罚裁量权,确保裁量适当、标准统一。探索推行无感执法,在农民工工资监管、医疗保险、生态环境等领域,通过建设在线预警监控系统、搭建智慧监管平台等方式对管理对象进行不见面监管,监管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四种手段强化执法监督

  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督。对涉企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随意性执法、选择性执法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共梳理相关案件272件,发现问题32个,提出整改措施100余项,均已整改落实到位。

二是开展了伴随式执法监督。在生态环境领域开展了面对面监督活动,将执法监督延伸到执法检查现场。结合服务企业“十百千”活动,走访了700多家企业,充分听取了企业对行政执法的意见建议,解决问题900多个。

三是开展了网上执法监督。将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案件全部纳入网上运行,实现了执法全过程网上监督。截至目前,已对市级23个执法部门的248个案件进行了网上监督。

四是引入社会监督。不断拓展执法监督线索来源,建立了执法监督与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加强与12345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共获取监督线索570余条,为开展执法监督提供了有效支撑。(来源:法治威海)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