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区

乔洪明:《海潮》是历史的陈述和呜咽

2021-12-01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11月28日,红色文艺作品《海潮》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经开区举行,《海潮》作者、经开区作家协会主席乔洪明分享了创作心路历程,并向威海市图书馆捐赠此书。
  从年少时崇拜侦察英雄杨子荣,到工作中发现杨子荣与刘公岛伪海军起义部队有关联,原本平行的两条线,在乔洪明这里有了交汇。二者的交汇,让他萌生创作一部威海抗战的红色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强烈念头。5年筹备、构思,7载披阅删改,最终有了47.5万字的《海潮》呱呱坠地。
  书成之日,乔洪明在《序言》里自陈:“《海潮》不是杜撰出来的感动,是历史的陈述和呜咽。”
  缘起:一条线索开启创作之门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阳光微醺,记者走进经开区文化馆创作室。
  “是杨子荣这个人物吸引了我。”捧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海潮》,乔洪明打开了话匣子。
  “创作这部小说始于一次偶然。”乔洪明说,在刘公岛管委会做宣传工作时,他无意中看到一条线索——杨子荣与刘公岛伪海军起义部队有关。这条看似不起眼的线索引发了乔洪明的好奇心,为他日后创作《海潮》埋下伏笔。
  为查找与杨子荣相关的史料,乔洪明专程前往杨子荣的老家——烟台牟平。
  “最令我惊喜的,我发现了《林海雪原》作者曲波先生手写的一份证明材料。”乔洪明说,这份证明材料里提到,杨子荣14岁闯关东,拉过纤、挖过煤,因带领劳工反抗日本工头,不得已跑回老家避祸。曾在石岛、威海卫等地的港口干过装卸工。
  顺着这条线索查找下去,乔洪明手中掌握的史料越来越多,杨子荣的形象在他脑海中愈发丰满起来:在威海卫期间,杨子荣得到早期共产党人的帮助,开始有组织地与日伪军斗争;1945年秋,29岁的杨子荣报名参加八路军,被编入胶东海军支队,而这支部队的前身是在刘公岛和龙须岛起义的伪海军;1945年10月,胶东海军支队在莱西水头沟村扩编,10月末奉命向东北战场挺进。在当时的黄县龙口港,杨子荣随部队渡海北上剿匪,随后便驰骋于辽阔的林海雪原……
  翻看着一沓沓泛黄的史料,乔洪明的思绪一下子回到10岁的一个夜晚。当晚,他走了8里山路去邻村看了场电影,银幕上,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形象在他心中扎下根。回家路上,月光照亮乡野,群山幽静连绵,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没准我脚下的这条路,英雄也走过”。
  当年的这一丝奇想不是幻梦,是隔着时空的共鸣。此时此刻,乔洪明心里萌生了要创作一部小说的强烈念头,他开始了前期准备。
  创作:筹备五年删改七载
  真的下笔了,乔洪明才知道下笔有多难。
  “对我来说,前期准备最费神。一个故事情节,数不清在脑子里过滤了多少遍。”说到创作过程,乔洪明打了个比方,“创作和种树一样,人们往往只看到枝繁叶茂,却忽略了地下盘根错节的树根,而那些树根是我为创作做的所有准备。”
  乔洪明说,他至今不会开车,也不敢去学,是因为他有一个习惯,走路都在琢磨故事情节。入迷到什么程度呢?常忘了身在何处。“坐公交车,经常坐过站。要是开车出神了,可怎么办?”他笑得有些无奈。
  “本来,我只想写杨子荣一个人的故事。”乔洪明坦言,杨子荣在威海的活动轨迹和传说故事主要发生在如今的经开区,经开区正是当年抗战的热土,威海早期的党组织诞生于此,众多的抗战英雄人物从这里涌现。
  越索证越有新发现。乔洪明决定放弃原来的想法,创作一部威海抗战的红色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它立足威海人民乃至胶东人民抗日大潮的大背景,以当地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发展为主线,真实描绘抗日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和人民抗战的恢宏画卷。
  2010年决定创作,2014年开始动笔,2021年7月完成初稿,《海潮》历经5年准备和构思、7载披阅删改,终于呱呱坠地。
  致敬:再现威海抗战峥嵘岁月
  《海潮》共47.5万字,时间跨度从1938年到1945年,这7年正是威海抗战的峥嵘岁月。在威海卫期间,杨子荣结识了共产党人王冰、岳东、王斋等人,大家团结一心,与日伪军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抗日战歌。
  为此,乔洪明在书中以杨子荣为原型,塑造了杨子千这个英雄人物。杨子千先后参加了环翠楼斗恶、驾山剿匪、黑石山剿匪、羊亭集刺杀日寇等数十次大小战斗。
  “他对革命事业有一份视死如归的觉悟。”彼时乔洪明眼里的杨子荣,比少年时代心中的杨子荣更加鲜活。乔洪明说,他对杨子荣有了更深的理解。
  “《海潮》中出现的人物多达150余人,仅英雄人物就有100多名。王冰、岳东、王斋等人都是威海早期党组织的重要成员,和其他大部分书中人物一样,为抗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讲到英雄人物遇难等情节,乔洪明的语速明显放缓,声音有些低沉。他说,写作过程中,自己曾几度落泪,仿佛置身其中,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拼命精神,深深打动了乔洪明,给了他源源不尽的创作激情和精神动力。在《海潮》的“后记”中,乔洪明动情写到:“他们牺牲时,大多二三十岁,乃人生最为灿烂的年华……写这些英雄的时候,我的心和他们相通,我的血和他们交融。我要倾尽情感和精力,让这些英雄复活!!”
  刘公岛伪海军起义,是乔洪明在《海潮》中浓墨描写的一个篇章。书中,杨子千通过共产党人结交了刘公岛伪海军中的郑道济、连城、毕昆山等人,一起谋划了刘公岛伪海军起义。
  斯时是1944年,恰逢中日甲午战争50周年。
  2017年,省作协征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文学原创作品,乔洪明上报了这个选题,翌年获批。《海潮》(原名《林海雪原前传》)入选“山东省庆祝建党100周年重大文学创作选题”,为全省入选的三部长篇小说之一。
  《海潮》没有辜负时光。刚一面世,先睹为快的业界大咖便给予高度评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张炜说,“这是胶东抗战历史的另一种书写,新角度、新故事,扣人心弦,是令人感动的热血画卷。”
  如今,《海潮》出版发行,乔洪明了却一段心愿,却意犹未尽。“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推着我继续写下去。”乔洪明说,明年,他又有了新的创作计划,打算续写搁置数年的《海疆英雄传》,再现金元时代胶东沿海民间英雄抗倭英勇事迹。(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姜萍 文/图 部分图片由本人提供)
值班总编:王
复审:谭立勇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