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的路修了,健身器材也换新了”“上次反映楼宇门坏了,不到三天就给修好了”“自从安上了充电桩,电动车充电方便多了”……12月2日晚6时许,经开区第四季度联系服务群众入户遍访活动开始,与以往不同,这次走访,群众是“阅卷者”。


“以前我们是上门走访,带回‘问题卷’,再汇总分解到部门、镇街进行整改。快到年底了,问题改得怎么样?是否需要提高?群众才是检验者。”经开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以往不同,这次,他们带回的是群众对“办实事答卷”的“打分”,“这也是对我们前三季度群众走访工作的一个回访检验,同时,进一步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为更好地解决问题集思广益。”
“只要想为群众办实事,办法总比困难多”,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经开区秉承“有解思维”,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普遍问题,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个性问题、具体问题,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切实把意见和建议转化为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好事。

“下楼就进菜市场。”“再也不用坐公交去买菜啦!”11月27日,位于深圳路与桐顺路西北角的蒿泊农贸市场开业,周边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政府把“菜篮子”送到了家门口。
除了居民,受益的还有商贩。“蒿泊周边生活小区多,方圆两公里内,就缺一个全天营业的农贸市场。”52岁的董巧玲以前在路边摆摊,常年风吹雨淋,这次她成了第一批入驻市场的商户。
记者了解到,蒿泊农贸市场原是一处花卉市场,因环境脏乱差,没少遭到附近居民的投诉。在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能否把花卉市场改为农贸市场,让大家的菜篮子拎得更方便?”成为大家一致的呼声。
小小菜篮子连着大民生。认真倾听居民心声,凤林街道联合西苑街道、蒿泊股份经济合作社,多次到现场调查,最终拿出了解决方案。去年11月,花卉市场搬迁到南曲阜,蒿泊农贸市场项目随之紧张筹备;今年3月,西苑街道蒿泊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270万元,对花卉市场旧址进行改造,经过9个月的施工,总面积1万平方米的蒿泊农贸市场落成,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民生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开区把“问题解决得实不实?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是否合格的重要标杆。工作中,创新实施民生微实事工作机制,制定《民生微实事工作实施意见》,解决既不在老旧小区改造范围,也没有缴纳公共维修资金的小区在改造资金方面的困难。目前已完成小城故事小区停车难等21个微实事项目;将居住环境政务热线、城管热线和物管平台进行整合,形成“经智民生微实事”平台,对群众反映的诉求,第一时间梳理分类、分办落实,并及时向群众反馈结果,公开接受监督,让群众决定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实现了管理增效、治理减负、群众满意的多赢效果;成立督导组,对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行常态化督导,变“找问题”为“解决问题”,切实让群众满意。

当下,随着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经开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慧)
值班总编:王 岚
复审:谭立勇
编辑:梁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