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港区草庙子镇兴山村的田间地头和乡间小路,随处可见的“红马甲”是这里的一抹亮色,志愿者们用自己的方式践行为民办实事。走进草庙子镇兴山村的院里,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正热火朝天地打着玉米。

“开荒百八十亩,今年得到大丰收,能达到四五万斤玉米,我们还种的小米椒,再加上花生还有烟薯地瓜。”草庙子镇兴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丛培祥说。从2019年底开始,兴山村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党员带头、志愿者参与,把村里100亩撂荒地改造变成了高标准信用农田。“村里撂荒地确实不少,现在村里老龄化,这土地不能一直荒着,所以集体收回之后,利用‘信用+志愿’把这个土地全部做起来。”

从开辟撂荒地、种植、除草到收获,在幸福食堂给老人们做饭,村里的志愿者实现了全链条式服务。信用农田所得收益全部作为村级信用基金,用于幸福食堂运营及信用奖励发放。据了解,兴山村现有志愿者160多人,志愿者范围包含党员、村民代表以及村中青壮年。今年62岁的王玉娟,在今年四月份村里开幸福食堂的时候,就加入了志愿者行列当中,平时不管是打扫卫生还是干农活,大队的大喇叭一喊,她就积极地去做。
草庙子镇兴山村志愿者王玉娟说:“既能锻炼自己,又能把村里卫生环境清洁好,个人也觉得挺好的、挺美的。”和王玉娟一样,这样的志愿者在兴山村还有很多。“信用+志愿”的模式,不仅盘活了兴山村的土地资源,也让党员和村民志愿者们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村里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中不仅获得了信用积分,还在心里埋下了志愿服务的种子,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志愿红”擦亮了兴山村文明底色,志愿服务的种子在兴山村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描绘出了新时代农村文明实践的崭新画卷。(来源:今日草庙子)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