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威海打造蓝碳产业品牌策源地

2021-12-10 编辑: 宋倩

      发展蓝碳,能给一座城市带来什么?

      15年前,当威海在海底种下第一棵“海草”时,大部分人心中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如今,当一场场国际顶级“蓝碳盛会”在威海接连召开的时候,蓝碳顶级“朋友圈”越来越大,渔业碳汇方法学、滨海盐沼湿地碳汇方法学、海洋牧场碳汇方法学等成果陆续涌现,答案也就直观地写在了大家眼前。威海,这个蓝碳发展策源地正在加速崛起。

      听,世界级大会发出“威海声音”

      11月30日,威海又一次站到了“聚光灯”下。在省渔业碳汇工作研讨会上,我市就渔业碳汇工作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碳汇领域,威海可以说是见过“大世面”。近几年,2018年“蓝碳倡议”国际会议、第七届世界海洋大会、2019和2020海洋生态经济国际论坛、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海洋与渔业专门委员会年会、“海洋负排放 支撑碳中和”国际大科学计划研讨会等,一系列“蓝碳盛会”在我市接连召开。

      每一年,代表着国内外顶级蓝碳领域的“最强大脑”们,都会在威海齐聚。在自己的“主场”上,威海不仅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理论,还有成果展示。“大咖”们则围绕海洋碳汇标准制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进行广泛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分享各国在蓝碳研究方面的成果和实践经验。这让威海在蓝碳发展领域,有了与世界对话的机会,“威海声音”在世界的平台上频频响起。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蓝碳发展体系尚不健全,没有可参考、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而威海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是全国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贝藻养殖能力全国第一,具备发展蓝碳的丰厚“家底”,加之威海骨子里就有着争第一、创唯一的基因。两者叠加后,我市早出发、抢先机,成为国内开展蓝碳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因此,在威海,谈蓝碳发展,不仅顺理成章,而且成效斐然。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水产及渔业厅厅长基思·科威尔曾在第七届海洋大会上表示:“首先我们要向威海学习领先的渔业技术,清洁水质等生态文明建设也值得借鉴。”

      看,“威海方案”在国内广泛推广

      拍照、分类、记录……对海岸带蓝碳资源植物标本的整理,看似简单的几个步骤,却繁杂又琐碎。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教授张伟说,一般半天时间能整理出差不多10个标本。因为每一个植物标本,除了标本本身,还需要一份专属的植物“户口”——记录采集日期、编号、产地、生长环境等信息。

      5年来,张伟带着学生共采集各类样本261种2000余份,采样地覆盖山东半岛全类型海岸生活环境,蓝碳资源植物物种数据库和标本库初步建成,这意味着全省海岸带蓝碳资源植物群落多样性评估有了“威海方案”。

      放眼世界蓝碳,有没有一个理想的海区,能够通过人为干预手段,让蓝碳科研理论和实验室追求的理想效果在现实中落地?

      11月26日,山东省海洋负排放院士工作站桑沟湾养殖海域碳汇摸底调查首航;11月28日,围隔海上实验平台在荣成万亩海带养殖码头下水。这两个活动接连在威海进行,指向同一主题——为接下来海洋碳汇实验提供数据基础。

      不少“威海方案”已经输出到国内外。渔业碳汇方法学、滨海盐沼湿地碳汇方法学、海洋牧场碳汇方法学等系列方法学,为推动海洋生态资源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多营养层级复合生态循环养殖、深水大网箱养殖等新型养殖技术在国内广泛推广;海草床修复纳入全国海洋碳汇能力评估试点;全国第一个《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在威海发布,威海正在争创渔业碳汇示范区,打造全省、全国渔业碳汇工作样板;全国第一笔“海洋碳汇贷”支持企业融资2000万元,为碳汇渔业由“无价”变“有价”作出了示范。

      ■科普链接

      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方案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而这一切,主要源于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增加。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其容量约是大气碳库的50倍、陆地碳库的20倍。海洋储存了全球约93%的二氧化碳,吸收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约30%的二氧化碳,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种由海洋生态系统捕获的碳汇被称为海洋碳汇,即蓝碳,它具有储碳量巨大、储碳效率高、碳储存周期长等特点。其中,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等滨海湿地的蓝碳可在海洋中存储千年之久。

      对森林碳汇来说,大部分的碳是通过树木的光合作用存储在了树木里了。但是海洋碳汇不同,碳大都储存到地下了。

      除了强大的固碳储碳的碳汇能力,蓝碳生态系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能调节水质,为鱼类和贝类提供重要栖息地,还是许多濒危和珍稀物种的栖息地,是临近生态系统的养分来源,为重要的经济物种提供生存空间。

      据《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我省将配合国家开展全省海域与大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监测,完成重点海域碳储量监测与评估。开展典型滨海湿地蓝碳本底调查工作,摸清滨海盐沼湿地、海草床等典型蓝碳生态系统现存量及储碳潜力。开展滨海湿地、海洋微生物、海水养殖等典型生态系统碳汇储量监测评估,探索建立蓝碳数据库。(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 沈道远 通讯员 胡红智/文 纪哲 刘志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