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蓝碳时间

威海打造海上“金山银山”

2021-12-12 编辑: 时英艳

      薄暮初降,落日的余晖下,荣成市俚岛镇烟墩角社区前的海湾中回响着大天鹅的低鸣,细浪上飘动着一片白色的大天鹅。

      这一幕。烟墩角社区的百姓早已习惯。

      和大天鹅一起“飞”来的,还有国内外的游客,随之引发了吃、住、行等一系列衍生消费。社区居民于海洋经营着一家渔家乐,一年下来仅接待写生团就超上百个,每年大约能有15万元的收入。“大天鹅来荣成的原因有很多,不过海草的作用功不可没。”

      一棵海草,能有什么“魔力”,可以让大天鹅不远万里,每年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内蒙古地区飞来?原来海草不仅可以固碳,还是大天鹅越冬栖息的主要食物。

      近几年,随着我市对鳗草人工培育繁殖、幼苗培育、非破坏性高效移植、海草床培育技术等持续研究,进行海草床修复与系统重建,海草床在荣成天鹅湖、东楮岛等海域不断蔓延。因此,每年冬天到荣成越冬的大天鹅数量越来越多,摄影、绘画、科普、民宿等“天鹅经济”也愈发风生水起。而这,也正好契合我市发展蓝碳的初衷:将海洋生态产业化。

      发展蓝碳事业,我市起步早投入多,从政策和制度设计入手,激发各区市丰富海洋生态产品的积极性,鼓励开展“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生态岛礁”等修复整治工程,扩大海草床修复规模,营造海洋碳汇生境;支持建设耐盐经济作物种源繁育基地,利用盐碱荒滩种植碱蓬和柽柳等,建成海岸“蓝碳森林”;推广海水立体综合养殖,充分发挥海水养殖业特别是藻类、贝类养殖的固碳储碳功能,扩大渔业碳汇量。目前,海洋生态环境已得到极大改善。但是,目的显然不止于此。如何发展海洋生态之上的“生态经济”,将海洋生态产业化,是我市推进蓝碳工作的另外意义所在。

      海洋生态与海洋产业如何融合发展?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命题。我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碧海蓝天,通过渔业碳汇巩固海洋生态发展成果,助力海岸带生态资源修复。海洋产业在良好的资源环境下蓬勃发展,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相辅相成相生共荣。有数字统计,我市贝藻等碳汇渔业产业种养殖量在逐年提升,今年预计贝类产量将达130万吨、鲜藻类将达220万吨,年增速超10%。

      蓝色碳汇变现,是碳汇植物可持续生长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我市持续探索,在国内国际形成统一共识。

      11月28日,随着围隔海上实验平台在万亩海带养殖码头下水,不仅水面上激起涟漪,海洋监测探测装备产业也跟着起了波澜。

      平台下水,将为监测海带栽培、养殖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有效碳汇的相关数据,这也是海带等大型藻类进入海洋碳汇交易的第一步。这意味着,无论是采集数据还是监测栽培,都离不开高精尖的海洋监测探测装备的助力。

      眼下,双丰物探研发的水听器和双检检波器远销欧、亚、非及拉美等40多个国家,未来机器人研发出世界第一台成功商用的海底探矿采矿机器人,北洋集团光纤海洋水声探测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智真海洋科技在全球水下自主机器人竞赛中打破美国和加拿大20年垄断冠军的历史。

      在可以预期的未来,随着我市蓝碳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海洋牧场上的海带等海藻资源、贝类资源,也将迈出采集数据的步伐,海洋监测探测装备产业将迎来“高光时刻”。

      有详实的数据做支撑,我市的海藻、贝类、湿地盐生物种将不仅可以卖产品,还可以通过蓝碳交易系统,换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科普链接

      碳中和:抵消掉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

      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碳,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消耗得多,导致地球气候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就制造得多,从而带来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类过多地使用化石(碳)能源所致。

      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与大自然能够吸收的量相当,那不就从宏观上实现“碳中和”、“零排放”了吗?“碳中和”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词汇,然而科学界对此早有共识: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不应超过1.5摄氏度或2摄氏度,才能避免全球气候走向灾难。 2015年,这一目标被写入《巴黎协定》。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海洋活动、海洋生物吸收、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团队、企业和普通大众加入到“碳中和”行列中。

      碳达峰又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另据了解,《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我省将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强低碳发展技术路径研究,开展低碳城市、低碳社区试点和近零碳排放区示范等。(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 沈道远 胡红智/文 纪哲/图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