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海新区

“拧紧链子”,南海新区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2021-12-24 编辑: 宋倩

      

      时近年末,南海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传来好消息——今年预计产值达到20亿元。成功运用“产业+供应链金融+园区+项目”的发展模式,该产业园内已有20多家企业实现投产。

      市委十五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链”协同发展上争先。眼下,南海新区进一步在促进“三链”深度融合、协同提升上下功夫,打造全区载体平台、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让企业不“卡脖子”、产业不“掉链子”。

      山东鸣川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柴油车颗粒物传感器、OBD车载远程监控终端等产品。虽然上个月才开始大量出货,但2021年销售额预计达到8000万元,国内90%的柴油车用的都是鸣川传感器。订单排满,早在公司总裁赵栋的意料之中,他说:“我们的传感器,能让尾气黑烟实时检测精确到0.1%。”

      独占九成市场的拳头产品,背后有一条创新链在支持。此前,鸣川已和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如今南海新区又牵头,推动鸣川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合作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实训基地。

      不久前,在南海新区的帮助下,鸣川的移动源污染防治、颗粒物传感器及远程监控系统项目拿到一笔1924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如此一来,赵栋的发展信心更足了,“我们计划年底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设立研究院,向领域内的‘卡脖子’技术发起新攻势。”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南海新区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设立专项资金,从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快膨胀、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构建支持产业创新管理的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创新创业,推动新兴产业突破发展。

      与电子信息产业园一路之隔的半导体产业园,坚持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引进了运十智能科技、九鑫新能源、跃动智能科技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项目,提供半导体、芯片等关键零部件,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别看是今年刚引进的项目,但运十智能科技崭新的生产设备已经进场。不久后,30条半导体贴片生产线将加快生产,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可直接为区内40多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提供零部件配套。

      “三链”协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以来,南海新区新添3所高校科研院所和1家院士工作站,17个省级重点项目、43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50%,集中签约项目达30个,全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同比增长45.2%。

      一条集锂电正负极材料、电芯制造、电池系统等为一体的锂电全产业链也在崛起,上下游企业不断往南海新区聚集。赛尔新能源项目可日产20万颗异形锂电池,目前,车间里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已经开始调试安装。公司总经理夏八路说:“我们需求量最大的石墨材料直接从隔壁企业就能采购,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不怕掉链子,我们很安心。”

      “在‘三链’协同发展上争先,南海新区将坚定不移把项目作为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引进链主型的航母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南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文 通讯员 王晓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