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西苑街道紧扣提高群众满意度这条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群众需求,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调机制、建机构,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突出“三个聚焦”,着眼“三处发力”,打好“三场硬仗”,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幸福西苑”,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让改革发展的福利惠及更小个体、更多人群。
以小见大 构建“合力治”格局
今年,西苑街道以12345热线平台为基础,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和数字城管平台,对接雪亮工程,将网格中心、行政执法、食品安全、物业管理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打造集诉求受理、问题采集、数据分析、结果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中心设专职督查岗,对事件核查、事件办理、事件回复进行现场督查,实现闭环管理。

西苑街道将辖区划分为102个网格,按照“党员人数适度、服务管理便利、资源配置有效、功能更加齐全”的原则,组建25个网格党支部,激活楼栋里的“红色细胞”。创新开发“居民直通车”小程序,搭建网格议事、居民说事的便捷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交流;设立网格调解室、朝天椒工作室,引入律师、人民调解员等专业力量参与纠纷化解;通过吹哨报到,协同联动,握指成拳,形成解决问题合力。
坚持将群众需求作为第一推动力,西苑街道用“五心”服务打造“五感”社区。通过建立“一本、一单、一会、一案、一结”的“五个一”网格服务管理机制,建立辖区信息数据库,实现每个社区打开数据库就能实现家庭成员、居住地址、公共场所分布、人员特点、问题反馈等信息全面掌握、分类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智治”优势,对“12345”工单、群众反馈意见、网格员走访发现问题等汇总建立台账,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比,发现高频问题、明确涉事主体,明晰责任和办理要求;运用多维度拆解分析方法赋意“五色工作法”,对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部位、职责清单,由高到低划分“红、橙、黄、蓝、绿”五个层级,分级管理、动态管控,将复杂问题细化成数个子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前面。
聚焦基层治理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西苑街道探索形成“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带动居民自治,实现了由居住共同体向治理共同体转变:
先后成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和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引进入驻社会组织24家,通过搭建平台、配套政策、资金扶持、项目化运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成立西苑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常态化开展“创益家”社区社会组织能力提升计划,提升社区志愿团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协助12家志愿团队发展成为社区社会组织;
在全市首创举办了面向社区社会组织的公益微创投,对“蒸蒸日膳·送爱到家”特殊群体关爱项目、“衣家人公益缝纫”、“厨余变宝·节约环保”社区服务项目等12个本土化志愿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专业指导,形成居民“点单”、组织“接单”的“订单式”服务模式,提高社区自组织微治理能力水平。
深度对接群众需求 全面落实“精致建”
今年8月,西苑街道在已有3处康悦园基础上,在天弘社区打造一处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在文峰社区建成一处社区养老服务站,以公建民营、购买服务的方式,由街道(社区)提供场地,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运营。充分发挥养老服务平台专业化、精准化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医疗救护、健康咨询、养生康复、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目前,共组织开展各类养老活动70余次,服务居民2300余人。

西苑街道还以文峰社区为试点启动智慧养老项目,从社区选出50户亟需关爱的老人家庭,在家中安装专用语音机器人,直连物业24小时调度中心,老人可以用语音唤醒机器人与调度中心通话,实现助救、助购、助餐、助洁、助行、助医的“六助”即时服务,为老年群体居家安全再添一道保障。
根据辖区老年人用餐需求,西苑街道在蒿泊汇成社区、文峰社区打造了两处社区食堂,采取街道提供资金支持、社区协助引流的方式,通过运营方让利、提供上门送餐等附加服务,为老年人、低保户、残疾人、青少年提供就餐优惠政策,每天服务500余人次,全力保障辖区老年人吃饱、吃好、吃实惠。

今年8月,西苑街道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涉及辖区蒿泊汇成、蒿泊汇安、天弘3个社区的5个生活小区,共17栋楼809户。坚持“面子”和“里子”兼修,街道加强与经开区建设局、社区纵向联动,从优化小区内部环境、提升城市外部环境和创新小区管理三方面共同发力,解决了改造方案以外的地下管线老旧杂乱、道路狭窄停车难等10余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社区“颜值”和居民幸福感。
“我们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的‘铁三角’治理模式,社区主导牵头,业委会抓监督,物业重服务。”西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月考核、季评比”物业管理制度,以发展“红色物业”为抓手,大力推广文峰社区红色物业经验做法,在南曲阜A区、时代嘉园打造了2处红色物业示范点,搭建红色物业党建联席会、红色议事厅、物业经理周五接待日等平台载体,解决一批困扰居民的痛点难点问题。
坚持“居民事居民议”“大家事大家办”,西苑街道以完善自治机制为抓手,搭建居民议事会、评议会、协调会等平台,积极推进业委会组建工作。今年以来,西苑街道新成立4个业委会,完成5个小区业委会备案工作,正在推进9个生活小区成立业委会,现业委会及物委会覆盖率达96%。指导业委会充分发挥监督、沟通、协调作用,时代嘉园小区位于火车站周边,对安防、环境、设施等有较高需求,针对不符合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且没有公共维修基金的情况,鼓励物业公司协助业委会利用现有资源创收,通过收取通讯基站租金、广告位宣传费等方式,自筹资金50余万元,实施小区智能化、阳光房、车棚等10余个改造项目,既解决了困扰群众许久的“老大难”问题,又密切了社区、物业、业主的关系。
聚焦魅力活力 打造精致街区
西苑街道范围内大杂院数量众多,目前登记在册大杂院82个,以统一南路两侧破旧厂房为主,入驻的多是物流仓库、汽修厂、废品回收站等低端业态,形成很多私搭乱建的违法建设,多种经营混杂且基础较差,整治难度较大。

西苑街道坚持做好结合文章,按照“三个一批”来分类施策。拆除老金鹰纽扣厂区、市政大院等10处,对未纳入征收范围的大杂院以点带面进行改造提升。结合《经开区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南曲阜躲迁大杂院改建为防火指挥中心和防火中队训练营;指导大光辉建材市场和冠宏物流园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施划停车位,逐步规范化管理。
针对计划征收的大杂院,西苑街道本着“自治管理、软硬兼施”的原则进行整治维护。压实大杂院业主责任,组织大杂院业主签订责任状,率先出台大杂院整治长效化实施意见,引导各大杂院主体树立主责意识,自觉维护好环境。同时,加大联合执法力度,联合消防、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对旱厕、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等开展多轮集中整治。强化日常监管维护,抽调8名执法队员成立大杂院整治工作专班,分片管理、责任到人,根据周计划表每日与社区网格员联合督导检查,每周开展“回头看”,有效维护前期集中整治成果。
精准发力 锻造“强有力”队伍
西苑街道始终将“辖区的事无论大小都是我们的事,群众反映的每件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作为工作理念,建立周例会制度,包保干部每周二到分包社区、合作社共同研判重点工作和群众反馈的难点问题,引导社区合作社主动揽责、担责。
敲响“履职开门锣”、做好“开门一件事”,由社区党组织书记领衔攻坚社区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西苑街道确定“三解多融一家亲”“红色领航·汇爱e家”等11个突破项目,切实解决回迁区封闭管理、停车位改造等11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以文峰、府安社区为试点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以天隆、天弘等4个社区为试点打造垃圾四分类社区……西苑街道加强对社区、合作社的考核管理,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加强“三资”管理,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审计。成立街道联合督导组,每月对社区、合作社开展考核检查,年底兑现奖励,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西苑街道还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完善《西苑街道办事处关于鼓励扶持股份经济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意见》,不断规范合作社运营管理,指导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西苑街道以南曲阜、大天东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试点,创新公司化运营模式,大胆探索“支部+集体公司”发展模式,依托中介机构,以农村集体公司的形式对合作社内部控制架构进行规范,成立了财务科、党建科、综合科(市场部)等部门,通过党建引领、公司化运营、市场化管理,有效破解了集体经济活力不够、造血不多、壮大乏力等问题。
蒿泊股份经济合作社立足市场需要、百姓需求,主动打破困境,在原老蒿泊大集位置新建蒿泊农贸市场,既方便居民生活,又有效增加经济收入;东山口股份经济合作社重新整合周边闲置地、边角地,打造生态园,实现年增收30余万元;大天东股份经济合作社用37亩村南土地与威海祥顺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菁东汇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建成后收入将大幅增加……西苑街道积极培植经济发展后劲,鼓励各合作社依托地域优势、产业优势,创新思路盘活集体固定资产和“沉睡资源”,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规模经营、产业发展新路径。(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慧 通讯员 付金媛 文/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孙 锋
复审:谭立勇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