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巩固优势、发挥特色 推动海洋经济实现突破发展

2022-01-04 编辑: 宋倩

      

      ——2022年经济工作怎么看、怎么干③

      提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机遇和挑战,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海洋经济转型发展牢牢抓在手上”,并进一步明确路径和抓手——全域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城

      经略海洋是威海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方向。迈进2022年,无论是稳中求进,还是争当排头兵,都要坚定不移把海洋这个最大特色和优势巩固好、发挥好、转化好。

      2022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新一轮《海洋强市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海洋经济加速转型的重要一年。准确把握新形势、机遇和挑战,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海洋经济转型发展牢牢抓在手上”,并进一步明确路径和抓手——全域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城。

      “经过一年的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板块全面起势,要加快聚势发力,助推海洋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海文表示,将以更高水平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以更高质量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更优举措推进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争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超过1200亿元,增速保持在10%左右。

      在新一轮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科技创新是关键。去年,全国首个“国字号”海洋综合试验场落户威海,在创新平台、成果转化、要素集聚上释放出强大的虹吸效应,不断激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以“国字号”为招牌,先后有哈工大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航天科技集团海洋无人装备与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等6个高端平台、15家企业入驻。在威海市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吉明看来,这一成绩说明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放大,正逐渐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

      王吉明表示,将尽快启动海上试验区试验设施和配套海洋装备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综合承载力,以此为核心与高端平台形成协同联动,形成特色鲜明的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创新平台群落,持续扩大“筑巢引凤”效应。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龙头高昂,北部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率先起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将密切对接中关村、航天科工等央企、国企,与哈工大(威海)深度开展校地合作,加快建设远遥浅海科技湾区,打造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海洋科研创新高地。”环翠区相关负责人说。

      突破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我市既有资源禀赋,也有迫切需求。传统渔业领域,我市在多个全国海洋榜单上位居“第一”,但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却偏小、亟需壮大。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我市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以下简称“海高园”)为核心,推动海洋生物产业聚链成群,全方位拓展海洋发展新空间。

      挺进产业发展新赛道,海高园崭露头角,吸引了立好特医食品二期、领海生物等10个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科技型项目落户,现代优势海洋产业高地雏形初现。

      海高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骨干龙头企业,加大对小、弱企业的整合重组力度,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链项目,推动海带、海参、牡蛎等优势品种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

      抢占海洋发展制高点,不仅要看海洋产业项目的发展,也要注重海洋生态的保护与开发,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生共赢。以蓝色碳谷为核心,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生动实践正在上演。

      推动海洋生态经济先行先试,我市启动建设了国内唯一的海洋生态经济主题院士工作站—焦念志院士工作站和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率先完成海带养殖碳汇方法学制定,在海洋碳汇机制研究、碳汇标识与计量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蓝碳策源地效应进一步放大。

      “我们将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协同制定海洋碳汇领域的几个主要生态系统的行业标准,在发展蓝碳经济、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率先突破,在全省乃至全国先行先试。”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院长、威海市海洋生态经济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赵明波说,2022年,将把具体海洋碳汇科研项目落实落地作为重要工作,在蓝碳金融交易体系建设上进行探索和突破。

      发展蓝碳经济,生态大环境至关重要。“我们将继续实施‘蓝色海湾’行动,加快推进碳汇研究以及院士工作站、小观现代水产种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等项目发展,着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做好优势转化文章。”南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我市海洋强市建设的龙头和统领,国际海洋科技城三大海洋经济板块框架拉开,迈进“海陆一体、科技驱动、绿色高效”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整合资源、各方联动、协同发展的步伐不能停止。

      “我们将完善优化‘1+3’专班运行机制,有效动员各区市各部门资源,促进市与区市之间、市直部门之间的常态化联动,提高工作效能,全面增强海洋强市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推进专班负责人,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县级干部程剑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孙艺嘉 宫子媛/文 孙大伟 刘志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