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开区以如何高质量实现“老有所养”为抓手,创新探索社区普惠养老新模式,致力于将社区食堂打造成承载多元功能的综合性平台,价格实惠、用餐便利为社区食堂赋予了新的“标签”,最大程度上解决了用餐难的大问题,使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来自政府的“特殊关爱”,提升了区域营商环境美誉度。

探索多种运营模式,鼓励市场化运营
经开区以“市场化、公益化、社区化、智慧化”为理念,积极引导不同投资主体投身为老服务,推动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经营,引导大型餐饮连锁企业、酒店、社会组织驻扎社区。社区食堂分为独立建设型、养老机构延伸型、社区养老设施型三种模式。目前经开区独立建设社区食堂6家,社区养老设施型1家。
服务管理精益求精,严格食品安全监管
各食堂根据服务人群灵活调整供餐时间以及供餐数量,如部分社区食堂根据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为居民提供三餐,经营时间从早上的7点到晚上5点,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用餐需求。管理方面,经开区业务主管部门采取不定期联合执法,对社区食堂的饭菜质量、厨房、卫生、食品来源严格把关,为老百姓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经开区定制开发了社区食堂智慧监管平台进行大数据统一管理,实现一卡通、一脸通、分年龄段统计就餐人数、刷卡或刷脸就餐等功能。同时,在食堂大厅、厨房安装摄像头,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控,“线上+线下”共同监管模式的建立,全面提升了食堂环境和服务质量。
价格标准公开透明,优惠政策普及面广
社区食堂服务范围为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低保、高龄、残疾、失能、失智、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对半失能、失能的居家老年人采取免费上门送餐的服务,以上人员实施价格优惠,统一制发“社区食堂老年人就餐优惠卡”,按照规定享受套餐优惠,老年人凭有效身份证件办理。优惠卡实行实名制,不得转让、借用,逐步实现信息共享。经开区还采用开放式食堂模式,全国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经开区社区食堂就餐消费,均可通过一卡通刷脸支付享受就餐优惠。有条件的村(居)还积极探索建立了由村(居)集体出资以福利形式为本村居老人购买就餐服务,受到老人们的欢迎。
加大财政支持,助力选址更加便民
减轻经营压力,拨付运营补贴。经开区各镇(街道)作为责任主体,经前期调研、问卷调查,针对有就餐需求的社区,综合考量老年人需求和客流量因素,科学进行选址。对按标准建设完成并验收合格的正式运营的社区食堂,经开区财政给予每个社区食堂每平方米400元一次性补助,补助最高不超过8万元。经开区还积极协调区内各相关单位,对于符合相关规定的已建成社区食堂,对其经营所需的水、电、暖、燃气执行居民价格。目前,经开区已有的7家社区食堂全部享受该政策。(来源:威海经区发布)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