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高新区建区30周年。这一年,高新区奋力书写“1152”战略目标奋进之华章,用果敢踏实的行动成就了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一城三园,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
寒冬时节,一座座楼房安静地矗立在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内,企业正开足马力不停运转,产业研发人员奋战在科研一线,工人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园区内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2021年,高新区继续全力推进“一城三园”建设,聚焦重点园区建设、完善基础配套体系等重点工作,一张充满活力的产业蓝图加速呈现。
10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围绕打印机产业链,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链”深耕百花开,园区已成为全球打印机产业链企业的优选之地。截至目前,园区共引进打印机供应链项目24个、总投资20亿美元,集聚美国惠普、美国捷普、富士康、联想图像4家世界500强企业,过亿美元项目9个。一个“激光+喷墨+热敏”全类型打印机基地精彩亮相,打印机整机产能将突破3000万台,世界上每3台打印机就有1台威海制造。
18平方公里的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了威高集团、吉威医疗、大正医疗等100多家高科技企业,是国内目前产值最大、监管体系规范、产品线覆盖面最大的医疗器械专业园区,是全国行业中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威高预灌封项目承担了国家70%的新冠疫苗注射器供应任务。目前,园区一二期已经建成使用。瞄准高端,严格把关,精准筛选项目,2021年新引进威高生物疫苗、柯凡医疗、琰方生物、柏新医疗等高端新项目10多个,累计引进50多个,总投资260亿元,形成以高端医用材料为特色的产业链。
医疗产业园三期工程总投资7.5亿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15栋厂房已主体竣工,新引进静禾医疗等项目10个,总投资15亿元。项目建设方介绍,在建新厂房及附属配套设施,预计2022年6月基本达到交付企业投产条件。除此之外,生活配套区内公寓楼、食堂、幼儿园以及商业配套设施等,将为园区工作人员提供优质生活环境。整个项目建成后,将进行专业化运作,可新入驻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行业企业20多家,为企业提供“量身订制、可买可租、拎包入住”的便捷服务。
一座座产业园串起一个个循环产业链。两大产业园横梁立柱,力促产业集群“虹吸效应”。园区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五星级基地;以全国第一名的答辩成绩,获批国家高技术转化应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双创基地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全国共4家开发区,全省唯一。
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连续两年蝉联全省制造业园区品牌价值第一位,品牌价值621亿元。此外,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还入选2021年度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位居全省入选4个产业集群榜首;入选科技部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实施国家“科技抗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百园行动’”,推动38项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个项目获中央资金支持。
在科技创新园,一栋栋新建的现代化大楼高耸于和兴路旁。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大楼2021年投入使用。紧邻工信部威海研究中心的是国家(威海)创新中心一期PPP项目,被连廊连起的两栋超高层格外醒目。截至目前,项目主体全部施工完成,1号楼C塔、E塔幕墙施工完成,裙楼幕墙施工完成70%;2号楼A塔幕墙施工完成85%,B塔幕墙施工完成90%,裙房幕墙施工完成60%;院士港5-11号楼已完工,基本具备运营条件。目前,项目现场正在进行1、2号楼幕墙施工,整体机电安装工程及地下室装饰装修工程也在施工中,下一阶段将根据项目整体工期安排全面展开装饰装修作业及设备安装施工。
项目为王,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大项目、好项目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2021年,高新区继续坚持项目为王,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优质投资,一个个特色产业项目纷纷建成投用,一批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快马加鞭,一项项民生工程有序推进。
项目快速推进,数据最有说服力——24个项目列入省重大、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省补短板等省级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6%;市级重点项目66个,全年完成投资10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7%,25个项目当年投产,再创“高新速度”。
久久为功,一个个重点项目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群力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打印机模组研发及产业化、工业服务机器人生产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前期已租用厂房生产;威高普瑞医药包装有限公司预灌封注射器技术改造及产业化项目正在进行净化车间装修;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数字充电机及电机控制器产业化建设项目四栋厂房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内外装修施工;麦科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集成电路键合丝装备制造项目厂房主体及内外部装修已完成;联桥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VR+3D感知与智能交互类医用电子精密注塑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福瑞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自动化装备和机器人产业化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山东大学(威海)新工科与交叉学科科研楼建设项目A、B、C三个区主体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修施工;紧挨着的材料与空间科学科研楼建设项目23层的大楼主体已封顶,砌体施工完成,内外墙装饰装修基本完成,外窗安装完成。
一以贯之,一个个高含金量的项目被成功打造:
威高血液净化制品有限公司血液透析用一次性体外循环血路生产项目已投产;光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碳纤维高效制备成套装备国产化项目已开始生产碳纤维高端设备;吉威重症医疗制品有限公司重症监护类产品国产化项目已投产;三阳服饰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已投产;威骏(威海)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打印机配套产业化项目已投产;西立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项目二期已投产;亿和控股高端复合机及配件生产项目已投产;华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热敏打印头扩大研发与生产技改项目已投产;迪尚医用防护服应急保障基地技术改造项目已投产;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国家钓具行业服务共享平台项目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数字化升级顺利推进……
全域统筹、竞相推进、功能互补、各具特色,2021年,高新区产业项目建设多点开花、齐头并进。随着产业园区定位与发展能级的不断提升,一批民生重点项目也在高新区落地开花。
恒山社区棚户区改造工程(一期)20栋住宅正在进行室内防水、地暖、室外配套、室外装修;千山社区棚户区改造工程(一期)住宅主体施工完成,正在装修;威海高新区山大实验学校2021年9月迎来第一批学子;21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顺利进行,给水管线改造完成100%,污水管线改造完成100%,雨水管线改造完成100%,硬化铺装完成96%,绿化完成50%;埠前河公园及河道工程正在进行河道整治及水坝建设施工;对古寨西路匝道、大连路东延、环海路哈工大段等道路施工,世昌大道升级改造,完成文化路等绿化施工,建设小游园4处……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构成一个新的增长极。细细盘点高新区交出的项目建设成绩单,可谓是可圈可点、亮点纷呈。在2021年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版图上,重点项目建设注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特色平台,激活跨越发展新动能
高端平台、高端载体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2021年,高新区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发挥“1+4+N”平台体系作用,不断集聚创新资源,加快厚植科技引领新优势。
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1+4+N”创新平台体系中“四大巨头”立足高新区不断发力。
其中,工信部电子信息产品实验检测中心项目形成60大项、300小项的检测能力,打造国内最先进的产业支撑平台;工信部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注册成立,成为国内一流的产业支撑平台;先进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中心积极争创国家级;山大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3.6万平方米主体已竣工;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获得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优秀等次,已建成10个研究院,孵化企业26个。
向创新要动力,变创新为活力。一年来,国家、省、市各级平台在高新区不断绽放异彩——
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9个,其中国家级5个。威高集团医用植介入器械及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入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新序列,是行业内首家由企业牵头建设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威海神舟信息技术研究院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华田智能装备孵化器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华菱电子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威海创业大学获批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一诺仪器获批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克莱特风机、人合机电获批山东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新增6家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光威户外获批全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威橡胶等3家企业获批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威高山东省医用植入器械技术重点实验室获评省优秀实验室;中科院威高计划三期协议成功续签;累计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95家。
作为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妙笔”,创新孵化载体建设也是强有力“磁石”。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2家;省级孵化器3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总孵化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超2000家。
精准招商,合力抢抓发展新机遇
刚刚过去的一年,高新区坚持“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全员服务”工作思路,紧盯世界500强招大引强,一个个重大招商项目完成签约、建成、投产。
2021年3月,全省港澳台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高新区台湾永塑打印机配套项目参加签约;4月,高新区管委、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联想图像集团三方共同签约,国产打印机龙头企业联想激光打印机项目正式落户高新区;8月,在青岛举办的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期间,高新区签约4个大项目,内容涵盖电子元器件、液压机械、水下机器人和海洋高端休闲装备制造;11月,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山东省配套活动——“RCEP经贸合作高层对话会”中,高新区韩国恩特斯半导体智能装备项目参加省重点外资项目集中签约;12月,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暨深化与日韩合作推进会举行,高新区韩国三照科技增资项目参加省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2021年,高新区重磅项目接连登台,3家世界500强企业更是接踵落地。其中,联想图像投资10亿元,在威海打造民族打印机第一品牌;惠普高端喷墨项目和富士康合作项目,投资3.5亿美元,新增打印机产能1000万台;度小满科技投资30亿元,集聚各类人才3000多人。
企业纷至沓来,项目相继落地。如今,走进高新区各大产业园区,扑面而来的是开放、开发的滚滚热潮,处处可感的是创业、兴业的浓厚氛围——
联想打印机开始试生产;惠普工业园50万平方米厂房已主体完工;度小满金融科技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亿和与日本富士合作的多功能打印机2021年4月量产出货;华菱电子热敏打印头像项目2021年10月投产;柏新医疗重症监护类及介入治疗用品2021年6月投产;群力科技即将封顶;合众创亚项目正在基础施工;盘活北洋工业园,引进了创宜传感器、菱江新材料、贝拓电子等6个项目……
开阔招商思路,创新招商理念,既注重数量扩张,又保证质量提升,在招商引资的大潮中奋勇争先,力求招商引资实现华丽蝶变。这是高新区在2021年给出的精彩答案。
数据统计,2021年高新区完成外贸进出口38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43%。打印机产业链进出口过百亿元,增长60%,拉动全区12个百分点。目前实际到账外资3.6亿美元,增长45%。
企业牵引,撬动转型升级新支点
一年来,高新区聚力“企业为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更加完善,冲击新目标企业加速膨胀,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
重点企业加速引领发展,威高、惠普、迪尚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明显。其中,威高集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陈学利荣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国内首家腔镜手术机器人正式获批;惠普产业链整机产量突破1200万台,总产值突破300亿元;迪尚制造、金猴制造再次亮相天安门广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金猴集团入选省总数据师制度试点企业;联桥新材料入选省级重大项目,获批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新北洋荣获2021年度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34家冲击新目标企业营业收入保持20%以上增长。
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高新区开展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构建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成长体系。累计引进培育在孵企业80家;获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89家;7家企业入围2021年度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名单,上榜数量占全市40%;30家企业入选市高企培育库,先后四批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85家,总数将突破250家。天罡仪表、双丰物探、渔翁信息、天力电源4家企业获批第三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纽普生物等25家企业入选2021年度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威高血液净化、华菱电子获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卡尔电气等4家企业获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西立电子等11家企业入选省级瞪羚企业;克莱特风机获批省级绿色工厂,天罡仪表等3家企业获批市级绿色工厂和供应链企业;人合机电等2家企业获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此外,2021年,高新区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300个。成功入选“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试点”,新增授权专利1884件,增长14.3%;32家企业质押融资5.35亿元。
人才集聚,助力区域崛起新格局
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1年,高新区不断“招才引智”,为高质量发展集聚“第一资源”。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更是营商的主体。在高新区,集聚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经济主战场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2021年,威高集团陈学利获评“山东省杰出企业家”,光威集团邓向阳获评“山东省行业领军企业家”,迪尚集团董事长朱立华获评“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光威复材卢钊钧荣获“金牛企业领袖奖”。
2021年,高新区加快集聚高端人才,其中,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11名;申请省级人才项目6项;新增市级以上重点人才项目37人。全年共引进各类青年人才3500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54名,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助资金7400多万元。畅通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提供服务保障事项100余人次,人才满意度达100%。
此外,高新区深挖校企地合作潜力,打造“才聚高新区 智慧向未来”名校直通车招引品牌,赴省内外30多所高校开展校招,新增技能人才5000多人,解决用工1万多人;推动校企实习就业深度融合,新增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多人,引进青年人才3400多人。迪尚集团、万丰镁业被评为“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人合机电获批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氛围让不少追梦者汇聚于高新区。着眼于打造聚集、留住、用好人才的环境,2021年,高新区依托高新青年中心人才集聚效应,整合周边资源,建立起人才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市场、创业服务基地的“1中心+3平台”服务体系,打造涵盖审批服务、求职就业、创业孵化等功能的“5分钟人才生态圈”。高新青年中心于2021年6月投入使用,目前已有90家企业1100多人入住,中心还配备了美食城、社区服务中心和人才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1万平方米,成为区内青年人才聚集生活、交流、创业的高端社区,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供给同频共振。(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谢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