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北方农历小年。一大早,北交大威海校区的外教尼尔·阿诺德就来到办公室,先把一副春联贴在了门框上图个“好彩头”。这是尼尔在中国度过的第六个年头了。之前,他在宁波工作了五年。
听朋友说威海是个很美丽的城市,尼尔于2021年夏天来到了南海新区任教环境工程学。说起总体印象,英国人尼尔先从天气说起:“我在曼彻斯特出生,那里的天气湿冷有雾。在这里,气候干燥、环境优美,我每晚都能看到星星。”
贴完春联,尼尔又走进他亲手打造的“天气与气候”实验室,开始“扫房子”。拿起一个长长的温度计,尼尔说:“200年以前,我们要拿着它走出去测量气温和湿度,现在只需要一个小小的传感器。”
尼尔认真归置着实验设备,这可是他这半年来精心打造的,每张桌子都有不同的“气候”。学生们可以进行气象预测、“制作”温室效应、电闪雷鸣等等。尼尔认为,气候常识也应是一堂必修课。他不禁感叹:“我记得90年代我结婚时的北京,中国环境改善太大了,尤其是威海的生态环境特别好,改变最大的还是中国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因为妻子就是北京人,尼尔对春节不陌生,最爱的美食是饺子。小年这天,他和同事约好一起逛逛农村大集,给自己的春节备点年货。上午10点的万家寨大集人头攒动,第一次逛中国大集的尼尔脚步轻快。他先保守地转上一圈,看看自己没见过的新奇玩意儿。
“喜欢喝茶么,这可是上好的绿茶!”看到外国人来赶大集,摊主刘吉刚便热情地上前推销商品。得知尼尔喜欢绿茶后,他就从罐子里装上一包说:“你尝尝,gift!”接过茶叶的尼尔用中文说了句“谢谢!”在尼尔眼里,威海人格外热情好客。
红火的春联摊位前,尼尔停下了脚步,他从同事那得知了中国结的寓意,便选了一串写着福字、坠着鲤鱼的中国结,准备就挂在自己的公寓里。尼尔说,中国大集比英国集市的品类更多更丰富。
“我有一款很喜欢的面包。”转了一圈后,尼尔又回到了集头的饼摊前排队等候。原来他最喜欢的是刚摊出来的千层饼,扫码后很快就听到了“支付宝到账3.3元”的声音。就算在农村大集也能手机扫码支付,这让尼尔觉得方便又安全。
大包小包拎着,第一次赶大集的尼尔收获不少。尤其是同事还为他讲述了秃尾巴李龙王的神话传说,让他了解了威海当地的文化习俗。赶完大集后,尼尔又如愿以偿去了海边,指着“我心飞翔”的雕塑,尼尔说:“你看,那像不像龙的翅膀!”
为了让孤身一人的尼尔过个好年,妻子发来了不少快递。于是,尼尔小年的最后一项日程就是取快递、拆快递。尼尔说,他在中国家人很放心,他的新春愿望是:“祝大家能过个开开心心的团圆年!也希望疫情早日散去,我们都能回归正常生活。”(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文 孙大伟/图 通讯员 王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