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革命家庭一心为党——中共威海特区委民运部部长王斋

2022-01-28 编辑: 宋倩

      

      抗战时期,威海地区涌现出许多全家入党、齐心抗战的革命家庭,久而久之,这些家庭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联络站和后方饭店,王斋的家庭就是这其中的代表。

      义无反顾干革命

      王斋原名梁学宗,生于1909年,山东威海桥头区(现环翠区桥头镇)北墩前村人。王斋少年时读过4年私塾,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结婚后随妻董淑卿去朝鲜仁川继承岳父遗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策动排华事件,人民深受帝国主义的掠夺和迫害,王斋一家不久回到家乡。

王斋

      回乡后,王斋把朝鲜人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事讲给乡亲们听。当时中国东北已沦亡,从东北逃回乡里的几个学生也常讲述日军在东北的罪行。王斋就和他们结合在一起,成立了一个5人小队,用东北和朝鲜的具体事实,在乡间宣传抗日救亡,号召人民起来抗日。

      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大部队西上抗日。1938年春,留在当地的第三军第三路(简称“三军三路”)进驻东南乡桥头,在方吉、墩前一带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

      在北墩前村,王斋积极响应“三军三路”的号召,发动青年参军,与同村的张言、王冰等人一起组织起青年救国会和民众抗日自卫队,自卫队员站岗放哨,盘查行人,捉汉奸,送情报,对敌斗争非常活跃,使当地的抗日活动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王斋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民先”威海特区队部的骨干成员。1938年9月,王斋加入中国共产党。

      “三军三路”西上抗日后,王斋的家乡被国民党地方武装王兴仁、郑维屏和安廷赓瓜分。王兴仁部驻墩前,三里外的桥头由安廷赓部驻扎。王兴仁部的大队长张文宾是河南人,思想比较进步,王斋主动与他接触交朋友,向他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使张文宾很受教育。同村的王冰也是共产党员,早就与张认识,并让其子认张为义父。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张文宾走上了革命道路,后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九军第一大队第三区队区队长。

      红色家庭写传奇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王斋一家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爱乡意识。王斋投身革命事业后,家人不仅表示支持,而且主动帮助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久而久之,红色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生了根、发了芽。

      在王斋的影响下,妻子开始投身抗日工作,发动全村妇女缝军衣、做军鞋,把对革命的热情倾注在一针一线中,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村妇救会长。夫妻二人共同努力,争取父母和弟妹也相继入党。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全家革命意味着风险和牺牲,但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坚持宣传抗日思想,暗中传递情报,成为坚固的红色堡垒家庭。

     

 中共威海特区委成立地——泊于镇屯钟家村章若明故居。

      1939年1月,中共威海特区委成立,王斋任特区委民运部长,机关设在王斋家中。由于北墩前村区位条件优良,位处边区中心,辐射范围广,且特区委王斋、王冰、张言三名委员均为北墩前村人,开展工作便利。王斋家境相对富裕,尽其所能地为党组织提供办公条件,他的家成了革命的联络站和饭店,被誉为“革命家庭”。党组织在墩前、雅格庄、盘川夼一带,秘密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推动桥头、南台、西山后、大涧、孟家庄、雅格庄、夏庄、屯钟家、松徐家等村的抗日工作迅速发展。到年底,共有20多个村庄建立了党支部,全区有党员500多名。

      王斋负责的民运工作范畴包括职、农、青、妇和教师、学生等各个抗日救国组织以及各界抗敌后援会等。他和同志们日夜奔忙,时常走村串户,发动民众,组织工、农、青、妇各界救国会组织,使桥头、泊于家、港西一带的群运工作迅速打开局面,开展的活动有声有色,为以后抗日武装起义打下了基础。

      昆嵛山前起丰碑

      王斋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注意。1939年9月,国民党山东七区保安司令郑维屏部石兆麟团派便衣密捕威海特区委主要领导成员,在雅格庄村长刘玉琳帮助下,王斋才免遭不幸。

      1940年1月,东海特委发动第二次武装起义,威海特区委也于3月3日在荣成双顶洼村举行了抗日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九军第一大队第三区队,共200多人。起义中,王斋积极参与特区委的领导决策,带领人员起枪、捉汉奸和镇压反革命分子。

    

  1940年,东海第二次武装起义的队伍。

      3月中旬,起义部队在荣成隆丰村被国民党秦毓堂部打散。3月25日,特区委组织委员岳东(梁培泰,桥头镇柴里村人)、王斋等在桥头山后村第二次集合队伍,进行整顿。国民党郑维屏部别动队张培文、张培绪等人,伪装成八路军五支队的敌工人员,以检查工作、指导武装斗争为名突然袭击西山后村,将岳东、王斋抓去,抢去长短枪10余支,押解至郑维屏部驻地文登昆嵛山里。

      王斋和岳东被捕后,面对敌人威胁和迫害,毫不畏惧。他们虽遭酷刑,但坚贞不屈。郑维屏将他俩押到文登昆嵛山下的晒字村。王斋和岳东见郑部士兵也是穷人出身,便进行策反工作。郑部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了毒手,将王斋、岳东残忍活埋,王斋时年仅31岁。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烈士英魂长眠在昆嵛山脚下,用年轻的生命书写了红色胶东不屈的英雄篇章,树立起革命不朽的精神丰碑!(来源:中国共产党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