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市市场监管局:服务更精细 监管更精准

2022-01-28 编辑: 宋倩

      山东省首个“同线同标同质”市级地方标准在威海实施;在全省率先开展医疗器械“产业+园区”专利导航;建立全国首个渔具行业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维权服务站……去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体现新担当,积极做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推动一项项高含金量的改革措施次第花开,创造了一个个“首个”“率先”。

      “三同”企业有了领跑标准

      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企业提升产品标准,评上‘三同’后,顺利打开国内市场,我们生产的鱼片深受各地商超和市场的喜欢。”年关将近,威海市宇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忙碌,公司总经理助理宫梅说,之前专供国外市场的产品如今在国内市场也有了一席之地。

      宫梅所说的“三同”是指“同线同标同质”市级地方标准,即在同一生产线,按照相同标准、相同质量要求生产既能满足境外特定目标市场要求又可内销的产品,宇王在《同线同标同质企业建设指南》指导下,提升产品标准,顺利打开国内市场。据悉,该标准是山东省首个“同线同标同质”市级地方标准。

      企业需求,就是部门工作的方向。目前,42家企业通过审查,获批我市首批“三同”企业,并喜提企业发展“大礼包”。“三同”企业可以在产品、包装、广告宣传等活动中免费使用“三同”标志,优先参加全市组织的各类线上线下内外销展会和“三同”产品“进商超、进电商、进校企”工程。

      “对符合‘三同’条件尚未开展出口业务的企业,我们将为其提供出口的信息、渠道或业务对接;对全部产品出口的企业,通过代理、参股、打包或渠道合作等方式推动开展内销业务。”市市场监管局认证认可科负责人介绍,推进“三同”工程,有助于促进威海企业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该标准规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四新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等可以优先评定,从而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参与“三同”工程。

      “三同”企业有了领跑标准,我市还从群众反映最迫切、社会各界最关注、市场监管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入手,一方面开展试点工作,一方面不断推进市级地方标准制定。

      威海地区西洋参鲜参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七成,而企业研发的西洋参酒、西洋参饮料等产品,由于没有药食同源的许可,只能作为试制品摆在展厅里。为推动西洋参产业发展,市市场监管局于2020年提出了对西洋参开展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申请,去年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复同意试点。

      “拿到这张通知书,意味着我们的西洋参产品将通过深加工,进一步扩大市场。”经现场对企业原料供应商资质、生产车间生产条件等进行审查,山东颐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西洋参产品加工的条件,获得我市西洋参“药食同源”首张同意试点通知书,公司副总经理孟洪涛高兴地合不拢嘴。

      去年一年间,我市还制定了市级地方标准48项,主要包括农业、海渔、公安、应急、文广等业务领域,《消费共治社区建设规范》《红色物业建设规范》等地方标准相继发布实施,多个行业有了“威海标准”。

      创新驱动更加强劲

      监管力量用在“刀刃”上

      把科技创新牢牢抓在手上,市市场监管局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2021年,我市高端医疗器械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为助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市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率先开展医疗器械“产业+园区”专利导航,汇集专家指导相关企业开展关键核心专利精准攻关,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链”微导航服务模式,针对重点企业细分领域关键核心专利的创造转化等,提供全链条“微导航”服务。

      目前,山东威高手术机器人有限公司充分研究利用医疗器械产业导航成果,对核心技术、侵权风险、研发布局等进行全面分析,进而运用到企业的研发布局中。其中,“微创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专利导航”项目被列入2021年市级专利导航项目。

      知识产权在手却不能“知识产钱”,是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过去的一年,我市全面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智力成果”可转化为“真金白银”。一年间,专利权质押登记251项,质押金额达32.8亿多元,分别同比增长239%和300%,位居全省第一、二位。

      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退役军人创业贴息贷款……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入手,市市场监管局在走访调研中摸清企业融资需求,并开展“政银携手 百亿助小微”、送贷“进市场”等活动,提供多种融资方案,为企业发展“解渴”。2021年,我市共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39.7亿元。

      招工难、地方标准上哪查、能享受哪些惠企政策……这些企业成长中的“烦恼”,在威海市企业成长一体化服务平台,都能找到化解方法。

      “平台内还有‘企业工作室’,注册并绑定营业执照后即可直接使用政策查询、数据检索、在线申办、收藏订阅、预警提醒等功能,享受更加精准的服务。”泰祥集团食品安全办公室工作人员宋华对平台赞不绝口。

      一体化涉企服务平台针对以往涉企服务集成化不够、靶向性不准的现状专门建设而成。平台整合了23项“大市场监管”涉企服务事项,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质量提升综合服务、小微企业成长服务三大服务板块。

      据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的上线运行实现了市场监管部门由传统的分段式、分领域专业服务向综合性、全链条服务转变,全力满足我市企业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需求。

      服务更“精细”,监管也要更“精准”。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1万户,监管力量相对有限,如何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我市给出的答案是,让信用成为市场监管的“内核”,对全市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实施精准画像,构建“通用型”差异化监管体系。

      根据信用等级采取差异化监管,第一步是定好“标尺”。我市共设计89项风险评价指标,赋予每个指标不同权重和分值,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评价,并按照风险由低到高,给企业贴上A、B、C、D、E五类“标签”。

      “根据信用风险等级,我们再确定抽查比例,信用较好企业抽查比例最低仅为2%,重大风险企业抽查比例提高至100%。”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一来,实现了监管力量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让失信者“利剑高悬”。

      服务向基层延伸

      十大项目围着“改善民生、助企发展”转

      2021年,市市场监管局谋划推进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项目,其中有7项属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3项属于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项目。

      威海有“中国钓具之都”的美称,为推动我市渔具电商产业健康发展,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建立数智监管协议、搭建校企合作机制、强化渔具直播基地监管等方式,强化网络数据共享、数据监测、数据应用工作,建立电商行业网监护航新模式。

      1月11日早上9时,威海抖音电商渔具直播基地内陆续传来主播们介绍产品的声音。这里,入驻了全国140多个商家,渔具产品应有尽有。让这里更出名的,是基地内建立的全国首个渔具行业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维权服务站。截至目前,处理消费纠纷和解成功率达100%。

      “基地内还成立了国家渔具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便企服务站,产品检验所需时间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本地企业还可享受7折优惠。”基地负责人方正说,这样进一步帮助企业减少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产品布局效率,进而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此外,市市场监管局严把百姓“菜篮子”安全入口关,在全省率先推行智慧快检和智慧追溯体系,建设放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过期药品无害化处置行动,维护群众用药安全;建设高频民生计量器具信息查询平台,方便消费者对计量信息实时查询;在全省首创远程处方审方一体化服务平台,“专治”处方开具不规范、处方审方不顺畅、群众购药不便利等“病症”;以商户较多、消费集中的社区为重点,开展“消费环境共治示范社区”建设;创建电梯按需维保与检验检测监管模式……十大项目围着“改善民生、助企发展”转,稳稳托起群众的幸福感。(Hi威海客户端记者 于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