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小智”上线,农产品有了专属“身份证”;远程处方审方一体化服务平台更完善,市民“家门口”就能买到处方药;电梯连上“物联网”,群众坐电梯更放心了……2021年,市场监管工作给更多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年,市市场监管局以守牢安全底线为群众幸福生活“兜底”,聚焦食药安全、电梯安全、消费维权等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铸牢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成为群众眼中安全底线的“守护者”。
“食安小智+批批快检”
源头杜绝问题食品上餐桌
切片、称重、前期实验、仪器检测……走进威海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快检员刘爱芳正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里,检测进入市场的食用农产品。约1小时后,从刘爱芳手中检测过的食用农产品信息,就同步到市场显示屏对外公开。
随着食用农产品排队进场,市民们也纷纷走进市场买菜。扫描摊位“云筑食安 智管食事”二维码后,市民董芩雨的手机上就弹出一份来自市场监管部门的“认定书”——营业执照、安全承诺书、入场协议,以及该批蔬菜水果来源地等信息一应俱全。
两件“微实事”,串起覆盖全市的“监管链”。2021年起,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推进“批批快检”“食安小智”工作,切实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截至目前,“食安小智”“批批快检”已在全市4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全覆盖,累计检测农产品60.17万批次。
在大型连锁超市、外卖平台,“线上监管”让餐饮业更规范。市市场监管局指导家家悦集团健全“智慧商超”管理系统,实现食用农产品100%全链条“码上”追溯管理、散装自制食品100%临期预警和过期拦截;对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实时动态监测,开展网络订餐“互联网+监管”行动,全市入网餐饮单位许可证公示率从2018年6月的65%上升至2021年6月的99.8%。
在学校食堂等群众重点关注领域,市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率先编制案件办理指引,靶向开展专项检查,全覆盖检查全市568家学校食堂,让加工操作过程不规范、清洗消毒不及时等食品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从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到外卖平台,只要涉及到群众饮食安全,我们都打起百分百的精神,严格监管食品安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执业医师“在线开药”
市民家门口安全买药
聚焦市民购药、用药、过期药品处置存在的风险与不便,市市场监管局以系统集成的理念,对改革举措进行梳理、整合,推出远程审方处方服务一体化平台、家庭过期药品定点回收等措施,为市民带来更便利、安全的用药服务。
最近,市民隋秀霞经历了一次不同以往的购药经历——没有前往医院,而是径直走进楼下药店,陈述病情并取药。此时,山东燕喜堂远程审方服务平台里,这条待审核处方迅速出现在执业药师魏凡香面前。
查看患者基本信息、比对药方和主诉症状……她全神贯注坐在电脑前,熟练地进行审方手续。不到1分钟,一张显示“审核通过”的电子处方笺就返回到了隋秀霞面前,“家门口就能拿上处方药,这可太方便了!”
目前,全市10家药品零售连锁总部、1070家零售药店、4家远程审方服务平台、6家互联网医院已首批进驻平台,可提供服务执业医师和药师达到890名。2021年9月上线运行后,群众购药效率平均提升一倍以上,市民“家门口”购药更加便利。
购药更便利,用药更安全。在燕喜堂宅库店,市民丛晓芳拿着免费办理的燕喜堂会员卡和10元代金券高兴地说:“过期药还能换钱,省心安全,还划算!”
高度重视过期药品无害化处置,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完善《威海市家庭过期药品回收销毁管理办法》,全域常态化开展过期药品回收,定期集中处置、无害化销毁。2021年以来,全市已实现家庭过期药品定点回收门店镇街全覆盖,累计设立200家过期药品回收门店,回收过期药品约7吨。
此外,市市场监管局还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守好群众用药用械用妆安全防线,持续推进威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取得医疗器械资质认定。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药品检查覆盖率、药械化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率均达100%,切实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云服务、严监管
筑牢特种设备安全防线
2021年,环翠区张村镇汇峰山海郡小区居民提前享受了一把VIP电梯维保服务——通过加装物联网,工作人员可远程实时在线检测电梯,如电梯出现故障,系统将进行自动提示,可及时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
享受这份体验的,全市还有22个小区。这是我市推行的“物联网+电梯维保”试点举措。作为全省唯一开展全市域试点按需保养和电梯检验检测改革的地级市,我市率先将电梯现场维保周期限定从固定每隔15天就要进行一次电梯维保放宽至3个月,并积极推动维保单位推行“自我声明+信用管理”“服务+保险”等电梯按需维保新模式,为每部电梯投保责任保险。
更智能的保护之下,全市电梯责任保险率达100%,电梯维保质量进一步提升。
对特种设备加强监管,2021年,市市场监管局聚焦特种设备电梯安全、气瓶安全、电站锅炉阀门等领域,各类措施齐头并进。
在环翠区羊亭镇于家夼村,提到市场监管部门,村民苗春平直竖大拇指:“老气罐置换成新气罐,用起来心里踏实多了。”
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开展液化石油气钢瓶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工业气瓶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32万余只家用气瓶、4万余只工业气瓶全部“线上登记”,气瓶充装“一瓶一码”,实现全流程可查、可追溯,异常情况可预警。同时,开展电站锅炉阀门、无档案起重设备等专项整治。
2021年,市市场监管局全覆盖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173家,排查消除问题隐患,有力保障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使用。
从体制机制上作保障,市市场监管局依托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结合供货商营业执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等,创新推行“一制度六要件”制度,为保障产品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目前,全市2642家重点产品经营者均建立起产品质量全链条可追溯机制,实现生产流通一体化监管。
从“入国门”到“入家门”
全链条监管疫情防控
眼下,经开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处于开仓状态。在办公区监控室里可看到,冷链集装箱货车从专仓西门进入,到达车辆消毒区,货车外壁进行全面消毒。
疫情一日没有结束,防控一日不松懈。市场监管部门从严从紧管控冷链专仓,建立“一对一”挂包服务工作制度,工作专班挂包全市26家规模较大的冷链食品进口企业,在政策宣传、入仓出仓、风险防控等8个领域,为食品进口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按照“人物同防”要求,市市场监管局还建立冷链食品周检查制度,严格落实“三集中一隔离”等各项制度要求,规范一线作业人员出入仓管理。2021年,对769万件、15.3万吨入仓冷链食品进行核酸检测和全面消毒,累计消毒车辆6058辆。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第三方冷库等8300多家次,已帮助企业解决异地海关入关、货物来源地筛选等20多项问题。开展14次冷链食品疫情防控视频培训,累计培训1700余人次。
守好“入国门”每一道关卡,非冷链集装箱货物与冷链货物同样需要加强监管。我市建立非冷链专班,制定工作机制,严把口岸、运输、属地“三个关口”,实施“分环节、全链条”精准防控,跟踪督导有关企业落实报备、消毒、检测和重点人员防护等责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消杀集装箱27.9万箱。
“体温36℃,请出示下健康码和行程码。”在燕喜堂纪念路店,市民自觉排队测量体温并出示“绿码”,工作人员检查通过后,陆续进店。
为打牢药店“哨点桩位”,我市第一时间开发“威海市四类药品和发热患者信息登记系统”,制定“6+6”药店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实现市民扫码登记、信息自动上传、社区跟踪排查,极大提高了购买四类药品人员信息登记便捷性、准确性和及时率。2021年,系统共登记购买四类药品人员信息465万余条、药品信息1436万批次。(Hi威海客户端记者 于淑仪/文 纪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