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大关,增幅达19.2%,居全省首位;在全省首家开展高层次人才创业保险,为10名省级以上创业人才提供风险保障4.4亿元;威高骨科成功上市,实现我市科创板零的突破……回顾2021年我市金融“成绩单”,一项项亮眼成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2021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深入实施“金融畅通”工程,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以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助推“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
强化发展银行融资资本对接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始终是金融工作的宗旨。2021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充分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用足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切实加强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我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围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我市聚焦科技创新、青年创业、海洋经济等领域,举办银企区域对接、专场对接、特色对接等40场次,先后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吸引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威海;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全面深化金融辅导,67支辅导队、215名辅导员与1420家企业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对接企业需求7543条,办理融资158.5亿元;探索在园区、乡镇推行“金融管家”制度,威海(荣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文登区侯家镇入选全省试点,为40余家企业解决融资5亿余元;创新探索“信用+”模式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经验做法,获得中国银保监会发文推广……一股股金融暖流的浇灌下,企业产业焕发出无限生机活力。
上市公司的引领带动是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加速器”。2021年,我市对原有资本市场补助政策进行优化升级,加快建设“121”企业上市服务体系,推动更多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全年实现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234.3亿元,创历史新高。加强后备资源培育,以科技型企业为重点,筛选201家企业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其中26家列为省级重点后备企业,实行挂图作战、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全力加快上市进程。2021年6月,威高骨科成功上市,首发融资15亿元,实现我市科创板零的突破;2021年12月,泓淋电力、百合生物相继通过深交所创业板、上交所主板上市审核(百合生物于今年1月25日正式上市),另有3家企业上市在审,3家企业在山东证监局辅导备案,整体上市工作创历年最好水平。此外,大力发展债券融资,2021年全市共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券40只,金额合计216.05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
深化金融改革
提升区域金融产业竞争力
人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产业发展的第一竞争力。为此,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深入贯彻“人才兴威”战略,创新“投、贷、融、保、担”等一揽子金融服务举措,聚力打造“人才金融”服务品牌。我市在全省首家开展高层次人才创业保险试点,创新推出9项人身保障保险和6项研发补偿保险产品,为10名省级以上创业人才提供风险保障金额4.4亿元,让“创业者无后顾之忧、受挫者能东山再起”,经验做法获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文推广。优化“人才贷”政策运行机制,进一步扩范围、降门槛、提标准,累计为市级以上人才发放无抵押、无担保低息贷款47笔、2.67亿元。科技支行合作银行实现市域全覆盖,全年发放贷款48.3亿元,同比增长78.3%。
“十四五”开局之年,绿色正在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我市以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威海市商业银行成为山东省首家“赤道银行”,荣成农商行发放全国首笔“海洋碳汇贷”,并在全省率先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全省首批2笔、9700万元再贷款减碳引导项目成功落地我市,“荣成市支持再贷款减碳引导项目”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截至2021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7.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5个百分点。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是区域金融产业发展的支柱,也是金融服务地方发展的“主力军”。2021年,我市紧紧抓住地方法人银行这个“牛鼻子”,多措并举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全力加快蓝海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步伐,推动威海农商行补充资本1.28亿元,支持荣成农商行引入市县两级3家政府平台公司入股,增扩19574万股,进一步提升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防控金融风险
守住兜牢安全底线
2021年,我市不良贷款规模和比率实现“双降”,均居全省第二低位。兼顾金融安全和服务质效,是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对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郑重承诺。
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威海市地方金融监管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纳入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按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原则,将地方金融组织分为A、B、C三个等级,实施分类管理和服务,提高了地方金融组织守信经营意识。
坚持打早打小、精准拆弹,建立不良贷款处置周报机制,加快推进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2021年末全市不良贷款率0.73%,较年初下降0.26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
坚决遏制非法金融活动,理顺市县两级处非工作机制,扎实推进非法集资零发案镇街社区(村居)创建活动,目前全市无源发性非法集资乡镇占比97.4%,无源发性非法集资县(区市)占比78%,均居全省前列。同时,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风险排查活动,全市金融生态持续稳定。
紧紧守好群众的“钱袋子”,扎实推进防范非法集资“七进”宣传教育活动,织密防非处非宣传网,每个社区、村居都有金融服务专员,让防非知识深入群众心中。同时,依托环翠区竹岛街道金融商圈,打造全市首家省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首家以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公益性全民财商教育为特色的投教基地。自2021年运行以来,该投教基地平均每月服务公众数量300人次,满意度达到98%。(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冷信信)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谭立勇
编辑:岳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