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43家,同比增长4.3%;实际利用外资14.5亿美元,同比增长6.7%。
外资项目纷至沓来,也成为我市破解要素制约成效的有力体现。
2021年,我市积极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营商环境法治化,破解当下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制约问题,还打造要素聚集“磁场”,吸引更多要素向威海涌入。如今,这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已日渐清晰,全力推进“五化”任务,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动力强劲。
乳山口大桥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我市构建内畅外通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步伐再提速。
踏上“新赛道” 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市用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确定了“五化”重点任务,要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进程中发挥排头兵作用,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
透过既定目标看实现路径,不仅需要“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还需要有要素保障。产业现代化需要创新生态、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发力;城市国际化需要国际物流大通道的“硬支撑”,也需要营商环境的“软实力”;项目落地则需要有水、电、路、地等要素供给……
我市处于陆路交通的末端,这样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城市相比,在人流、物流等要素集聚方面,并不占优势。
如果说一个地区“在哪里”的自然地理位置优势是“先天”的,那它的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则主要靠“后天”的努力。因此,威海自建立地级市以来,就在破解要素制约的路上积极探索。
为了破解科技、人才资源制约,我市积极主动对接高校,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北京交通大学(威海)等7所高校,先后落子威海。交通方面,我市开通第一条中韩海上航线,公路、铁路、机场从无到有,威海和世界的距离被逐渐拉近,也找到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
踏上“十四五”新赛道,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怎样在已有发展基础上开创更高的境界?靠什么继续站在下一个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竞争舞台上?
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我市将破解要素制约列入需要“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从“要素配置市场化”“营商环境法治化”两个层面入手,拉满弓绷紧弦,集合全市各方力量,全力攻坚突破,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引进新的发展要素,发现新的要素组合,为城市未来塑造发展新优势,赢得主动与先机。
更精准破解 用好市场、改革、法治力量
更加精准高效破解、聚集要素,是推进“五化”的有力支撑。如何实现呢?我市给出的答案是,用好市场、改革和法治的力量。
去年年底,威海景弘纺织服装有限公司账面上到账200万元。公司总经理张新华说:“没有抵押物,提出申请后,不到12小时就发放了贷款。”
小微企业贷款,不仅难,而且慢。为此,我市在全省率先构建“信财银保”四方联动机制,通过对涉企政务大数据信息汇集、整合、分析,把“看不见”的数据,变成“看得见”的真金白银。平台自上线以来,已累计协助891家企业成功融资1787笔、金额106.1亿元。
企业在转型发展中,也很容易被创新要素“绊住”。我市探索“揭榜挂帅”机制,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谁有本事谁揭榜,谁有技术谁就上,一批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得以解决。
在谈了6个团队后,威海普益船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张榜的“光电催化船舶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解决,尘埃落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栋说,第一次感觉到,小微企业和“最强大脑”之间,并不遥远。
破解要素制约,意味着应变、求变。这就离不开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
莱荣高铁、黄垒河地下水库—母猪河地下水库—米山水库连通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面对的问题零散、琐碎、突发,我市创新探索出“特派员”制度、“一线工作法”,让工作人员有更多主动权,现场办公、现场处理、现场解决,全力保障项目建设。
如果说,市场之手让同样的要素资源实现了不一样的配置和用法,那么法治手段,则将一台“公平秤”高悬于市场上空,让营商环境要素更有序。
去年10月份,我市在“首违不罚”“首违轻罚”清单中,新增加了涉及公安、交通运输等12个领域的121个事项。
这一举动,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拉长了该清单,数量位居全省首位。过去一年,我市共办结“不罚”“轻罚”案件9360件,减免处罚金额1113万元。
日前,经区一家服务贸易企业负责人在行业内座谈会上,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只要遵守规则,谁都不会来干扰你。”话音刚落,赢得现场无数掌声。
这样的感受,是因为我市出台《威海市涉企行政检查管理办法》,对涉企行政检查的主体、频次、方式、程序,画出了“红线”,解决了对企业频繁检查、多头检查等问题。
新要素涌入 看好威海、选择威海、扎根威海
去年12月2日,“威海—泰州”江海铁集装箱班轮缓缓驶出威海港,向泰州进发。由此,我市实现了首条江海铁联运航线。
一年来,我市持续破解要素制约,构建内畅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步伐不断提速,再提速!
如今,莱荣高铁威海段全线桩基即将施工完成,乳山口大桥主桥钢栈桥搭设、锚索安装等工作全部完成,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进展,威海新机场航站楼方案设计等工作正加速推进,大水泊机场不断拓展国内外新航线和货运航线……在海陆空各层叠加下,我市在更大的时空坐标中,创造出了更多新的无限可能。
有交通的“走出去”,也有新项目的“引进来”。一年间,“走出去”和“引进来”相互激荡,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激情更加澎湃。
2021年,联想激光打印机项目、阿普塔恒煜(威海)医疗器材项目、常州光洋收购扩产威海世一电子项目等行业龙头及带动性项目,先后签约落地威海。
持续破解要素制约,持续释放投资“引力波”。一年来,237个内资项目“看好威海”“选择威海”“扎根威海”。
破解要素制约,投资热度不断攀升,本地企业的获得感也在稳步提升。
一头是趋严趋紧的土地管控政策,一头是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存量土地资源。如何衔接好供需两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模式,将“需求”和“供给”相衔接,开创性研发了“威海市项目用地合规性智能辅助查询平台”,成为项目落地的“加速器”。
登录平台,能够及时快速、快速高效查询项目拟选址用地情况。地块符不符合要求,能不能用,一目了然,不用再在区市政府(管委)、拟选址地块、自然资源部门、招商企业之间“来回跑”。
眼下,借助该平台,环翠区医用新材料项目、经区威高医疗健康产业城等20余个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既节约了时间,又避免了项目盲目选址造成的工作被动,真正开启了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大步快跑”模式。
项目落地火力全开,项目建设现场也在接续不断刷新出“威海速度”。
一天签约,两月建厂,半年设备到位,当年投产。面对这张威尔汉姆在威海建设的“时间表”,企业董事长郭学文说:“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事实证明,到这里投资兴业是正确的选择。”
过去一年,制约高质量发展的要素被接连破解,我市对各类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配置力也在明显增强,一个要素聚集的“强磁场”已然形成,城市能级跃上了新台阶。
■记者手记
“一盘棋”形成推进合力
破解要素制约关系城市长远发展,需要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通过资源整合、力量凝聚,形成推进合力。
破解要素制约牵扯面广、工作量大、复杂度高,在这项工作中,仅靠单一领域单个部门“唱独角戏”,很难奏效。只有各级各部门一个目标一条心,一致行动一股劲,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实现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相互衔接、整体配套,才能形成合力、阔步向前。
破解要素制约时间长、见效慢,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多一些长远考量,少一些短浅目光,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只有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打基础、攻坚克难的工作,把一些制约问题解决掉、解决好,干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最终才能让全市未来发展受益。
■业内人说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鞠云——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助推高质量发展
去年,我们把着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充分发挥土地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的支撑保障作用作为“主抓手”“主阵地”,将项目建设中的土地指标争取、用地手续办理问题由“后置”变“前置”,由“串联”变“并联”,在准确把握新时期土地政策最新变化和要求的基础上,主动上门宣讲政策。一年来,共在全市范围开展土地要素保障专题宣讲8场,参与人员达1200余人,专题宣讲“四个一”成果实现直达镇街的“全覆盖”。
注重发挥自然资源数据价值,在全省率先研发推广“威海市项目用地智能辅助查询平台”,不仅大大提高了项目选址的精确性、合理性,保障项目快速高效落地,而且自动“叠加”存量土地资源信息,以存量资源的挖掘再利用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再创新突破。
■专家点评
山东省政协委员、济南大学客座教授贾国哲——
抓住问题关键蓄足发展动力
要素制约是一个普遍现象、长期问题,破解要素制约至关重要,关系城市长远发展。威海市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民营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以调查研究作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围绕人力资源、资本、土地、能源、交通物流、水资源以及政务环境、生态环境等重点要素,逐一分析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探索了不少好措施、好办法。最重要的是,他们抓住问题关键,用好市场、政策、改革和法治的力量,精准分类,综合施策,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切实解决了一批制约城市发展的要素保障问题,成效非常显著,也吸引了更多要素向威海流动,为城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蓄足动力。(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文 王彦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