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春走基层

新春走基层丨西铺头村的日子咋就这么“火”

2022-02-01 编辑: 仲鹤

      贴对联、挂灯笼,除夕当天,文登区米山镇西铺头村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一大早,69岁的村民刘衍琴把自家收拾利落后,打算再去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大棚里看看。

      几年来,这条“上班路”,刘衍琴走了无数次,也眼瞅着村里各家各户的日子越过越好。放眼望去,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楼宇前停放着各式各样的小汽车。短短几年,西铺头村就从一个背着“债务包袱”的闭塞小村庄蜕变成了村集体年收入达近千万,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3万余元。

      西铺头村的日子咋就越过越“火”?刘衍琴竖着大拇指说:“全靠党支部领办的文登区栗景种植专业合作社给俺们带了条好路”。不远处的20多个温室大棚就是他工作的地方,平时他主要负责的就是大棚和田间的管理工作。

      走进一间大棚,一簇簇形似花生的鲜艳柿子缀满枝头。“这个叫花生柿子,是我们引进的新品种,一斤能卖20元,就这还供不应求。”刘衍琴一边观察大棚湿度一边说:“另外几个大棚还种了新品种的草莓和贝贝南瓜,都是高端水果,市场价不低。”

      刘衍琴家有5亩多地,合作社成立前,他的主业是务农,农闲时也带着建筑队给村民盖房子赚些辛苦钱。现在,土地入股了合作社,69岁的他也成了合作社的技术骨干,负责着大棚管理、田间管理等工作。

      “活儿比以前轻松,赚的却不比以前少。”刘衍琴直言。每年除了土地入股所得的6000多元分红外,自己每个月还能领到3000多元的工资,前不久刘衍琴还用工资给自己添置了辆电动车,春节给家里置办了不少海鲜等年货。他说,虽然家就在离合作社不到两公里的地方,但有了车来回方便,工作效率也高。

      参与合作社能赚钱、会赚钱,也让刘衍琴舍得花钱了。

      在西铺头村,像刘衍琴家这样的事例还真不少。村民于洪妮家白色的小汽车刷得锃亮,她不仅把自家的土地入了股,自个儿还成了合作社的管理型人才。除了他们,西铺头村,像入股合作社的村民有136位。

      除村民外,合作社还外聘了不少专业的技术人才。文登区栗景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顾问贾宏达就是其中之一。“抓住机遇,小步稳走。”在采访中,贾宏达反复提及这两个词。在他看来,这既是党支部领办的文登区栗景种植专业合作社能赚钱的重要思路,也是村民放心入股的原因。

      他记得刚到西铺头村时,村集体种植的草莓、蓝莓等水果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但是季节性局限明显,再加上当时全国发展休闲农业的浪潮正盛,为了免同质化,村党委思前想后,决定将“三产”融合起来发展。

      “在已有草莓、花生柿子等多个种类采摘园的基础上,我们发展起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的栗景豆腐、栗景大米等产品陆续也进入了全国市场。”贾宏达说,今年,他们还规划了栗景油坊、辣椒面坊等项目,延伸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同时,西铺头村还是一处3A级景区,每到节假日游人络绎不绝。

      从贾宏达口中得知,合作社发展的每一步离不开“人才”。“与我们有合作的不仅有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的教授、也有像来自日本岛根大学的外国专家。”他说,现在合作社也组建了包含自己在内的技术队伍,就连村民也从最初只擅长打药、锄草的粗活儿,到如今修剪、管理等精细活儿样样精通,培养了一批农业技术过硬的“土专家”。

      村集体经济提高,西铺头村也跃居成为文登区50强村居。全村60岁以上老人的每年能领到人均福利约6000元,每年的传统节日村民们也能收到合作社纷发的大米等福利。“现在国家正在推动共同富裕,俺们村就能争个先。”贾宏达笑着说。

      如今,西铺头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越做越大,新的一年,他们还要重点打造一处的综合性旅游示范区,培育草莓、牡丹新品种,发展草莓、牡丹深加工等,拉长产业链,和更多村民一起享受产业增值的红利。(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睢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