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16部门联合发文,威海市“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来了

2022-02-09 编辑: 宋倩

      2月8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16个部门印发了《威海市“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以下简称《防治规划》)。

      《防治规划》规定,到2025年,威海市职业健康治理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显著改善,劳动者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病危害状况明显好转,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得到有效控制,职业健康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显著增强,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威海职业病防治现状

      《威海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7—2020年)》实施以来,威海市职业卫生监管能力、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能力、职业病患者社会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政府依法监管、用人单位全面负责、劳动者和群众广泛参与、全社会积极支持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威海市“十四五”职业病防治主要内容

      ●开展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活动

      健全职业健康监测制度,完善监测网络,提高职业病危害风险监测能力,实现重点职业病监测县级全覆盖、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县级全覆盖。

      强化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构建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预测预警技术体系,提升突发职业卫生及放射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护设施设计、控制效果评价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管理,推广应用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引导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转型升级或淘汰退出。以防治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放射性危害等为重点,持续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专项治理。

      建立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机制,开展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行动,推动提升职业健康管理能力和水平。

      ●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以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为重点,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等规章制度,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健康威海”“健康城市”建设行动,持续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活动,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注职业健康的文化氛围。

      推动职业健康重点行业领域用人单位以加强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和争做“职业健康达人”活动,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和素养。

      推动建立职业健康科普基地和科普知识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用人单位建设职业健康宣教与健康促进基地,建立职业健康体验场馆。

      ●强化职业健康监督执法

      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模式。

      创新监管方式,开展专项执法,推进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探索互联网+监督执法,开展现场执法与非现场执法,提升职业健康监督执法能力和监管效能。

      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等的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职业卫生、放射卫生技术服务不良信用记录及失信惩戒机制。

      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队伍和协管员队伍建设,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完善执法人员能力评价体系,健全市、县、乡三级职业健康监督执法体系。

      ●落实职业病救助保障措施

      实施职业病重点行业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和工伤预防专项行动,充分利用威海市工伤预防服务系统进行宣传、培训,逐步提高劳动者工伤保险参保率,实现工伤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社会慈善、商业保险等有效衔接,切实减轻职业病患者负担,有效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规范用人单位用工管理,督促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职业危害防护等内容。重点做好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改善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

      进一步加强无法明确责任主体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尘肺病救治救助工作,依法开展法律援助和落实生活帮扶措施。

      ●提升职业健康技术支撑能力

      按照强化市级、提升县级的原则,推进各级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机构能力建设。健全以职业病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职业病诊断救治为主体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实现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常态化。

      调整充实职业健康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在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推进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人才梯队建设,开展规范化系统化培训,补齐职业病防治技术人才短板。

      ●加强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安全规范、功能完备、共建共享的原则,依托全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构建覆盖市、县两级的职业健康管理“一张网”。

      充分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实现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报告等信息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

      加强职业健康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健全职业健康与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应急、税务、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

      推动用人单位提升职业健康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督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信息对接各级政府职业健康信息管理系统。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以粉尘、毒物、噪声和放射性危害防护技术为重点,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作用,重点开展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肿瘤、化学中毒、噪声聋、放射性疾病及肌肉骨骼疾患等预防控制关键技术,粉尘、化学因素等检测技术的科技攻关和转化应用,以及新业态、新领域和特殊行业、特殊人群职业健康保护的研究工作,提高职业病防治的科技水平。

      探索院(校)企合作,联合开展职业健康领域重大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推进职业健康社会共治

      在“大卫生,大健康”框架下统筹推进职业健康工作融入国家、省和市的重大政策以及卫生健康的主体性制度。

      构建政府、部门、行业、用人单位、社会之间紧密配合的职业健康工作机制,综合运用金融、税收、证券、保险等政策措施,在项目核准、土地供应、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和费率优惠等方面,调动用人单位做好职业健康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用人单位形成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工作的内生动力。

      引导相关协会、学会和有关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参与职业健康标准规范制修订、科研攻关和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开展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

      鼓励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公民个人等开展社会监督,曝光职业病危害典型事故案例和违法违规行为,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来源: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