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起步,至关重要。春节假期结束不到一周,环翠区项目建设、企业开工如同一场“接力赛”,从落地、建设再到投产,环环相扣、紧锣密鼓,一棒接着一棒,“跑”出发展“加速度”。
聚焦做好新一年工作,环翠区将“提升首位度、担当抓落实”作为工作主基调,以担当促落实,以落实促提升,进一步提高主城区的首位度和引领力,推动全区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蓝图划定,全市上下燃起建设激情,正以高质量发展的“环翠速度”,努力打造精致幸福充满活力的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高端项目将相继开工 触发强劲发展动能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环翠区累计引进“500强”项目10个,引进外资过千万美元、内资过亿元项目85个,阿普塔恒煜医疗器材、爱华海绿色图文影像新材料等大项目纷纷落地,撑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今年,84个区级重点产业项目计划一季度开(复)工项目72个,开(复)工率85.71%,41个市级重大项目,计划一季度开(复)工项目40个,开(复)工率97.56% 。”环翠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海王矿山智能装备制造项目现场,厂房施工已完成,目前主要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项目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研发生产矿山智能装备,建设装备环保、安全的自动化生产线及生产车间,打造数字智能生产基地,生产的装备产品可实现高精度分级,具有节能环保、含粉量低、分级效率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矿山、电力、油田等多个领域。
这样的“大块头”正是环翠区项目建设的缩影。今年,全区工业重点项目共有40个,涵盖了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型产业,项目总体规模全面提升,带动作用突出,高端装备新材料产业园二期项目、复合翼蜂巢无人机和飞行模拟器项目、高端空港装备及特种装备工厂项目等一个个高端项目将相继落地开工,触发强劲发展动能。
工业项目奋力前进,服务业项目也齐头并进。正月初五,抢先开工的华夏海峰路商业街项目正积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7名工人在已经打好地基上,用抽水机排放地下水,“初十起,100多名工人将陆续到位,开始土方施工和基槽开挖作业。”嵩山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办公室科员戚宇表示,占地45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海峰路商业街将在今年8月份进入主体施工,预计2025年建设完成。
聚焦精致城市建设,环翠区打造44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家家悦集团商业综合体项目、海滨路商务楼宇项目、富力星光天地项目等文化地标、商业街区将不断强化城市功能配套,用新业态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一切围绕项目,一切服务项目。2022年,环翠区将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聚焦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突出专业招商、精准招商,紧盯 500 强、央企国企、行业领军企业,完善线索搜集、会商会签、考核激励机制,用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风投式招商,预计引进外资过千万美元、内资过亿元项目12个以上。“我们将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突出专业服务、精准调度,进一步优化手续全程代办和‘1+1+N’服务专班机制,确保重点产业项目快速推进。”环翠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
订单接到手软 企业生产线满负荷运作
在威海朝阳船艇开发有限公司内,生产、组装、质检等工序有条不稳地进行着。企业正式复工复产后,立即开足马力,全力完成生产订单。“现在复工率在85%以上,初六或者初七,基本上达到满员复产。”公司总经理王文洲说。
在去年,环翠区18家冲击新目标企业整体保持稳步增长,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4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今年,环翠区将实施新一轮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预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 2家以上;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行动,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家以上、各类工业互联平台和试点示范企业 2 家以上。
面向新阶段,企业“虎”劲十足,威海先优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各条生产线上机器设备高速运转,各道工序的工人们紧张忙碌着。
看着车间内的生产现场,威海先优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仲馥介绍说:“车间今天已经全员上岗,公司通过新上纸塑项目及其他纸箱移管项目,订单产量将会持续增加。”
近年来,公司在科技研发方面“大动作”频频,成立先优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16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个发明专利,目前主要为美国惠普、捷普和韩国三星等品牌客户提供打印机、冰箱、电视、洗衣机等产品的高端纸箱配套业务。“环翠区上下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相信我们创新型企业在今年能取得更大的发展。”黄仲馥说。
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进军,同样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今年计划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行动,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2 家以上、各类工业互联平台和试点示范企业 2 家以上。
“叮——订单来了!”正月初七开工首日,威海宝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波办公室电脑上收到一条来自美国十几万美元的订单。“我们复工率达到了100%,工厂生产已恢复正常,正在加大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3万多平方米的“黑灯工厂”里智能设备高速运转,生产线上“火光四射”, 一排排织布机、一台台机械手、一个个无人驾驶机器人干得火热朝天,“我们年底又进了一批新设备,将用于新产品的制造,预计3月投产。”姜波说,不仅如此,“黑灯工厂”二期车间建设项目计划也提上了日程,为加速新产品、新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奠定基础。
“黑灯工厂”里日夜连轴奋战,生产车间火力全开赶订单,如今环翠区处处洋溢拼搏的激情,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产业园区开足马力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在魏桥(威海)铝精深加工产业园内,威海海鑫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已是机器轰鸣,工人们紧盯着操作台上的各项数据,现场忙碌而有序。
“正月初四我们正式复工,目前,双零铝箔以及CTP版基生产线正在有序生产,为实现首季‘开门红’打好基础。”威海海鑫新材料有限公司铝箔厂厂长谷业廖说,“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更对环翠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以及周到的服务有信心,在这样优质的发展环境下,2022年我们一定会实现更大跨越。”
产业园区是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和产业成长的重要平台。环翠区对魏桥(威海)铝精深加工等重点园区实施“园长负责制”,聚力打造产业园区,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按照计划,在建项目今年第三季度前完成建设任务,以确保企业第四季度实现投产。”环翠区国运公司项目服务部主任王清玉表示,现如今,魏桥(威海)铝精深加工产业园已落户爱华海绿色图文影像新材料生产线项目、中科锐金医疗钛合金材料生产项目,今年预计再引进两个重点项目,共计划占地414亩,投资16亿元,努力围绕铝精深加工产业链,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打造链条化、生态型、创新型、共享式高端产业园区。
立足于培育“金种子”,环翠区坚持“一盘棋”思维,不断建强工业园区,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目前,亿达(威海)新材料应用创新中心、联东U谷等一系列高端园区正在加速建设,按照“项目集聚化、集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思路,实施园区突破崛起计划,助推培育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地标性产业集群。
伴随着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建设大框架拉起,“蓝色引领”被摆在了2022年环翠发展蓝图的重要位置。目前,湾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环翠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今年将是“看成果”的一年。
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内,威海天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团队正抓紧开展测速雷达调试工作,工作室里气氛严肃、紧张、认真,大家静下心来,只为保质保量完成节后“第一单”。
“现在我们正在组装的这批车速雷达反馈仪,待完全调试成功就会发往订购商。”威海天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国滨介绍着,除了第一季度的订单,再过一段时间又到了春季农忙,团队也正在为之后的农机无人机设备服务做准备。
中心内另一家企业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也恢复了往日的繁忙,组装车间里,工作人员分别在操作台前安装着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水下推进器、调试用于操作水下机器人的地面控制箱、校对设备数据等。
经略海洋,环翠区拿出实招硬招,今年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将不断细化建设试验场海域扫测、试验保障船、桩基试验平台等8个工程项目,制定目标、划分职责,加快湾区建设,助力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建设,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艺嘉 王威晨/文 纪哲/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佳琳
聚焦做好新一年工作,环翠区将“提升首位度、担当抓落实”作为工作主基调,以担当促落实,以落实促提升,进一步提高主城区的首位度和引领力,推动全区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蓝图划定,全市上下燃起建设激情,正以高质量发展的“环翠速度”,努力打造精致幸福充满活力的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高端项目将相继开工 触发强劲发展动能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环翠区累计引进“500强”项目10个,引进外资过千万美元、内资过亿元项目85个,阿普塔恒煜医疗器材、爱华海绿色图文影像新材料等大项目纷纷落地,撑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今年,84个区级重点产业项目计划一季度开(复)工项目72个,开(复)工率85.71%,41个市级重大项目,计划一季度开(复)工项目40个,开(复)工率97.56% 。”环翠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样的“大块头”正是环翠区项目建设的缩影。今年,全区工业重点项目共有40个,涵盖了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型产业,项目总体规模全面提升,带动作用突出,高端装备新材料产业园二期项目、复合翼蜂巢无人机和飞行模拟器项目、高端空港装备及特种装备工厂项目等一个个高端项目将相继落地开工,触发强劲发展动能。
工业项目奋力前进,服务业项目也齐头并进。正月初五,抢先开工的华夏海峰路商业街项目正积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7名工人在已经打好地基上,用抽水机排放地下水,“初十起,100多名工人将陆续到位,开始土方施工和基槽开挖作业。”嵩山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办公室科员戚宇表示,占地45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海峰路商业街将在今年8月份进入主体施工,预计2025年建设完成。
聚焦精致城市建设,环翠区打造44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家家悦集团商业综合体项目、海滨路商务楼宇项目、富力星光天地项目等文化地标、商业街区将不断强化城市功能配套,用新业态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一切围绕项目,一切服务项目。2022年,环翠区将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聚焦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突出专业招商、精准招商,紧盯 500 强、央企国企、行业领军企业,完善线索搜集、会商会签、考核激励机制,用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风投式招商,预计引进外资过千万美元、内资过亿元项目12个以上。“我们将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突出专业服务、精准调度,进一步优化手续全程代办和‘1+1+N’服务专班机制,确保重点产业项目快速推进。”环翠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
订单接到手软 企业生产线满负荷运作
在威海朝阳船艇开发有限公司内,生产、组装、质检等工序有条不稳地进行着。企业正式复工复产后,立即开足马力,全力完成生产订单。“现在复工率在85%以上,初六或者初七,基本上达到满员复产。”公司总经理王文洲说。

面向新阶段,企业“虎”劲十足,威海先优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各条生产线上机器设备高速运转,各道工序的工人们紧张忙碌着。

近年来,公司在科技研发方面“大动作”频频,成立先优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16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个发明专利,目前主要为美国惠普、捷普和韩国三星等品牌客户提供打印机、冰箱、电视、洗衣机等产品的高端纸箱配套业务。“环翠区上下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相信我们创新型企业在今年能取得更大的发展。”黄仲馥说。
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进军,同样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今年计划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行动,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2 家以上、各类工业互联平台和试点示范企业 2 家以上。
“叮——订单来了!”正月初七开工首日,威海宝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波办公室电脑上收到一条来自美国十几万美元的订单。“我们复工率达到了100%,工厂生产已恢复正常,正在加大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3万多平方米的“黑灯工厂”里智能设备高速运转,生产线上“火光四射”, 一排排织布机、一台台机械手、一个个无人驾驶机器人干得火热朝天,“我们年底又进了一批新设备,将用于新产品的制造,预计3月投产。”姜波说,不仅如此,“黑灯工厂”二期车间建设项目计划也提上了日程,为加速新产品、新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奠定基础。
“黑灯工厂”里日夜连轴奋战,生产车间火力全开赶订单,如今环翠区处处洋溢拼搏的激情,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产业园区开足马力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在魏桥(威海)铝精深加工产业园内,威海海鑫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已是机器轰鸣,工人们紧盯着操作台上的各项数据,现场忙碌而有序。

产业园区是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和产业成长的重要平台。环翠区对魏桥(威海)铝精深加工等重点园区实施“园长负责制”,聚力打造产业园区,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按照计划,在建项目今年第三季度前完成建设任务,以确保企业第四季度实现投产。”环翠区国运公司项目服务部主任王清玉表示,现如今,魏桥(威海)铝精深加工产业园已落户爱华海绿色图文影像新材料生产线项目、中科锐金医疗钛合金材料生产项目,今年预计再引进两个重点项目,共计划占地414亩,投资16亿元,努力围绕铝精深加工产业链,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打造链条化、生态型、创新型、共享式高端产业园区。
立足于培育“金种子”,环翠区坚持“一盘棋”思维,不断建强工业园区,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目前,亿达(威海)新材料应用创新中心、联东U谷等一系列高端园区正在加速建设,按照“项目集聚化、集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思路,实施园区突破崛起计划,助推培育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地标性产业集群。
伴随着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建设大框架拉起,“蓝色引领”被摆在了2022年环翠发展蓝图的重要位置。目前,湾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环翠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今年将是“看成果”的一年。

“现在我们正在组装的这批车速雷达反馈仪,待完全调试成功就会发往订购商。”威海天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国滨介绍着,除了第一季度的订单,再过一段时间又到了春季农忙,团队也正在为之后的农机无人机设备服务做准备。
中心内另一家企业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也恢复了往日的繁忙,组装车间里,工作人员分别在操作台前安装着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水下推进器、调试用于操作水下机器人的地面控制箱、校对设备数据等。
经略海洋,环翠区拿出实招硬招,今年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将不断细化建设试验场海域扫测、试验保障船、桩基试验平台等8个工程项目,制定目标、划分职责,加快湾区建设,助力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建设,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艺嘉 王威晨/文 纪哲/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