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喜庆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 闯出改革开放“威海路径”

2022-02-14 编辑: 宋倩

      服务贸易发展等一批改革经验全国推广,跨境电商出口连续六年居全省首位……五年来,改革开放为威海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图景。

      近年来,特别是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把改革开放作为应变局开新局的关键一招,谋划推出890项重点改革任务,城市国际化目标定位从立法高度得到确立。五年间,我市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有效破除,发展潜能动力得到不断释放,城市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沿改革开放之路砥砺奋进,我市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经济社会发展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保持定力 在新时代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成立地级市之初,我市就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如今,“城市国际化”是我市“十四五”要实现的重点任务。

      改革开放,不仅能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让发展要素充分涌流,也能吸纳外部嵌入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威海的今天,也就没有威海的明天。

      水滴石穿,在于久久为功。地级市成立以来特别是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战略定力,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一系列制度的变革中实现发展。

      五年来,威海在观念更新中前行,形成了“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强大共识。

      视野在寻标对标过程中更加开阔。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市党政考察团一行40多人,赴浙江、江苏、广东、福建部分城市寻标对标、考察学习。一石击水,在全社会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浪潮。

      “打法”在审视自身过程中更加深刻。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提出改革创新、做好深耕日韩文章等24个需要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这些问题剑指威海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凝聚起全市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

      五年来,威海在制度变革中发展,改革开放的“四梁八柱”愈发健全完善。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威海市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威海市深入推进系统集成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陆续出台,890项重点改革任务谋划推出、220余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落地实施。仿如洪流冲破桎梏,改革让威海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围绕持续扩大开放,我市提出要从开放城市迈向国际化城市,将实现“城市国际化”作为“十四五”重点任务,并出台国内首部城市国际化促进法规《威海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从立法高度确立城市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定位。威海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拥抱世界,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实现更大发展。

      这是一段正在发生的历史。五年时间,经过无数奋斗者不懈奋斗,改革与开放的叠加效应得到充分释放,威海的改革开放步伐日趋稳健。

      深化改革 一批改革经验走向全国全省

      “1小时就完成企业开办手续,又快又贴心!”2021年10月,拿到文登区免费发放的首套电子印章,威海宇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奉燕倍感惊喜。

      滴水见海。五年时间,威海开启了一段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的上下求索,圆满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任务,信用体系建设、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一批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服务贸易、河湖湾一体化治理、全域精品旅游等100多项典型经验在全国全省得到推广。

      改革经验走向全国全省,威海凭什么?

      ——答案藏在市场主体的体验里。这五年,“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我市实现市县镇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全覆盖,完成全国首个市县镇联审联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从1小时完成企业开办,到威高内镜诊疗领域耗材和设备生产等一批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全市营商环境显著优化。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7.8%,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答案藏在“急难愁盼”的解决里。这五年,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我市构建起“1+2+N”民生服务平台,获批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信用+”应用扩面增效。从打造县域治理联动服务平台,到上线全国首个“预付保”,我市市场监管、融资服务、乡村治理等各领域亮点纷呈。

      ——答案藏在基层群众的笑容里。这五年,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实现突破,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在全国推广,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持续优化,组建了三大城市医疗保健集团。从创新推出“威你保”,到入选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全国试点,深化改革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既要又要还要”“两难三难多难”的复杂局面,我市坚持系统思维,以系统集成改革破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难点,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2021年9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威海市深入推进系统集成改革总体方案》和《荣成市系统集成改革试点工作总体方案》,率先在市县同步启动系统集成改革,首批推出了15项系统集成改革任务。

      登峰而上,勇立潮头,全面深化改革,威海奋勇争先。

      扩大开放 城市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对威海,金桥轮是一个特别的形象——既破开了对外开放的第一片冰,也搭建起通向世界的“金桥”。到今天,我市已和俄罗斯索契、美国圣塔巴巴拉、日本宇部、韩国群山等20座城市建立起友城及友好合作城市关系,“朋友圈”遍及全球。

      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威海大步迈向国际化,城市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上海社科院屠启宇团队统计,“Weihai”一词的谷歌搜索指数已由20-40分区间进阶到40-60分区间,“某种程度说明,威海的国际影响力已经翻番。”

      这种“翻番”,立足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体现在海内外共同认可和全球资源的持续涌入。

      ——对外开放环境更优化。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已能提供外语审批服务。五年来,我市在公共服务、人文环境等各领域的工作接轨国际,推动驻威高校与全球20多个国家(地区)的100余所境外学校开展交流合作办学项目,中英韩三语标识实现重点区域、涉外公共场所全覆盖,荣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城市功能国际化基础日益筑牢。

      ——对外开放特色更鲜明。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评价:“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与中国威海的合作,已成为中韩两国地方交流合作的典范。”我市把对外开放特别是深耕日韩牢牢抓在手上,陆续入选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全国试点,推动中韩双方就整车运输试运行谅解备忘录协议内容基本达成一致,为全国对韩开放承担起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

      ——对外开放通道更顺畅。货物从威海装车,能直达德国杜伊斯堡、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等重要城市。我市持续深化“四港联动”,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常态化开行中亚、中欧、中蒙国际班列,山东港口威海港累计开通国际国内航线24条,带动外贸进出口首次破2000亿元大关。数据显示,威海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量居全省第二、出口连续六年居全省第一。

      ——对外开放载体更完善。眼下,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中日(威海)合作产业园、中欧先进智造产业园等正加速从蓝图走向落地,相关配套企业28家,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达到近百亿。截至目前,在威海投资的外商企业已达到1600多家,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24家。

      扩大开放,让威海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开放的前沿,让世界看到一座崭新的精致威海。

      船到中流更奋楫。推开新时代的大门,威海正踔厉奋发,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初佳伦 通讯员 姜琳/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