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庆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系列报道(一)
过去五年的威海,注定值得被浓墨重彩地书写——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产业链做优做强,“1+4+N”创新平台体系不断“赋能”,“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一个创业梦”创新品牌日益响亮,一城三核、全域布局的国际海洋科技城发展框架全面拉开……面对这份高质量发展答卷,威海孜孜不倦、奋笔疾书、成绩斐然。

新起点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打造更具活力的高质量发展高地。大会开幕当天,“高质量发展”就成为交流讨论的高频词,与会代表们通过认真聆听、讨论报告内容,更加坚定了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信心与决心。阔步向前、奋勇争先,威海将交出一份更有内涵、更加厚重、更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新蓝图】
强根基、添动力、塑优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过去五年,威海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迈上更高台阶。未来五年,是威海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时期,我市将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强根基、添动力、塑优势,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高质量发展高地。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如何夯实、筑牢我市的产业根基?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在集群化链条化智能化发展上持续用力,培育具有威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具体来说,我市将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海洋经济转型发展,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全力突破数字经济,做优做强市场主体,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支撑。对此,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持续用力,建设高水平区域创新中心。未来五年,我市将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开展高效能创新合作,集聚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创新要素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让“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一个创业梦”在中国的创新版图上熠熠生辉。
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报告提出,要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提升资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上持续用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根据报告,我市将推进更高水平系统集成改革,深入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以更加深入、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增红利、添动力。
【新作为】
以真抓实干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实干为先,担当为要。与会代表们认真领会报告丰富内涵,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将党代会精神转化为竞相发展的具体行动,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变“愿景图”为“施工图”
报告提出要打造更具活力的高质量发展高地,让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代表刘树伟倍感振奋,“市发展改革委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当好探路人、解题人,加快把市第十六次党代会绘就的‘愿景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
刘树伟表示,市发展改革委将紧抓动能转换这场“主动仗”,锚定产业强市不动摇,制定出台支持产业链及细化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好企业冲击新目标“双百工程”,抓好7个省级以上“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引导区市重点培育1至2个特色产业园区,构建“领军企业+产业集群+特色园区”推进态势,尽快形成区域性产业品牌效应,力争6个制造业集群、冲击新目标企业营业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
紧抓改革创新这个“主引擎”,市发展改革委将统筹推进系统集成改革任务落实,围绕要素市场化、信用体系建设、营商环境、价格管理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威海特色的改革品牌,服务推进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推动高区双创示范基地、迪尚集团双创支撑平台建设。
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2月16日,全市18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为我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再掀新高潮。刘树伟表示,市发展改革委将按照“1+6”项目清单,统筹抓好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完善项目要素保障、服务推进机制,力争全年获批无偿资金、专项债、企业债等突破100亿元,争取省级土地指标支持突破1000亩,加快推进莱荣高铁、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年市级重点项目投资突破1000亿元,确保项目建设热潮不断。
■瞄准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报告把‘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摆在突出位置,明确提出‘大力培育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产业链,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拓链’,体现出我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坚定决心,指引我们在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久久为功、接续奋斗,为产业强市提供坚实支撑。”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代表邢海波说。
在具体谋划中,市工信局将聚焦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产业链,持续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制造业规模、效益与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邢海波表示,在产业链补链强链方面,将以重点产业链提升行动为抓手,深度梳理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产业链,通过“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等方式,“一链一策”推动补链强链,争取将医疗器械、打印设备、碳纤维等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标志性产业链。同时,着眼布局未来产业,启动编制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引进一批核电、风电、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平台项目,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围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将大力实施工业技改提级行动,聚焦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赋能及产业补短板等方向,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通过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带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
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将聚焦“五基”领域短板和“卡脖子”环节,引导企业加强产业共性技术攻关,争取在高性能碳纤维制备、计算机外接设备关键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切实提升产业创新力和行业话语权。
■聚焦“五化”任务,持续放大改革效应
报告提出,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让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代表王洪洲心潮澎湃,“近年来,我市在精致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明显成效,荣成市成为全省系统集成改革试点。正是改革开放为威海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图景。”
新要求指明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方向,王洪洲表示,市委改革办将聚焦“五化”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准确把握系统集成改革的内涵要求,强化顶层设计,谋划推出一批具有全局性、引领性、撬动性的改革举措,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事项,进一步强化任务集成、措施集成、力量集成、成果集成,持续放大改革效应,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把改革开放作为应变局开新局的“关键一招”,市委改革办将认真研究推进系统集成改革的方法路径,重新审视现有改革推进机制,边推进、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着力解决好改革推进和落实中存在的“部门化”“碎片化”以及配套不够、政策相互“打架”等问题,使各系统改革上下联动、左右贯通、前后呼应,各领域改革紧密联接、协同配套、梯次接续,尽快探索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争取在系统集成改革上为全省树立“威海样板”。
为尽快让蓝图落地见效,市委改革办将强化改革执行力,健全完善督察考核机制,不断创新改革谋划论证、成效评估、宣传推广等方式手段,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瞄准更加深入、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王洪洲表示,将持续加大典型改革培育总结宣传力度,挖掘一批改革创新好经验、好做法,大张旗鼓地树典型、扬正气、传递正能量,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改革、激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聚力科技创新,加速布局新兴产业
报告提出,要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聚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对此,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代表徐承飞说:“这是我们天润工业近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未来将持续做下去的事情。”
带领天润工业经营团队30年的徐承飞深刻认识到,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必然,而如何转型才能实现升级,每个企业都在探索前进。徐承飞表示,天润工业将在做精做优曲轴第一主业、做大做强空气悬架系统第二主业的基础上,聚力创新推动发展,快速布局新兴产业。
今年,天润工业成立了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方面进行布局,目前已与万都达成战略合作,将整合双方资源优势,抓住未来汽车自动转向、自动驾驶的主流方向,占据竞争的制高点,打造全球一流的汽车转向系统及相关零部件供应体系。“向创新要竞争力,天润工业将继续探索前沿技术,拓展汽车电子产品,加快向中国制造最前端迈进。”徐承飞说道。
【新期待】
当好“生力军”,再作新贡献
2月17日的分组讨论中,“高屋建瓴、方向明确、催人奋进”成为代表们热议报告的共识。围绕“培育具有威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水平区域创新中心”“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等内容,代表们结合各自实际,谈经验、话期盼、说打算。
“含金量很高,是一份可操作、可落地、可期盼的报告。”作为威高集团董事长,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代表陈林格外关注实体经济在报告中的分量,当看到“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被列在重要位置,他高兴地说:“报告指出要突出先进制造业地位,给我们企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在陈林看来,报告中的“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要求为企业提供了发展遵循,也提出了更高期盼。威高集团将继续补齐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数字化转型,强化创新驱动,抓住国家集采机遇,力争在行业内实现“异军突起”,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省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报告还采纳了企业建议,明确提出要培育健康养老、高端医疗等消费热点的具体要求,让我们企业更加鼓足干劲,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陈林补充说。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伴随着“创新”二字在报告中一次次被提及,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代表王磊内心愈发振奋。
王磊来自威海市海王旋流器有限公司研究院,在全市浓厚的创新氛围影响下,海王旋流器也把创新作为发展命脉,先后打造了8家省级创新平台,技术团队中硕士学历以上人才达40多人,创新工作在行业内走在前列。
“报告中提出,支持骨干企业牵头构建多方参与、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这正是我们企业科研工作者专注的重点,激发了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王磊表示,企业将明确创新方向、狠抓创新举措,持续研发高效、低耗的产品、技术,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矿业装备制造商。(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 张宇 孙艺嘉/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