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午8时30分,信号准时接入,深圳一家物联网企业负责人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早上好,鞠总!”文登区商务局招商中心副主任陈莹和对方自然地打起招呼。会上,她娴熟地介绍着文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对方计算落地文登后可以节省多少成本。因为有前期三次对接作铺垫,视频会进展顺利,对方合作意向更加明确,并邀请陈莹带队到深圳实地考察。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今年,文登区启动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各招商部门围绕汽车机电、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链,靶向对接、精准突破,像陈莹这样的招商人员正以“沸腾”的状态,奔波在招商一线。
视频会上与深圳客商对接仅仅是陈莹当天的第一项工作。每天她都会收集十分繁杂的招商信息,与客商对接更是“日常操作”,有时她会因为客商同意到文登考察兴奋不已,有时也会忙活一天一无所获。在她看来,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抽丝剥茧,探明项目和文登是否真正匹配。“招商工作有点像侦探,要调查清楚文登有什么‘家底’,也要‘侦破’对方想要什么。”陈莹打趣道。
平日里,陈莹总会带上一个笔记本穿梭在各镇街、奔波在各厂区,一方面摸清厂房、土地等闲置资源,一方面“追”着企业问难处。回办公室后,她再将这些信息汇总到一个检索表内。哪些厂房单体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哪些厂房高度9米以上、可以装行吊等,只要客户提出需求,她都能第一时间给出答复。
上午10时,陈莹来到新韩网中韩人才交流平台,对接与韩国人才合作事宜。在陈莹看来,招商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招商引资,招引项目来落地;一个是招才引智,招引高层次人才为项目发展作人才支撑。
“文登有近百家韩资企业,是有大量相关人才需求的。”当发现新韩网中韩人才交流平台掌握的韩国人才专家库超过200人,且专家的教育经历、研究方向、主要成果一目了然时,陈莹很是欣喜。对接中,借助平台招引人才的脉络逐渐清晰。
对接期间,陈莹有7通未接电话,1个是调度下午培训会进度,5个是各乡镇询问项目研判问题,1个是早上深圳客商询问文登技术改造政策。对接会后回完电话,陈莹长长舒了一口气。
中午,陈莹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文登,午饭只能在车上“对付”一下。忙归忙、累归累,可她觉得辛苦是值得的,因为这次对接,让她收获了一份“意外之喜”——威海地区韩国商会名单及联系方式。她计划和同事们照着名单挨个走访,见面攀谈,掌握一手招商资讯。
陈莹家住威海高新区,每天都要自驾往返于威海和文登。路上她从不闲着,手机里一直播放新闻,增加信息储备。招商中心打造了一支海归团队,每天清晨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各国新闻交流,互通有无,曾到韩国留学的陈莹负责韩国方向,德国留学过的刘新静负责欧美方向,日本留学过的吕鹏负责日本方向……大家各有“看家本领”,眼下正共同“进军”新能源电池、工业气体制备领域开展招商工作,助力文登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
“在招商工作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平时我们会模拟与客商推介、对接的流程,大家互相提意见,共同进步。”陈莹说,下午参加了文登区商务局举行的招商推介、项目研判培训会后,她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计划每天研判2个项目、挖掘2个项目信息,一周出3篇研判报告,促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文登。”(Hi威海客户端记者 于淑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