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喜庆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 富民惠民安民走在全国前列

2022-02-19 编辑: 宋倩

      

      ——“喜庆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系列报道(三)

      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要为每位市民创造平安和谐、舒心幸福的良好环境,让群众共享城市治理和发展成果。

      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现代化范例,为下一步工作绘就了蓝图。连日来,与会代表在学习聆听和交流讨论中明确了新的目标,坚定了奋斗信念:要将人民幸福作为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富民惠民安民上走在全国前列。

      【新蓝图】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发展新格局

      过去五年,威海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切实保障群众权利,持续提升群众生活水平。

      时间新故相接,实干接续发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五年,威海将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持续用力,打造“中国之治”的“威海样板”;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上持续用力,高水平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

      社会治理能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城市才具有竞争力。对此,报告提出要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具体来说,我市将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发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同时,做优“1+2+N”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健全“热线+网格化”“吹哨报到”等工作机制,推动群众诉求便捷、高效、精准解决。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是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最实实在在的感受。报告提出,瞄准群众所忧所急所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劳有所得、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根据报告,我市将推动城乡居民生活富裕富足,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加快社会事业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坚持不懈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尽最大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新作为】

      抓治理 惠民生 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认真阅读党代会报告后,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要将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群众所需所求,聚焦群众所愿所盼,拿出更有力的举措和更扎实的作风,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社会环境。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共同发力,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威海

      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扎实有力的治理体系保障。报告作出的“深入推进法治威海建设”,让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代表刘士侠在振奋鼓舞之余,也感觉责任重大:“我们将坚持优势领域争先与短板弱项突破并举,按照法治威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威海。”

      刘士侠表示,五年来,我市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制约要素、护航改革发展,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市县两级依法治市工作机构,被评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城市,一批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推广,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根据党代会报告中“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发力”的要求,刘士侠表示,将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和强基导向,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和典型培树,加大重点领域执法监督力度,着力打造最优的政务服务环境、社会诚信环境、执法司法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将扎实推进法治为民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提升矛盾化解效能,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进企业合规建设,着力解决好党委关注、社会关切、群众关心的法治领域难点问题,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动诉求快速有效解决

      “报告中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了明确要求,这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遵循。”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代表夏静表示,将健全“热线+网格化”“吹哨报到”等工作机制,推动群众诉求便捷、高效、精准解决。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与会代表,近半年来,夏静对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有着真切的感受:在“1+2+N”平台的逐渐完善下,辖区内网格员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现了有效对接,提升了问题反映—处理—解决的整体效率。

      深化“12345+”的工作模式,夏静表示,将从健全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网格员、数字城管等社会治理相结合,建立健全事前征询群众意见建议、事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事后客观听取群众评价的群众参与机制,以及标准统一、合理分派的问题收集转办机制,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以问题的高效解决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探索建立“热线+两代表一委员”履职平台工作机制,不定期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直接参与诉求回访和调研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提案,促使民意更畅通、诉求解决更高效。

      群众诉求既要“接得快”,更要“办得好”。夏静说,今后还将实施好诉求办理“双回访”制度,要求承办单位对民生诉求进行百分百全回访,在此基础上建立诉求回访队伍,对部门办理情况进行再回访,提前介入处置,提高办理的规范化水平。

      ■强化政策扶持,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报告提出,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这让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代表王子明倍感振奋,“市人社局将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多项攻坚行动,以高质量发展扩大就业容量,以高水平服务提升就业质量。”

      王子明表示,市人社局将通过开展就业筑基和公益性岗位扩容攻坚行动,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和新业态就业人员的服务力度,实施就业援助,通过开发设置城乡公益性岗位,积极消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同时,加快实施用工保障攻坚行动,持续加强与现有31处劳务合作基地的联系对接,市人社局完善推广就业服务平台,用活线上线下“零工市场”,深入挖掘本地劳动力资源。

      青年人才是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市人社局将进一步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抓住春招、秋招黄金季,通过组织重点企业赴东北、西北等高校密集地区开展集中招聘活动,吸引毕业生来威就业,通过举办一系列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活动,提高毕业生留威就业率。

      聚焦提高就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市人社局还将突出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及“金蓝领”、新型学徒制等培训,深化“乡村振兴技能培训直通车”等培训品牌,深入落实“马兰花”创业培训计划,增强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协助职业人员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推进“双减”落实落地,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报告提出,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深化义务教育“双减”试点,这极大地鼓舞了一线教师的信心,“为我们下步工作的开展和威海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代表丁莉莉说。

      聚焦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双减”,丁莉莉表示,将带领沈阳路小学全体教育工作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以“七彩教育”办学特色为依托,以“全景式”阅读教学为突破口,用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从课程全要素、生活全流程、学习全过程、作业全效能、课后服务全覆盖等方面,做好“五个坚定不移”强课提质增效,促进“双减”落地。

      “除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元课程建设、科学评价引领和作业设计质量外,我们还将着力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丁莉莉说。

      在课后服务中,沈阳路小学将突出“1+X+Y”三类课程模式,“1”是作业辅导,“X”是七彩社团课程,“Y”是实践活动,以此重点提升学生学业辅导、体育锻炼、劳动实践等薄弱环节,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的需求,打造学生的“成长时刻、自主时刻、温馨时刻”,让教育服务更用心、更暖心、更贴心,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期待】

      努力耕耘,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开幕以来,在各代表团分组讨论时,代表们对“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内容展开热议,满怀激情憧憬未来。

      “作为一名医疗保障领域的基层代表,报告针对医疗保障提出了具体目标,为我们高质量推动医保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代表于海舰说,报告提出的“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应保尽保”,让她信心倍增。

      “全民医保计划的实施,让居民省内跨市就医时拿着医保卡就能入院,取消转院备案手续,极大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于海舰说,过去五年里,乳山市医保局在探索便民举措、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等方面不断努力,医疗保险全民参保率达到99.8%。

      今后,乳山市医保局还将在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及便民服务中心建成基层医保工作站,将医保经办业务下沉,实现“横到边、纵到底”的医保经办服务全覆盖,打造更加便民、优质、高效的医保服务体系。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更多新的起点。报告中“社会治理”的多次提及,让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代表林峰找到了如何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答案。

      “‘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这是我们的工作期待,也是我们的奋斗方向。”林峰表示,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他对此感触颇深。

      皇冠街道是中心城区街道,人口多、群众诉求多,做好社会治理工作重要而紧迫。此前,街道以网格为单位,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数字城管等群众诉求渠道,通过“吹哨报到”“社区双报到”“红色物业”等“微治理”措施,实现了社情民意的全渠道、全时段、全方位回应。

      对于今后,林峰也早有了打算:他将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有效抓手,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氛围,提升百姓幸福感和满意度。(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 张宇 刘玮然/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