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2年2月月度“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推荐评议活动开始了,威海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郭刚恒登榜。
威海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郭刚恒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络推荐评议活动,是由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文明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承办,旨在发掘宣传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医护工作者的先进典型事迹。
事迹详情
郭刚恒,男,1967年3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他积极响应山东省对口援助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号召,前往海拔近3000米的门源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开展为期3年的援青医疗工作。3年里,救治患者1.8万余人次;协助门源回族自治县中医院成立脾胃肝胆病科;走遍了门源回族自治县的每一家乡镇卫生院;开展义诊、查房及讲座,大大提升当地的诊疗水平。郭刚恒曾获“山东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先进个人、“山东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医者仁心 精湛医术口口相传
初到门源回族自治县,郭刚恒首先面临的就是高原反应等一系列生理难题,晚上因缺氧睡不着,刷牙时因气候干燥而出血。
在克服高寒缺氧、饮食习惯和语言障碍等多重困难后,郭刚恒考虑最多的就是怎样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因为自然环境和饮食生活习惯等原因,在门源回族自治县胃肠病、胆道疾病高发,给当地群众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困扰。郭刚恒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利用中医治疗,帮助患者减轻病痛。
在做好县中医院日常工作的同时,郭刚恒多次深入乡镇卫生院,指导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水平,给群众做健康体检,让老百姓就近享受医疗服务。他定期下乡义诊,为百姓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乡镇医师临床工作进行指导。他还和同事们积极参与爱心救助,帮助贫困学生、帮扶贫困家庭,在工作中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他也多次解囊相助。
凭借精湛的医术,再加上群众的口口相传,郭刚恒接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甘肃省、西藏自治区等其他省份的患者慕名而来,有时一天要接诊100多名患者。为治疗更多的患者,3年时间里,他放弃了正常的作息时间,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在节假日也会坚持坐诊。他说:“很多患者求医不容易,没见到医生他们会失望的。”
郭刚恒在门源县义诊
建设科室 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
为了掌握当地医疗情况,刚到青海省的郭刚恒连续走访当地的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了解到门源地区胃肠病高发,而很多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时,郭刚恒决定利用自身消化科专业的优势,协助门源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建设重点科室——脾胃肝胆病科。
专门设立脾胃肝胆病科,对县级中医院的发展是好机遇,也是挑战。面对人手不够、办公场地缺乏、专业技术水平薄弱等问题,郭刚恒带领几名助手,利用现有医疗设备迎难而上。
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如今门源回族自治县中医院的脾胃肝胆病科发展得越来越好,造福了更多群众。
认真带教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援青工作结束后如何保证当地医疗水平是郭刚恒的心头大事,为此,他竭尽所能培养门源回族自治县自己的医疗人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门源回族自治县中医院成立“郭刚恒名医工作室”,郭刚恒先后培养了4名脾胃病专业医生,他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当地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以此来提高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
郭刚恒(左一)在门源县中医院带学徒坐诊
为提高整体医疗水平,郭刚恒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针对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开展业务讲座、课题研究等。积极搭建门源回族自治县与威海市交流的桥梁,选派优质医疗力量前往威海市进修学习,在当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用得上、技术高的人才队伍。
援青医疗工作结束前,郭刚恒还对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留下了10万多字的门诊资料和两本医学专著,将自己的情谊留在了青海大地上。
投票方式
①扫码投票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推荐评议活动页面—下滑找到【郭刚恒】点击【选择】—点击【提交】—即可投票成功
②点击【阅读原文】(点击查看)—进入“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推荐评议活动页面—下滑找到【郭刚恒】—点击【选择】—点击【提交】—即可投票成功
注意:每位网友每天对每位候选人只能投票一次。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络推荐评议活动,是由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文明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承办,旨在发掘宣传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医护工作者的先进典型事迹。
事迹详情
郭刚恒,男,1967年3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他积极响应山东省对口援助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号召,前往海拔近3000米的门源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开展为期3年的援青医疗工作。3年里,救治患者1.8万余人次;协助门源回族自治县中医院成立脾胃肝胆病科;走遍了门源回族自治县的每一家乡镇卫生院;开展义诊、查房及讲座,大大提升当地的诊疗水平。郭刚恒曾获“山东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先进个人、“山东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医者仁心 精湛医术口口相传
初到门源回族自治县,郭刚恒首先面临的就是高原反应等一系列生理难题,晚上因缺氧睡不着,刷牙时因气候干燥而出血。
在克服高寒缺氧、饮食习惯和语言障碍等多重困难后,郭刚恒考虑最多的就是怎样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因为自然环境和饮食生活习惯等原因,在门源回族自治县胃肠病、胆道疾病高发,给当地群众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困扰。郭刚恒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利用中医治疗,帮助患者减轻病痛。

凭借精湛的医术,再加上群众的口口相传,郭刚恒接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甘肃省、西藏自治区等其他省份的患者慕名而来,有时一天要接诊100多名患者。为治疗更多的患者,3年时间里,他放弃了正常的作息时间,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在节假日也会坚持坐诊。他说:“很多患者求医不容易,没见到医生他们会失望的。”

建设科室 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
为了掌握当地医疗情况,刚到青海省的郭刚恒连续走访当地的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了解到门源地区胃肠病高发,而很多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时,郭刚恒决定利用自身消化科专业的优势,协助门源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建设重点科室——脾胃肝胆病科。
专门设立脾胃肝胆病科,对县级中医院的发展是好机遇,也是挑战。面对人手不够、办公场地缺乏、专业技术水平薄弱等问题,郭刚恒带领几名助手,利用现有医疗设备迎难而上。
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如今门源回族自治县中医院的脾胃肝胆病科发展得越来越好,造福了更多群众。
认真带教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援青工作结束后如何保证当地医疗水平是郭刚恒的心头大事,为此,他竭尽所能培养门源回族自治县自己的医疗人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门源回族自治县中医院成立“郭刚恒名医工作室”,郭刚恒先后培养了4名脾胃病专业医生,他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当地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以此来提高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

为提高整体医疗水平,郭刚恒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针对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开展业务讲座、课题研究等。积极搭建门源回族自治县与威海市交流的桥梁,选派优质医疗力量前往威海市进修学习,在当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用得上、技术高的人才队伍。
援青医疗工作结束前,郭刚恒还对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留下了10万多字的门诊资料和两本医学专著,将自己的情谊留在了青海大地上。
投票方式
①扫码投票

②点击【阅读原文】(点击查看)—进入“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推荐评议活动页面—下滑找到【郭刚恒】—点击【选择】—点击【提交】—即可投票成功
注意:每位网友每天对每位候选人只能投票一次。
(来源:中国文明网)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谭立勇
编辑:蔡 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