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Hi视频丨威海老故事《戚延龄与梃击案(一)》

2022-02-26 编辑: 时英艳

 

      《威海老故事》,带您了解曾经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那些事。威海新闻网的大朋友、小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威海老故事》。

      话说在威海戚家庄的戚氏家庙中,曾悬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教传耕读两行正路振家声,下联是:折奏疯癫一片忠心全国体。什么意思呢?别急,您听完我马上要为您开讲的戚延龄与梃击案的故事就知道了!

      梃击案?您说得太对了,咱今儿要说的就是明末三大疑案之一的梃击案,另两件是红丸案和移宫案,其中最先发生的梃击案的走势,与咱威海人戚延龄、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他左右了整个案件的走势与定调。

      话说这三大案虽然分别发生在明神宗、明光宗和明熹宗时期,但它们的经过和缘由,都与明光宗朱常洛有关。

      这朱常洛,他虽然生在帝王家,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长子,最终也即位成为了皇帝,但他在仅仅即位一个月后、年仅三十九岁时便死于“红丸案”,光听这段就令人长叹惋惜。

      朱常洛命运如此悲惨的原因,想是跟他从小便不被自己的父亲明神宗(万历皇帝)待见有关。不过为啥呢?按说第一个儿子应该很受父亲的喜爱啊!

      原来啊,这朱常洛的母亲是一位宫女,身份卑微,万历九年(1581年),明神宗在其生母李太后的慈宁宫中私幸了宫女王氏,后来王氏有孕,神宗因为忌讳这件事情而不敢承认,但在明代记载皇帝言行的《内起居注》中记载了这件事情,并有当时明神宗赏赐给王氏的实物为证,再加上李太后盼孙心切,最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被迫承认这件事情。所以“根不正,苗不红”的皇长子,从小就不受万历皇帝待见,万历皇帝真正喜欢的,是自己的宠妃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

      据说这郑贵妃很会讨皇帝欢心,是真正走进万历皇帝心中的人。她不像别的妃嫔一样跟皇帝说话时低首弯腰,反而公然抱住皇帝,摸他的脑袋,还经常开玩笑说:“陛下,您可真像个老太太”……

      为了自己的儿子朱常洵能当上太子,这郑贵妃在暗地里也下了不少功夫,据说万历皇帝也曾经私下跟她发誓,一定会立朱常洵为太子。但只因朱常洛是长子,而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立下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万历皇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立储之事一直拖延不定。

      朝中大臣为社稷出发,争相提及皇储问题,奏折累计成百上千,无不是指责后宫干政,矛头直指郑贵妃。

      为了平息皇储的争议,万历二十九年也就是1601年,皇帝终于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三子朱常洵为福王、五子朱常浩为瑞王、六子朱常润为惠王、七子朱常瀛为桂王,这一事件最终才暂时落下帷幕。

      不过太子之争到这里还远没有结束,怎么说呢?按道理福王朱常洵被封到洛阳,应该离开京城,到属地洛阳就任。但在郑贵妃的干预下,他却迟迟没有离京,所以太子朱常洛的地位并不稳固,双方明争暗斗多年,直到发生了梃击案,整体局势才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梃击案,梃击案又是怎么一个过程呢?《威海老故事》,我们下回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