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转战蒙山沂水的胶东抗日英烈——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委刘涛

2022-03-01 编辑: 宋倩

      

      他南征北战,从胶东转战沂蒙山区,作为参加大青山突围战的一员,他在山东根据地沂蒙山地区反“扫荡”斗争中不幸被敌人包围,壮烈牺牲。他被列入2015年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他是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委刘涛。

     

 刘涛

      参加革命 转战胶东

      刘涛,原名刘洪清,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王连镇南桥头村。青年时期,刘涛积极求学上进,先后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七乡村师范学校(简称文登乡师)和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简称莱阳乡师),1933年在莱阳乡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刘涛回到家乡,在荣成县立第四小学任教员,并以此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1935年,刘涛参加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暴动。暴动失败之后,他再次回到家乡荣成,一边继续从事小学教员的工作, 一边与荣成党组织负责人曹漫之、崔杰千保持联系,秘密从事党的工作。那时,荣成党组织活动较为分散,南部成立了石岛药房党支部,冯芝庭任支部书记,崔杰千任支部组织委员,以石岛为工作中心。由于同为荣成县立第四小学教员,刘涛与崔杰千交往频繁,思想觉悟提高很快,不久就成为荣成南部早期党组织的负责人之一。

     

 荣成县立第四小学旧址

      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中共山东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了发动游击战争和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领导发动威震胶东的天福山起义,刘涛带领一部分进步青年参加起义活动,后加入“三军”跟随革命队伍转战胶东作战。

      辗转鲁中 坚持抗战

      1938年9月18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简称“三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刘涛被编入第十九旅第六十一团。同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胶东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同时,山东纵队命令第五支队副司令员吴克华率十九旅第六十一团第二、三营和第五十五团一个营,共计一个团的力量到鲁中组建新的部队,这成为胶东向外输送的第一个团。部队到达鲁中后,与山东纵队第十二支队合编为新第二支队,刘涛跟随部队到达位于鲁中的沂蒙山区。1941年,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和大规模的“扫荡”。山东纵队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相互协同,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和反“治安强化运动”斗争。同时团结争取进步势力和中间势力共同抗日。4月,以纵队特务第二团一个营等为骨干重建了蒙山支队(原称蒙山独立支队),活动在沂蒙南部地区。支队政治委员刘涛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又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工作者,他深受部队指战员的爱戴。

      1941年6月,山东纵队进行第五期整军。通过前后5期整军,部队的军政素质有了很大提高。8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山东纵队归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指挥,山东纵队军政委员会和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军政委员会合组为山东军政委员会,罗荣桓任书记。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调整对华政策,集中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并加紧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蚕食”和封锁。11月,日军调集第十军团主力、第二十二师团3个混成旅团以及伪军5.3万余人,由日军侵华总司令官畑俊六坐镇临沂督战,日军山东管区司令官土桥指挥,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了“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妄图将山东抗日政府机关及主力作战部队一网打尽。日军先后对大青山、蒙山进行合围,以多路纵队进行“梳篦”式搜山,没有一条山沟不搜,没有一座山头不到。

      蒙山沂水 铭记殊功

      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的领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扫荡”斗争,与凶恶的敌人进行了生死较量。

      “巍巍蒙山高,亲亲沂水长,我们都是你的儿女,你是永远的爹娘。”由山东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沂蒙山》以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和令人肃然起敬的革命精神激励了无数观众,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发生在临沂的另一场战役——大青山突围战。

      大青山位于蒙山东,海拔686.2米,是费县、沂南、蒙阴三县交界处的最高峰。抗日战争时期,大青山一带是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

      1941年11月,日军合击大青山附近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直属队一部、山纵蒙山支队、蒙山工委及费东县机关,参战部队在“既无援兵,又无退路”的情况下,抱着与敌血战到底的决心,不屈不挠、顽强拼杀,与万余名敌人进行了一场空前的殊死搏斗,最终击破日军的合围圈。这就是山东抗战史上著名的大青山突围。在大青山突围战中,包括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国际友人汉斯·希伯(波兰籍德国共产党员、美国《太平洋事务》月刊记者、作家)、第一一五师敌军工作部部长王立人、抗大一分校二大队政委刘惠东、蒙山支队政委刘涛等近千人壮烈牺牲。刘涛为掩护大部队撤退被敌人包围,他宁死不当俘虏,用仅剩的一颗子弹自尽,年仅30岁。

      刘涛因参军后改了姓名,家乡人对他的英勇事迹知之甚少,但英雄的鲜血没有白流。为缅怀英烈,2012年11月,大青山胜利突围72年后,纪念馆在大青山下落成。2014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2015年11月23日,被国防大学命名为传承抗大精神教育基地。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是“大青山突围”的亲历者,新中国成立后,他两次回到大青山,曾经感叹:“北有平型关,南有大青山。”

     

 大青山烈士陵园的刘涛烈士墓

      “蒙山沂水,铭记殊功”。大青山突围战中,危急关头,指挥人员选择了勇于担当;生死面前,年轻的战士们选择了牺牲自己。为抵抗外敌入侵,正值青春年华的指战员不畏强敌,舍生忘死,逆境奋起,顾全大局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将被人们永远铭记。2021年,刘涛烈士故居向社会开放。这是烈士牺牲80周年之际,家乡人民对他的最好纪念。(来源:中国共产党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