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兰,女,1965年5月生,威海市锦华小学退休教师。关注特需孩子,善于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被孩子们亲切的成为“胖胖老师”。2005年,小杰(化名)4岁时,妈妈因病去世,他思念妈妈,讨厌新组家庭,因为伤心与孤独的困扰,他开始厌学、撒谎、对生活失去信心,王恩兰在2005年至2007年,用三年时间,持续引导小杰走出心灵困境。2016年,王恩兰母亲因病住院,在陪护时,病房里来自荣成的初中生小阳(化名)的病情引起了王恩兰的注意,她通过细心的观察,认为小阳没有生病,她耐心引导沟通,最后小阳主动办理出院,重返校园。2021年,锦华小学一年级小宁(化名),因为妈妈生育二胎,对小宁有所忽略,导致其经常逃课,学习成绩差,在王恩兰的精心陪护下,小宁心理得到疏导,性格越来越开朗。2020年,在锦华小学工作了36年的王恩兰光荣退休,但因为挂念学校的孩子,退休后的她义务担任学校书法志愿者,负责学校书法社团的辅导及托管工作,空闲时间,她自愿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帮助他人,提升自己。
一、转化特需学生,润物细无声
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王恩兰在教学中一直关注特需孩子的转化,能够蹲下身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小杰(化名)4岁时妈妈因病去世,他思念妈妈,讨厌新组家庭。因为伤心与孤独的困扰,他开始厌学、撒谎、对生活失去信心,以至经常逃学。2005年,小杰就读于锦华小学三年级,王恩兰了解了小杰情况后,开始介入引导,跟踪转化。双休日,她把小杰带回自己家,从情感和生活上给予关爱,并带小杰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参观工地、访问工人、采摘农作物、海边漫步的亲子活动中,小杰心中的“冰层”不断融化,对生活也逐渐充满信心,并被评为“三好学生”。如今的小杰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但他仍与王恩兰保持密切联系,他们彼此成了忘年交。
2016年,王恩兰的母亲因腰腿病到经区医院中医科、疼痛科就诊住院,在陪护期间,同病房来自荣成的初中生小阳(化名)引起了王恩兰的注意。王恩兰了解到,小阳经常逃学,声称自己每天半夜都见到独行侠,描述得绘声绘色。小阳父母看到孩子这样非常着急,带着他到处看病,钱花了不少,却没有什么成效。王恩兰在与小阳的交谈中,观察到小阳并非真正生病。在王恩兰的耐心引导和有效沟通下,小阳主动向家长认错,跟大夫讲出了实话,并办理了出院手续。家长感激不已,为王恩兰送来一面锦旗:“师德高尚,爱心使者”。王恩兰一直把锦旗挂在工作室来勉励自己。
2021年5月,一年级新生小宁(化名),经常逃课,班主任很着急,父母也束手无策。王恩兰收到来自老师及家长的求助后,对小宁的家庭情况做了详细了解,原来,小宁的妈妈近期生了二宝,对小宁的关心关注比以前少了,孩子成绩有所下滑。父母看到小宁成绩不好,缺少耐心指导,只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小宁心中有委屈,可是不知道怎么来表达,只能上课捣乱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王恩兰及时将有关情况和小宁班主任及家长进行沟通,并对小宁心理进行耐心疏导,帮助他树立信心。渐渐地,小宁情绪好转,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成绩也有了较大提升。
二、退休不退岗,岗位奉献显真情
2020年,在锦华小学工作了36年的王恩兰光荣退休,但因为挂念学校的孩子,退休后的她义务担任学校书法志愿者,负责学校书法社团的辅导及托管工作。王恩兰每天7点到校,主要担任来学校书法校本课和20名孩子特长社团的书法辅导,虽然是志愿者,但她仍然以专业的水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学生的书法水平。自2017年以来担任书法辅导老师以来,学校书法社团学生共有5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区级等各类软、硬笔大赛中获奖。同时,为了提升年轻教师的板书水平,她利用寒暑假时间带动并指导6名老师参与到书法练习中来。王恩兰还积极发扬传帮带精神,她经常帮助外出培训的老师代课、帮助对班级管理有困惑的年轻老师答疑解惑,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
三、热心公益活动,情暖她人
王恩兰不仅在学校发光发热,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她充分发挥自己书法特长,参加了张村镇怡沁园社区书法志愿服务队,在2019年开始,免费指导社区居民练习书法。每年临近春节,她都主动到双岛、柳沟、怡沁园等社区为老百姓义务写春联,送福字,把新春祝福以“文字”形式送到千家万户。
除了参加书法志愿服务队,她还是社区夕阳助老队的一员,主动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邻里的独居老人,以便老人有困难可以随时找她;她还经常到戚家庄敬老院志愿服务。疫情期间,她为老人们开通电话热线,每天给老人们送去问侯电话,鼓励他们多在院内遛达,注重身心健康。75岁的孤寡老人王大叔在电话中说:“我整天在敬老院很憋闷孤独,电视也看够了,听到你打来电话,心里特别高兴,谢谢你啊!”
王恩兰用一言一行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温暖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