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威海:为发展添动力 为民生添福祉

2022-03-03 编辑: 宋倩

      

      ——威海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社会体制改革篇

      2021年,我市社会体制改革结出累累硕果——网格五色管理经验被评为全省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并被中央政法委在全国推广;“海贝分”工作经验入选中央改革办典型案例;在全国率先建成预付式消费协同服务平台;首创的处方药远程开方、审方、药店售药全链条融合治理新模式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立治有体,方能施治有方。一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问题入手,持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探索惠民利民新举措,多维度、全方位推动社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确保年初确定的38项改革任务完满画上句号,为我市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一个崭新的社会治理格局——

      从“管理”到“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社会治理是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之举。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关键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攻克基层治理难点的突破口在哪?我市将第一步迈向了完善老百姓诉求反应机制上。

      面对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要和诉求,如何将基层群众的诉求快速传达到相关负责部门,我市给出了全新的改革解法——“1+2+N”民生服务平台优化模式。

      “1+2+N”民生服务平台优化模式,即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为基础,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和数字城管平台,有效解决群众诉求多头管理、重复交办的问题,成为全市基层治理的点睛之笔。

      这个模式有多好?受益群众最有话语权。“上午刚拨打12345反映老小区改造的事,下午部门就联系我,还给出了准确答复,这效率真让人踏实。”市民张成华说,如今有啥诉求,只需一个电话,数据平台便会替大伙“跑腿”,再也不担心“投诉无门”“提了诉求没回音”了。

      眼下,在“1+2+N”总体思路下,各民生服务平台协同配合、精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2021年,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满意率达到96.84%,按期办结率达到99.99%,同比分别提高2.92个百分点和0.12个百分点。

      把解决民生诉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我市搭乘“网络快车”,实现“线上”发力的同时,还将功夫用在“线下”,紧盯网格这个最小单元,不断寻求社会治理改革最优解:

      ——深入践行网格五色管理工作法,将网格服务管理对象按照重要程度由高到低划为“红、橙、黄、蓝、绿”五个层级,进行分级处置、预警管理,确保隐患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继续放大“信治”拉动作用。在信用惠民前后两端共同发力,将“海贝分”表彰奖励机制从193个增加到556个,协调13个部门新增15项信用惠民政策,丰富信用惠民消费券、信用积分消费券等“看得见”的优惠,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聚焦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我市还推出了更多的改革解法。

      最近,在盛文甘栗韩乐坊店购买干果食品后,市民孙秀华果断又往储值卡里充了200元。“店铺上了‘预付保’,每笔钱通过银行划给商家,再也不怕办了卡,钱还没花完商家就跑路了!”她说。

      自去年9月我市上线全国首个“预付保”平台以来,已有600家企业、商户入驻。该模式下,以“充卡消费碰上老板跑路”为代表的全国性消费监管维权“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条发展红线贯穿始终——

      让“改革成果惠及人民”掷地有声

      在威海,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需要多久?“立等可取!”

      1月21日,市民王瑞可因工作需要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时,就体验到了“立等可取”的便捷高效服务——关注“威海微警务”微信公众号后,按提示填写姓名、证件号码等简单信息,并上传相关材料,不到2小时,一张加盖印章无犯罪记录证明就办好了。

      “原本特意留了一个周的时间办理证明材料,没想到当天就拿到了。真是太惊喜了。”他说。

      惊喜的背后,靠的是海量数据的支撑。面对社会发展新要求,紧盯群众需要度高的业务,市公安局利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拓宽警民互动渠道,依托官方微信服务号,打造“威海微警务”,市民只需一次实名注册认证,即可实现相关业务的网上办理。就此,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移动端便民服务平台“面世”,轻松实现“刷脸办、掌上办、随时办”。

      群众在哪里,“微警务”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就开发什么功能”的用户体验原则,“微警务”在承接省公安厅户籍、交管、出入境等62项便民服务事项基础上,还创新开发了犬证办理预审、出海船舶信息登记等44项本地个性化服务项目。

      目前,平台上线电子身份证等4类电子证件,实现“无犯罪记录证明”“临时身份证明”线上开具,为行业场所提供网上登记服务,研发的出海船舶报备、微信挪车等106项业务深受好评,关注人员达到31.2万人,服务群众12.2万次。

      改革,如秉轴持钧,以一持万。优化警务服务只是我市释放改革红利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破解民生热点难点,服务群众需要紧要,努力办好群众关切的事情,促进社会和谐有序——

      医疗卫生改革实现新提升,在全省率先探索“23451”系统集成式医保经办服务管理体系,将异地就医备案、参保缴费信息查询等21项高频医保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基层,打造“贴心医保”服务品牌。创新推出我市首款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威你保”,填补群众医保目录外费用无保障的制度空白。

      食品药品监管取得新突破,在全省首创处方药远程开方、远程审方、药店售药全链条融合治理新模式,创新建设了远程处方审方一体化服务平台,切实解决群众购买处方药不安全不便捷、安全监管抓手少的难题。自去年9月上线运行以来,在线处方、审方量31.05万份,群众购药效率平均提升一倍以上。

      教育综合改革体现公平优质,全市4个行政区市全部通过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环翠区、荣成市通过首批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我市在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指标监测”中成为唯一所辖县优质均衡发展系数全部达标的地级市。

      社会救助体系实现新跨越。我市成功争创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为全省16地市唯一入选。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威海市居住地申办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等文件,打破户籍限制,建立居住地与户籍地协查机制,在全国社会救助创新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获评全省民政及救助领域优秀创新案例。全面叫响“海螺姑娘”特困供养服务品牌,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典型经验从全国112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两年一评的全国15个“2021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之一。

      社会体制改革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今年我市将继续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民生保障领域改革、现代应急体系建设等重点任务,从体制机制上破解群众关心关注的实事难事,以智能化改造助推改革提质增效,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打造“中国之治”的“威海样板”。(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