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威高集团医用植介入器械及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进入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优化序列名单,成为全省唯一由企业牵头建设的研究中心;腾森橡胶轮胎(威海)也入选2021年第28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我市成为除济南、青岛外,全省唯一同时两项创新平台入选“国字号”的地级市。
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开展高效能创新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持续培育科技创新这个发展动力,今年,我市计划认定市级创新平台23个,其中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0个,企业技术中心13个。
“建立在企业的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能够有效且精准地对接企业自身需求,从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高效生产力。”市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介绍,一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企业建设各类创新平台,面向研发团队、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等进行培育,并引导具有引领和代表性的企业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厚植创新“沃土”。
截至2021年,全市共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20个,省级创新平台144个,认定市级创新平台220个,涉及先进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水下机器人、环保高分子材料等多个领域,有力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同往年相比,今年,我市平台建设方向得到进一步细化。聚焦“先进制造业”主题,在前瞻性、先进性高科技产业上做文章,今年,我市计划认定的创新平台既覆盖生物细胞、绿色医药化工、轻型载货汽车、燃气计量仪表等“新兴领域”,也包括传统优势产业集群。
怎样保证创新平台从“建起来”到“用起来”?日前,康派斯新能源车辆和海鑫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制造车间和研发实验室迎来一批帮扶“小分队”——市发展改革委用两天时间走遍各区市的十余家企业,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进行专题调研,协助企业对研发投入、设备、人员、项目等来一次实地梳理和政策解读,“手把手”辅导企业把政策用到实处。
据介绍,我市还将继续对获批国家、省、市级工程研究中心进行评价和认定,优先支持创新平台承担国家、省级、市级研发任务,在科技项目、人才引进、研发投入等方面加大优化整合和培育引导,支持研发成果快速转化落地,持续做强企业创新力。(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