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雷锋志愿服务

这里,温暖故事正在持续

2022-03-05 编辑: 仲鹤

      3月5日,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在威海,“雷锋”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奉献有爱的精神,每天这里都在上演着温暖感人的故事。

      刘长城:和残疾人成为“家人”

      3月4日,长城爱心大本营党委书记刘长城刚从济南回来,就奔着他更重要的事情忙了起来。

      心里挂念着残疾人朋友,刘长城马不停蹄来到长城爱心大本营“希望之家”,看见残疾人画家王刚正在画室画画,就跟他拉起家常,了解其学习情况。

      中午时分,刘长城开始忙活着给王刚和其他残疾人做午饭。不一会儿,桌子上的饭菜摆得满满当当,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就餐。

      陪大家吃完饭后,刘长城立马赶往文登区天福街道。“我昨天才知道小牛被盐袋烫伤了,也不知道现在什么情况。”刘长城不放心,要亲自前往看一下残疾人牛华伟。

      “我来看看你的伤。”来到牛华伟家,刘长城顾不得寒暄就紧张地询问起他的身体状况。“老哥放心,这里有志愿者每天都会来给我换药,照顾生活,我很好。”听着这些,刘长城紧皱的眉头舒展了。

      看望威海市残疾人就业托养服务中心的孩子们、赶去志愿服务新闻发布会、亲自置办慰问品……一整天下来,刘长城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

      临近傍晚,路灯接连亮起,刘长城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家,看着明亮的光,他心里暖洋洋的。

      刘小娜:谭大叔家的“海螺姑娘”来了

      “大叔,我是小娜,开门呐。”3月3日下午4时40分,“海螺姑娘”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服务中心站志愿者刘小娜敲响了荣成市城西街道谭家村独居老人谭安阵的家门。

      正在小院单人沙发上晒太阳的谭安阵一下来了精神,起身、整衣、开门、迎人、接菜……谭安阵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丝毫不像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

      “大叔,才两周不见,怎么‘苗条’了,是想吃我做的饭了吗?”刘小娜笑着打趣道,这是他们自2020年相识以来,心照不宣的相处方式。

      刘小娜从进了门,手就没闲下来,洗肉、掰西兰花、切胡萝卜干净利落,等水开的功夫,手边的锅台挨着擦了一遍。一袋烟的功夫,冒着热气的两素一荤上了桌。

      安顿好谭安阵的胃,趁着他吃饭的功夫,刘小娜又一头钻到里屋,从背包掏出自带的抹布和喷壶,开始打扫卫生。“大叔,窗台上的花是不是好开了?”刘小娜边擦窗边和谭安阵说着话。一会儿功夫,屋里就窗明几净、整洁一新,刘小娜邀功似得跑到谭安阵面前展示成果,把谭安阵逗得满脸乐开了花。

      天色渐暗,村里袅袅炊烟缓缓升起。“小娜,喝杯茶再走吧。”谭安阵依依不舍地挽留准备抬脚出门的刘小娜。

      杜秀玲:幸福食堂里的好“食”光

      3月3日10时25分,79岁的临港区蔄山镇山马刘村村民杜秀玲来到食堂,这比她平时提前了一个小时,因为黄岚小学绿杨志愿者服务队要来村里包饺子,她连忙过来帮忙。

      杜秀玲跟食堂厨师刘勤珍一边唠嗑一边说:“咱们这个食堂越来越受关注,一批一批的志愿者来帮忙,真好。”回想当年,村里的老人平时全靠自己做饭,现在有了幸福食堂,他们享受到了“饭来张口”的生活。

      “杜大姨,我们来晚啦。”清亮的声音打断二人的聊天。志愿者老师带着学生们走进来,顺手接过擀面杖。大家各有分工,分剂子、擀皮、包饺子……不到1个小时,大家齐心协力包出4大盘饺子。

      11时30分,热腾腾的饺子出锅,30多名老人陆续到食堂,忙活了一中午的杜秀玲悄悄排在最后一个领饺子。这是杜秀玲的习惯,最后一个吃饭。等大家吃完,她就开始收拾卫生。

      已经有55年党龄的杜秀玲,看到大家的就餐环境越来越好,非常开心。“作为一名老党员,为大家服务是我应该做的,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尽力而为。”杜秀玲坚定地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威晨 刘鹏雪/文 通讯员 赵学军 李信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