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故事中的威海(75) | “一代完人、千秋典范”徐士林

2022-03-09 编辑: 宋倩

    

    在人杰地灵的文登,一提起历史上的名人,人们十有八九会说起徐士林。这位被文登人津津乐道的徐士林是什么人呢?

    史料记载,徐士林(1684—1741),字式孺,号雨峰,1684年出生在文登县爬山后徐家村,就是现在的泽头镇徐家村。康熙五十二年,29岁的徐士林在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后历任刑部主事、礼部主事、礼部员外郎、知府、按察使、巡抚等职。据说,他还曾在皇宫里给皇子皇孙们授课当老师,其中有一位学生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乾隆皇帝。

    皇帝的老师,论才学那肯定非同一般!今天,咱们不谈其他,先说说这位一代名士生活和工作中不讲奢华、力求节俭的故事。

    清乾隆年间,徐士林任江苏巡抚时,经常微服察访民情,留下了很多佳话。一次,徐士林着便装出访,正好赶上一高门达官为父亲庆寿。只见门前张灯结彩,人来人往,非常热闹。门前还专门设有账房,为前来祝寿的人登记礼金,场面浩大。

    徐士林便走上前拿出二百大钱交给账房,一表祝福。按照当地风俗,凡是官高送礼厚重的,都有侍者领上楼,作为座上宾。身份低一些的或者礼薄的,就直接在楼下吃。当然,楼上楼下的菜品档次肯定是有差别的。当时账房先生见徐士林说话的口音不是本地,行为举止也不一样,不像普通百姓,于是吩咐身边的人把他领到楼上。

    徐士林见此也毫不客气,登上楼梯,上了二楼。楼上的众多官僚士绅对这位着布衣布帽的异乡老者有些看不起。为了戏弄他,把徐士林让到首席。徐士林毫不谦让,安然落座。

    酒过三巡,有人提议每人赋诗一首,表示庆贺,就从首席开始。第一个自然是徐士林先来,他稍作思量,便从容地吟诗:“一步一步上高楼。”话一出口满座哄堂大笑,认为这样的诗句粗俗不雅,太没文化了。徐士林也没顾及这些,而是接着吟道:“玉石栏杆拴斗牛。”此句一出,满座皆惊。没等他们回味过来,徐士林又继续了下一句:“劝君莫笑山东客,代管江南十六州。”

    这时满座惊慌,那些属员下官忙跪倒于桌前认罪。大家这时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位布衣老人是巡抚大人。徐士林落落大方,谈笑自然,并没有指责大家。这次宴席上共上菜40多道,他感到过分铺张浪费,便提议以后凡婚丧嫁娶大小宴会,只要4个盘子8个碗,饭菜在内,就算丰足了。

    当时吴地的风俗是比较奢侈的,而徐士林上任后却“坐卧处布衾木榻”,还曾在“沧浪亭”设五簋粗米饭宴请乡绅。他不仅自己的衣食住行异常简朴,就连他宴请当地的乡绅名流的时候,也就给他们吃五大碗菜(大概就是四菜一汤),再加上粗米饭。

    根据徐士林的提议,以后凡婚丧嫁娶,大小宴会,只要四菜一汤。若二三友人小聚的,也只要“五簋款佳宾”即可。后来四菜一汤的宴席盛行于江苏各地,并流行于山东部分地区,人称“徐公宴”。这应该就是“四菜一汤”提法的起源了。

    任职期间,他还提出各级官吏要严守职责,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告诫属员,要“曲尽居官之道”“德为善政”,要“以实心行实政,谋民事如家事”“禁扰累,公出纳,防侵渔”。乾隆元年(1736),他升迁河南布政使。他善于断案,每定一案,必先摘大略牌示,然后才发文册,这样一来使官吏不好从中作奸,避免了不少冤案。他还常选一些典型案件,让同僚下属试着研判,以“试其才”。他再三告诫属下:执法过严,容易激化矛盾;过轻了,就会助长坏人坏事。他说执法就像按《本草纲目》治病,要判得恰当。依法办案,要准确运用法律。

    乾隆五年(1740)秋,他晋升江苏巡抚。按惯例,遇元旦,外任官吏都要向皇帝进献重礼,他却只献《二典三谟要义》一卷,借古典给皇帝提出安邦治国策略。为此,乾隆朱批:“语不云乎?赠人以物不如赠人以言也。”

    徐士林历康、雍、乾三朝,30多年“清勤敬慎”,是清代有名的清官。徐士林在江苏巡抚任上病逝后,乾隆皇帝极为悲痛。悲痛到什么程度呢?《清史稿》中记载了乾隆皇帝的原话:“朕实切切含悲不能自已也!”

    万分悲痛的乾隆下诏书,破例将徐士林这个地方官的灵位牌供奉在京师“贤良祠”,与开国元勋和辅佐重臣同等待遇。贤良祠是清代专设的一种专门性的祭祀祠堂。它祭祀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学官,凡是学官能做到和完成国家规定的考核及选用标准的,通过优中选优后,才有资格;另一类是那些有功德的官吏。清代的贤良祠分两级,一是京师贤良祠,入祀在全国范围内教育成绩突出的学官和政绩与德行突出的官员;一是各省贤良祠,入祀在本省教育成绩突出的学官和政绩与德行突出的官员。

    徐士林没担任学官,所以他是以有功德的官员入祀贤良祠的。从徐士林一生为官和为人两方面考察,他符合有功业和有德行两个标准,是当时官吏队伍的行为楷模和道德典范,他入祀贤良祠是当之无愧的。威海出的封疆大吏很多,但是,最早入祀国家京师贤良祠的,则只有文登泽头镇徐家村的江苏巡抚徐士林。

    徐士林曾有一诗最能表达他的“一腔热血”,至今读起来仍令人感慨万千——

    乾坤岂是无情物?民社还依至性人。

    不有一腔真热血,庙堂未许说经纶。

    但使无颜皆可富,若非有骨岂能贫!

    双睛不染金银气,才是英雄一辈人。

    身正言直,道德、品行堪为士人楷模,徐士林还被乾隆皇帝封为“一代完人”“千秋典范”。(张安俭)

   点击链接购买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