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保障城市运行,他们一刻不停

2022-03-22 编辑: 宋倩

      连日来,我市各民生保障部门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相继组建起一支支“不停转”的服务队,全力保障全市人民生活安全稳定、城市运行有序。

      “人机”合一查隐患 千家万户“蓄满”电

      “3号塔位置有处螺栓销钉脱落!”3月15日上午,依托无人机对戚涝I线进行特巡检查时,国网威海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三班班长菅广营发现该条高压电线同支撑架链接处的螺丝钉缺失。

      有着多年输电运检工作经验的菅广营嗅到了“危机”。“别看只是一颗螺丝钉,对于带有22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来说,可是致命的危险。”他说,该线路是北部城区的主要供电线路,若因螺丝钉脱落引起高压线与支撑架分离,北部城区供电将受到影响,加上该线路位于山中,线路掉落期间出现的电火花极易引发山火。

      情况紧急,容不得些许耽搁。作为班长的菅广营立即将隐患上报,并返回工作间,换上屏蔽服后等待出发。

      虽说带电作业维修对菅广营早已是“家常便饭”,不过考虑到戚涝I线的特殊位置,他还是有些顾虑,“隐患点距离地面30余米,塔体间隙特别小,稍不留意容易踩空,将加重线路掉落的风险。”

      为尽快消除隐患,确保电路畅通,菅广营用双膝跪姿稳住重心,一点点在铁搭横担上挪步,并小心谨慎替换上新螺栓。最终,仅用时39分钟便巧妙化解了一场输电隐患。

      “输电线路是全市电力供应的‘大动脉’,它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国网威海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疫情发生后,该公司输电运检中心17名队员已不分昼夜坚守在一线长达70余个小时,借助无人机对市县345条输电线路进行特巡检查,并采取“一线一案”措施,对82家重要客户及重点防疫场所的供电线路进行专项检视,全力保障特殊时期电力供应。

      加大泵房检查频次 保障3000户居民用水

      “1号泵正常,检查2号泵。”3月21日上午9时许,市水务集团中心区供水公司泵房管理科机电维修一班班长丛杨,正和两名同事认真检查贝卡尔特泵房。每个泵房关系着周围一大片居民和企业的用水。

      “各项数据没问题,泵机声音也都正常。”在这个岗位上工作13年的丛杨练就了一项特殊技能——听声音就能判断出泵机是否正常运行。“就像开车一样,声音不对肯定是有问题。”丛杨和两名前来的同事分享自己的心得。

      自3月8日以来,丛杨和同事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一线,吃住都在单位。从贝卡尔特泵站出来,他们又直奔四方路加压泵房。“前几天,这里的泵房出现突发状况,得再来看看。”他说。

      说起当时,丛杨记忆犹新。3月13日晚6时30分接到集团紧急通知,他和管网抢修科的5名同事立即驾驶抢修车和发电车赶到四方路泵房查看。

      丛杨回忆,当时因突然停电导致该泵房停止运行,陶家夼高位水池水位快速下降,如不快速采取有效措施,水池供水区域内的居民家中将停水。

      在和电力部门沟通的同时,丛杨和同事兵分两路,一路启动发电车为泵房临时供电,另一路启闭相关阀门调控区域供水减缓水池水位下降速度。当晚天气寒冷,泵房温度很低,抢修人员手脚冻得冰凉,大家顾不上这些,全神贯注确保各项设备正常运转。

      最终,经过5个多小时抢修,故障顺利解决,四方路加压泵房恢复了正常运行。但丛杨和同事们没急着走,又自发留在现场观察了两个小时,发现泵房一切运行正常后,才回到单位。

      这场紧急抢修,是水务部门众多员工坚守一线的一个缩影。疫情期间,我市水务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提供供排水保障,组织全市450余名生产调度、客户服务、源水保障、净水生产、排污管理人员坚守水务阵地,确保老百姓用水安全。

      450位“收运人”在路上 全市垃圾日产日清

      “生活垃圾的收运有一定风险,谁去?”“我年纪小、身体好,让我上。”数天前,37岁的山东联华城市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收运员毕忠宝抢着揽下了这项任务。

      3月21日早晨5时,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时,毕忠宝准时醒来,穿戴好口罩、防护服、手套等“装备”后开工。当天他要开着垃圾收运车和其他三名同事收集8个小区的生活垃圾,再将这些垃圾运送到集中转运点。

      消毒、搬运、操作垃圾收运车……在高新区文化路一小区,毕忠宝和同事配合默契,不一会儿就完成装车。“这和之前清运垃圾可不一样,一点儿大意不得。”毕忠宝说,对垃圾袋表面消杀后,周边的环境也要消杀,车门、门把手乃至他和同事都是“消毒重点”,每个细节都不能遗漏。

      由于生活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毕忠宝这几天一直往返在社区和集中转运点的路上,每天收运量达2吨左右,脱下防护服后,秋衣能拧出水。可即便如此,他不叫苦不叫累,一接到社区收运电话就立即行动,他说:“我们行动快一点,垃圾滞留时间少一点,风险就能低一点。”

      和垃圾打了17年交道,自称“糙汉子”的毕忠宝最近变得有些“细腻”。有一次行驶在收运的路上,他发现往日热气腾腾的早餐铺不见了烟火气,忍不住鼻子一酸,和同事“唠叨”起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干好本职工作,让疫情早点过去。”

      目前,环翠区、高新区、经开区、临港区共有450名与毕忠宝一样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相关人员在职在岗,奔波在及时收运、日产日清的路上,为城市平稳运行作好保障。(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 贾文娟 于淑仪/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