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独家报道

我是如此相信,290万威海人的温暖力量

2022-03-23 编辑: 仲鹤

      人间三月,本该是草长莺飞的模样,草木发芽,玉兰开花。

      可我们却突然被疫情绊住了前行的步伐,我们在快节奏的时代,短暂地拥有了一小段“慢时光”。

      好像也就是这段慢下来的时光,让我们体会到了邻里的温情,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亲朋好友之间的关怀。疫情之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远,但人心却靠得更近了。

      在这个春天里,我们看到了刻进骨子里的善良,流淌在血液里的温暖,融化在眼泪里的感动……290万威海人共同演绎了最真实的人世间,都如涓涓细流涌进城市的血脉。

        01.

      “威海人骨子里的善良,

      是时光带不走的气质”

      2022年春天,《人世间》火了,讲的是最平常百姓家的故事,却让人们沉浸在对生活的热望与情怀里。

      当我们把镜头从电视剧拉回到现实生活里,仿佛看到了《人世间》最温暖的续集,这续集写在威海的大地上,聚焦疫情之下,威海人最普通的日常生活,恰恰从平凡的静水深流中,看见了威海人骨子里的善良。

      住在青岛路边的威海大叔,出门做核酸的时候,看到外地卡车在路边停了三天,做了热乎的饭菜,拿了咖啡和牛奶等吃的给货车司机送去。

      他说:“做点善事帮一帮,体现咱威海人的善意吧。”

      同一个小区的小男孩过生日,业主群里的邻居得知后,用自己家里仅有的材料,制作了一个简单可爱的蛋糕,送给小男孩。这是特殊时期,最温暖的生日礼物。

      这份陌生的善意,也将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爱的种子。

      好心的居民从楼上用绳子送下一个爱心包裹,里面有酒精棉、消毒湿巾、矿泉水、暖宝宝贴、小麻花等,纸条上写到:“警察叔叔,袋子里有消毒湿巾,可以先消毒再用。”

      简单的物品,简单的话语,但这份无言的爱并不简单。

      志愿者在朋友圈表示,送餐的爱心大姐把核桃奶都给热了,下次高低要留个联系电话,地道朴实的威海话,却见真情。

      送餐的袁大姐表示:“看着这些医护人员、志愿者,在这个大风天,穿羽绒服在外面执勤,真是舍不得,我也不能做啥,就是离得近,家里菜也够,就想着给他们‘改善改善’伙食,表达感谢。”

      你护我平安,我送你温暖。

      威海职业学院实行封闭管理,学校给孩子们准备了15000多份爱心礼包,里面有苹果、香蕉、火腿、牛奶、方便面等,61岁的保洁阿姨,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她在防护服上写到:“威职的孩子,有阿姨在。”

      即便父母不在身边,但依然有人把他们当作孩子疼爱。

      社区居民古百灵晚上起夜的时候,看到社区的网格员和志愿者还在外面忙活,心里直发酸,第二天一早,她起来磨了满满一罐子豆浆,分装好,在核酸检测的时候捎给了志愿者们。从那以后,她便想着法儿为工作人员做点啥。她翻出家里的韭菜、鸡蛋,又托人买了一袋子面,包了近百个饺子。

      就像她朋友圈里写的那样:“看到一夜之间一顶顶帐篷随着日出而起,防疫人员坚守一线,社区物业完美配合、邻里之间相互照顾,我就坚信在政府的有序带领下,一定能战胜疫情!”

      社区志愿者背着大包小包的蔬菜给社区居民挨家挨户送去,防护服下看不清模样,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只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背影,却让人心头一暖。

      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是孩子的父母,可他们却冲到了一线,用肩膀扛起守护城市的重任。

      威海一位童装店的老板发出一则暖心的福利,他说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和财力为每一位防疫人员提供大的帮助,但是可以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1元抵100元使用的福利优惠。

      其实这就是威海群体画像的缩影,我能做的很少,但我会尽我所能,做好我能做的。

      像是善良打开一个口子,无数的温暖顺着城市的脉络,涌进大街小巷。

      很多个瞬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2005年的那场大雪。冰天雪地里,无数好心的威海人踏着过膝的积雪,给困在路上的司机送去热水热饭。

      17年过去了,再一次被威海人所感动,我们经历的事情变了,但是根植于威海人心里的那份善良从未变过。

      你可以永远相信,善良的威海人。

        02.

      “纸短情长,

      落笔是思念、是感恩、是期望”

      每每提到慢生活,行走于快节奏的我们,总是怀念车马书信都很慢的年代,那时通讯并不发达,没有移动电话和社交软件,有的是见字如面,是纸短情长,是一页薄薄的信纸,载满厚重的思念和牵挂。

      一封封来自抗疫一线的家书寄托思念、温暖感人、蕴含力量,一句句朴素的话语传递出一个个小家大爱,写满了疫情之下威海人民的家国情怀。

      环翠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王小慧在给孩子的信里写道:

      前不久你爱上了《孤勇者》,关于歌词的内容,你用心推敲了许久,记得有次你问我“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是什么意思。

      我谨慎地回答:每一次成功都有很多的人在努力付出,有的人在聚光灯下,有的人在幕后,但他们都是英雄。此时觉知,对努力奋斗的人而言,成为谁、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现什么,产出何等价值。

      并非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英雄心里永远有光。

      高新区怡园街道怡海园社区志愿者张弼植,给自己从小长大的社区写了一封信,他所守护和服务的是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最熟悉的邻居。

      他在信里写道:这几天一线工作人员都很辛苦,有时候一天只能睡上几个小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全力以赴守护我们的家园。我们也相信,这座城市终究会迎来胜利!

      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就这样在一代一代人之间传递,悄无声息却最是动人。

      这是8岁的婉琪小朋友写给抗疫一线爸爸妈妈的信,2020年疫情的时候,她还不会写字,拜托奶奶代写了一封信,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小朋友学会了写字,亲笔给爸爸妈妈写下这封信。

      父母都是机关工作人员,平时给孩子的陪伴很少,小朋友是奶奶带大的,很懂事,她在信里关心妈妈发炎的嗓子,担心爸爸有没有地方睡觉,叮嘱他们要多保重。

      “你们是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有危险的时候,你们总是挺身而出。”父母用实际行动,为孩子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文登区盛世酒店隔离点工作人员王红雨,穿着防护服在酒店里写下字字句句,有叮嘱也有牵挂。她在信里写道:我知道,此刻我守住我的位置,也会有基层工作人员守护咱们的小家,会有许许多多人在各自岗位上守护我们的城市。“同心抗疫”,意味着希望和光亮!

      还有我亲爱的一线抗疫战友,祝愿我们都能平安回家,脱下防护服,并肩走在温暖的春风里!

      有人说,一封信的浪漫永远不会过时。

      其实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写一封信。慢下来的时光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也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纯粹。

      字字句句都是真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优美的句子,但是那些简单的话语里,有千般思念,有万般牵挂。

      03.

      “有情有义有担当,

      是威海人的群体画像”

      在《人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

      他们,是剧中人,也是现实中每一个平凡的我们。这是一群平凡人的“浮世绘”,是每一个你我他的“人世间”。

      有情有义有担当,亦是疫情之中威海人的群体画像。在这场战“疫”中,我们都是当局者,没有旁观者,290多万威海人各司其职,让这座城市用另一种方式有条不紊地快速运行着。

      都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疫情防控的战“疫”中,社区志愿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有的父子同奋斗,有的母女共接力,也祖孙三代齐上阵,用志愿服务照亮抗疫之路。

      怡园街道滨州街社区居民何宝玉和女儿何妍、外孙陈曦就是其中一家,72岁的何宝玉,干劲儿不输任何年轻人;女儿何妍是志愿团队里的老人了,干活又快又好;外孙陈曦晚上学习,白天在社区做志愿服务,祖孙三代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得热火朝天。

      这应该是关于爱最好的教育了吧,以身作则,代代相传。

      王力军的妻子林艳艳是文登区隆达物业的一名物业工作人员,因防疫期间小区居民需居家隔离,林艳艳首当其冲回到工作岗位,为小区居民服务,保障小区居民正常生活。

      丈夫王力军虽满心不舍,但是想一想,媳妇这也是为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让妻子全心投入工作,王力军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向妻子演示如何使用睡袋。

      他告诉妻子:“你放心冲前线,我把家里照顾好服从安排,我们一起加油,文登加油!”

      白口罩、红马甲、小马扎,乳山育黎镇西纪村91岁老党员王典敏的抗疫装备,他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坚守在卡口工作第一线。

      不分男女老少,有一份力出一份力,这就是威海抗疫的最真实的一面。

      90后已经成为战“疫”中的主要力量,他们勇敢又可爱,化身“美少女战士”,背着盛有物资的“月光宝盒”,奔赴战场。

      防护服背后写着:“有困难,找小陈”“美少女,加油”。盒子侧面有一句话:为了爱和正义。

      我们虽然看不清她们的样子,但却可以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他们用热血青春在抗疫路上留下不凡的身影。

      侨乡广场小区居民李建中是市区一家大型餐饮店老板,平时库房囤了不少蔬菜、鸡蛋和水果。得知社区居民有购买蔬菜的需求,他主动将囤货逐一打包好,并全部免费送给社区居民。

      以前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楼上楼下邻居都相互不认识,可这段时间,你分我几个口罩,我匀你几个鸡蛋,日子过得有些许艰苦朴素,但也温情十足。

      有人说,在这世间,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但我却在威海,看到了人世间最温暖的互助守望。

      一位居民发现,附近路口有一位执勤交警,从早上5点到下午3点一直都在,他看到之后很是心疼,从窗口大喊:“警察同志,辛苦了!”交警同志转身、挥手、敬礼,一气呵成。

      没有太多的话语,这样简单的互动却让大家破防了。

      3月18日,威海突然降雪,一夜之间仿佛回到了寒冬。这对于每天都在室外的一线抗疫人员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挑战,威海爱心企业迪尚集团连夜从位于日照的仓库,调配了3000多件爱心羽绒服装,跨越800余里运回威海。

      天气很冷,但这座城市不冷,人心是暖的。

      在家的大学生踊跃地报名参加志愿活动,社区小姐姐为他手绘“小王子”专属防护服,可爱又温暖,疫情之下,威海人的乐观与豁达,总是能给人以力量。

      他说,橡胶手套无疑抵御不住三月的寒风,但三月的寒风也冷却不了威海涌现的暖流,即使再黑暗也盖不住人性的闪亮。

      他们是远道而来的援威医护人员、志愿者,是我们口中的“大白”,是爸妈挂念不下的儿女,奔赴在同一个战场,只为疫情早日散去。

      他们真诚地说道:“期待疫情过后春暖花开,再来看海。”“有幸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并在最好的年纪做了最有意义的事:愿山河无恙!威海加油!”

      感谢所有大白,感谢所有援威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威海人民都记得心里,待到疫情散去,我们用海景和海鲜把您款待。

      千里同心,山海同源。在这场疫情的“倒春寒”中,我们得到了省和兄弟市火速驰援,与我们并肩作战,历经13天的日夜坚守、艰苦奋战,最忙的时候,每天人均采样在1000人次以上,但他们却说:“帮咱自家兄弟,义不容辞!”

      威海以最高礼遇送别援威医疗队光荣返程,有深情拥抱,有列队欢送,有位市民家中没有五星红旗,就举起一块红布,在冷风中挥舞了近1个小时。

      也许我们不曾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们记得这份“逆行”而来的爱和感动,待到春暖花开,欢迎来威海看海。

      疫情当下,你什么样,你的城市就是什么样。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而此刻,我们正在真实地经历着这种体验,这就是我们油然而生的安全感吧。

      《人世间》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

      什么是人世间,此刻我们所经历的种种,都是最真实的人世间,生活不易,但大家都极其坚定,每个人都努力向上、积极向善。

      剧中那个年代看似远去,但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又开始了,而你我皆为剧中人。

      千百年来,威海在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孕育着淳朴厚重的渔家文明,传承着重情重义的血脉基因。这片厚德载物的山海之城,在时间的长河里,沉淀出敦厚朴实、勤劳勇敢的城市品格。

      《人世间》的作者梁晓声说:“真正的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在这场疫情中,在威海人的身上看到了这种文化,这就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内核所在。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是如此相信,在背后支撑的是你,一直与我并肩而行,仰望等太阳升起。”

      我是如此相信威海,我是如此热爱威海。

      这场疫情“倒春寒”终会过去,草木已发芽,玉兰在开花,春天的脚步不为谁而停下。(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胡杨)